探索周庄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2018-04-17 03:30
唯实 2018年3期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既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乡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出了要求。

多年来,江苏始终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在全国较早启动实施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战略,涌现出以江阴市周庄镇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振兴建设示范典型。

一、聚焦产业谋基础,让“乡村振兴”更具实力

好的产业是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周庄镇逐步形成了以棉纺、化纤行业为代表的产业基础,全镇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上市公司7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是中国产业集群经济示范镇、中国化纤名镇、中国棉纺织名镇、江苏省化纤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江苏省新纤维产业示范基地,素有“江南布码头”之盛誉。有三房巷集团、华宏集团、江东集团、倪家巷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2016年全镇完成工商业开票销售1067.7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302.72亿元,财政总收入20.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1亿元。

一是更新理念保障产业跨越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对发展中地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庄等地的发展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用更新的理念推进跨越发展的实践。首先是发展目标明确。体现争先进位,有先进就争,有第一就夺,有红旗就扛。其次是发展模式明确。所追求的跨越发展,是科学发展基础上的跨越发展,而不是粗放经营的发展,更不是以牺牲资源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而换来的发展;在项目的招商引资上,突出大体量、高科技、基地型,既要“铺天盖地”,更要“顶天立地”;在产业的选择上,突出集聚型、带动性,依托区域承接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先进生产力。第三是发展导向明确。产业发展的同时,既要不断改善人居環境,增加就业岗位,让群众致富,也要做到产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2月12日在徐州考察时指出的那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看群众口袋里有多少票子,也要看群众的精神风貌,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

二是依靠创新驱动产业持续发展。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周庄等地始终坚持以创新激发活力,以创新破解难题,先后探索出外向化发展工业、市场化经营城市、产业化提升农业、多元化搞活流通等新举措,走出了一条条创新之路,也收获了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的累累硕果。首先是不断创新观念和思路。经济的大发展,呼唤思想的大解放。要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脱出来,根据需要解放思想,针对难题解放思想,从我做起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孤立的分析方法、片面的视角视野,用系统的、全面的、现代的观点,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子。其次是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放开搞活,推动审批环节的全面减少,促进政府工作的全面提速,加快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努力激发人民的创业热情、创新冲动和创优干劲。第三是全面创新办法和举措。对发展中地区来说,从资金到土地,从项目到招商,从拆迁到建设,都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尤其需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艰苦创业,大胆创新,争先创优。要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来提高资源的整合能力,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通过项目运作、资本运作、土地运作、资产运作,促进各种资源禀赋与外部优质要素的有效对接,进而产生从加法到乘法的几何变量效应。尤其需要更新招商引资手段,活化招商引资方法,努力招大引强,突破重大项目,形成支柱产业,构筑发展支撑。

三是勇于改革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乡村是产业的基础,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承载空间。产业是乡村的保障,要驱动乡村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才能达到产业、乡村、人之间持续向上的发展模式。通过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首先,加大土地整合力度。通过关停并转、兼并重组、收储征迁等途径,对违规用地、建设不达标、厂房闲置等企业有序推进资源整合,引导企业通过技改项目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空间。其次,切实推进三项试点工作。全面调查摸底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集体用地企业,做好土地租赁和出让统计工作,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工作,把土地年租金纳入土地租赁协议,统一收费标准,并与企业税收挂钩,一方面统一标准便于收缴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促使企业抓效益、增产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企业回流。积极探索土地作价入股,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村宅基地改革方面,对零散土地、宅基地进行整合。第三,科学制定建设用地规划。科学规划园区载体,按国土部门对村庄影像比对,把建设用地调入园区,在不新增用地指标的前提下进一步集聚土地资源,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同时,本着优质、高效、绿色、和谐的原则,打造建设水平高、质量好,环境亲和度强的产业载体,着力承接和引进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高、绿色环保的大项目,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

