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佳裔
花了18年把昂立教育送上市后,45岁的刘常科又开始创业了。这次他选择的切入点是当时厮杀激烈的O2O领域。有半年的时间,他都觉得像在做梦一样。
倒不是因为高龄创业的问题—周围同年龄段创业的人极为稀少,不过再次创业前刘常科并没有太大压力。一是常年在高校生活与跑马拉松的经历让他在心态上年轻,二是他仍在做自己熟悉的教育,只是加入了互联网,和之前依然在同一赛道,况且他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了底气。
让他有点不适应的反而是资本太疯狂带来的不真实感。2014年年末到2015年年中的半年内,轻轻家教融资了4次,先后获得了IDG资本与挚信资本的A轮数百万美元,B轮红杉资本领投的1500万美元,好未来B+轮战略投资,以及由好未来领投的C轮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每个月,公司几乎都有资金入账。
刘常科创办的轻轻家教主要针对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教育市场,做的是家教O2O,全科一对一上门辅导。它把教师资源像Airbnb的房源一样挂在网上,通过地理位置及各类信息的大数据匹配,以及助教的二次撮合,让孩子能找到最适合的老师,把家变成孩子钟爱的课堂。家长能为孩子因材施教,并节省路上的时间,教师可以不再依托中介开班,不用上交50%至70%的补课费。
把教育和互联网结合,这是刘常科从体制内出走,重新创业时的最初想法。因此轻轻家教一开始的定位和竞争对手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一个信息中介平台,撮合老师和家长通过平台交易,同类平台疯狂老师、跟谁学也是类似模式。
在刘常科看来,传统的教育行业,几十年来的模式其实没有太大改变:线下租一点场地、招老师招学生上课。甚至移动互联网来了以后,短期内也不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另一方面,教育培训也有中介特质,即把老师与学生连接,提供服务,而这是移动互联网最擅长的。如果能把这套服务的流程透明化,只不过换成用大数据来驱动,这会有很高的价值,就像福特造汽车的流水线生产对于汽车业的推动一样。
既然想法在体制内无法施展,不如自己出来干。
K-12是当时的热门创业领域之一,根据公开资料,在2015年年底就有超过100个互联网教育项目拿到融资。结合当时O2O疯狂融资的大背景,把K-12和O2O结合,是一条被追着抢的赛道。
长期以来,传统上门家教的薪资远低于机构的原因在于,老师没有定价权,依靠家长口口相传介绍生源,很难提价。另一方面,家长交给机构的费用并不低,而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成了场地的闲置成本。如果有一个平台为老师建立信用体系、介绍生源,老师能获得定价权,家长也能省去更多精力和成本。
这时刘常科常会想起中欧创业营上讲师李善友的那句话:趋势来了就像洪水,逃也逃不掉。某种程度上,在中欧创业营与一群年轻的创业者学习的经历,也坚定了刘常科再次创业的决心。
融资顺利,刘常科却陷入了焦虑。在刘常科听到的大多数焦虑版本的故事中,“账上没钱了”“发不出工资”是创始人焦虑的最主要因素。和其他创业者不同,刘常科当时并不缺钱,在他最焦虑的2015年6月至7月,公司的账上还躺着5000万美元。
如果把轻轻家教3年来的发展用一根曲线表示,在其大幅融资的前半年,曲线呈W型。刘常科的两次焦虑,正处在W的底部。
当时,O2O融资热带来的补贴潮也辐射到了家教领域,竞争对手争先恐后把补贴视为抢占市场的生存法则。比如365好老师的宣传就是“你上课我补贴”;疯狂家教,3个月砸了几千万元补贴,使交易額数据从500万元飙升到1.07亿元,还获得了腾讯B+轮的投资。当时的刘常科一边质疑,一边不得不迎合。高峰时期,轻轻家教每300元的课补贴给老师100元,一个月补贴1000万元到1500万元。当时的月冠军总收入75850元,其中轻轻家教扶持了2.9万元。
“当时有那种恐惧,觉得这样补,其实没有价值,补了反而把老师价值观带偏了,老师不是靠真正的教学在获得一份收入,而是在那里造假、获假,这个违背教育行业的规律。”刘常科告诉《第一财经周 刊》。
即使账面资金再多,这样的补贴也无法持久。“你会觉得被行业裹挟着向悬崖冲过去。”刘常科说,“每个人都想要求生,但当时有很强烈的向死亡冲过去的感受。”
第三个月,经过一轮轮的内部讨论,以及和投资人开会,轻轻家教终于停止了补贴。关键因素来自刘常科得到了最大资方,好未来的投资人张邦鑫的支持。刘常科提出不做违背教育行业规律的事情,这得到了同样有着多年线下教育背景的张邦鑫的认可。
停止补贴后的数据衰落得比预想中更为夸张,教师在平台的交易额下滑了近6成,轻轻家教员工的流失率也达到了近3成。所幸的是,到了2016年年初,资本寒冬的突然降临,让竞争对手也不得不紧接着停止了补贴,他们也意识到,依靠补贴烧钱换市场份额的模式无法持续。整个大环境巨变的结果是,几个月后,轻轻的教师入驻率又慢慢回来了。
但是不补贴,并不意味着跑通了整个O2O的模式。轻轻的模式在当时受到不少质疑,有投资人撰文提出,好老师难寻,以及飞单率高(老师匹配到学生后绕过平台交易)的问题。刘常科意识到,单一做信息撮合并没有太大价值。
轻轻真正的价值是什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刘常科,教育是个慢活儿,价格不是影响因素的第一位,学习有效果,这才是更重要的。其中构建信任、建立情感联系的服务是不可代替的,这也是为何在大数据已经能自动匹配学生和老师的今天,助教在轻轻家教依然是核心角色。
2016年4月,轻轻教育在停止补贴后,开始向入驻教师收费,整个2016年,它都在不断调整收入结构。最开始先收一次的课时费,两三个月后提升到收前三次的课时费,到2016年年底,开始对老师按教学周期收取管理服务费,平均约20%左右。
和停止补贴时的数据一样,教师流失、员工跳槽,但相比第一次的焦虑,这次刘常科相对轻松了。两次焦虑后,他开始能够跳脱当时“被裹挟”的环境,站在未来看当下。“要做正确而不容易的事情。”刘常科说。
2016年的下半年开始,竞争对手一个个倒下了,轻轻的数据却在逐步提升。刘常科发现,两年的实践中,市场需求端和供给端都在变 化。
一个颇有意思的数据是,本以为升学压力更明显的初中生、高中生对于家教的需求在平台上的订单量之和都没有超过小学生。