二、聚焦环境谋发展,让“乡村振兴”更显魅力

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财富。周庄等地视环境为经济资源与生产力,以各项环境建设为抓手,始终能把握好发展方向,坚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同步发展”的两条腿走路模式,不断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一是注重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一方面,加强硬环境建设。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规划、开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另一方面,加强软环境建设,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投资软环境,以人性化服务、契约型服务等举措吸引外商投资。周庄镇将原有32个内设部门精简到“三办五局一中心”9个大部门,形成大服务、大执法、大经济、大建设的一门式格局。12个综合服务窗口归并了原有的业务窗口,让办事人员在中心任意一个窗口都可以办理所有事项,实现了“一窗受理、一号通办”。此外,周庄镇政务服务中心还将出入境证照办理、税务代开票、燃气费用缴纳等公共服务缴费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大厅专业受理区,群众只需“进一家门、办多家事”,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注重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周庄等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摒弃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不以牺牲资源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换得眼前发展利益。首先是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其次是依靠法规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第三是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在资金投入、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把维护乡村环境、日常管理制度化。建立环境质量一把手负责制,把乡村环境整治纳入各级党委年度考评内容,探索“群众管群众,群众评群众”的自治模式,扎实推进乡村环境保护的长效化建设。

三是注重打造宜居宜游的人居环境。周庄等地大力走循环生态发展之路。狠抓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等适用于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极大缓解了乡村建设中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首先是坚持规划统领。坚持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不动摇,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在规划统领下的人居环境改善和提升。其次是坚持分类施治。按照乡村振兴规划,围绕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保留村等布局,分类制定工作导则、整治标準、目标任务,科学有序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最后是坚持突出特色。把握好乡村振兴发展特点和规律,从实际出发,不搞“千镇一面”。注重保护好、利用好农村乡土文化和自然风貌,保持田园风光,推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文化旅游、产业经营协调发展。

三、聚焦党建谋助力,让“乡村振兴”更有活力

新常态下以党建促进区域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区域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周庄等地坚持以创新为引领,通过采取党建联盟等举措,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强基提质增效”,使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成为区域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一是选好乡村振兴的领路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周庄镇山泉村的发展变迁证明,没有老书记李全兴,就没有山泉村的今天。乡村振兴建设的关键是选出一个甘愿为群众服务,舍小家、顾大家,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一要打破界限。应打破城乡、地域、行业、身份界限,注重从优秀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职工、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对产业相近、风俗相同、关系融洽的相邻村,乡镇党委可安排强村富裕人才参加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实行跨村任职。鼓励大村、先进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小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二要严格把关。选派第一书记要严把质量关,确保可用管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严格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和奖惩工作,确保待得住、干得好。三要加强后备。通过培养优秀党员、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加强后备村干部队伍建设,力争通过几年时间,为每个行政村培养和储备一定数量有思想觉悟、文化素质、职业特长和组织能力的带头人后备人选。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定期考察调整制度,对表现优秀、条件成熟的及时补充进入村“两委”,对不合格的及时进行调整,做到备用结合、动态管理。

二是抓好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富不富,关建在支部”。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周庄镇山泉村党支部紧密团结在李泉兴书记周围,带领全体村民同心协力,共谋发展,用艰辛的努力换来山泉村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要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乡村基层党组织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政治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乡村得以贯彻落实的领导核心。在乡村党组织建设中,要切实强化政治引领功能,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方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个目标,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乡村落地生根。无论乡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要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另一方面要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要切实强化书记抓党建的主责意识,建立“一把手”抓乡村基层党建责任清单,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要健全完善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强化乡村基层党建工作问责机制。各级党组织书记要经常深入基层、走村入户,成为熟悉乡村情况、善抓乡村党建的书记。

三是解决好基层党建面临的实际问题。抓好农村党建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乡村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适应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生产需要,结合产业发展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重点解决乡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教育管理软化、“三会一课”与民主生活会等组织活动虚化等问题。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既要创新载体,更要注重实效,防止搞花架子、走过场。要增强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紧紧揪住问题不放,遇到问题诸一破解,扎扎实实抓基层,实实在在打基础。

(执笔人:吴健,中共扬州市广陵区纪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党组织建设发展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寒露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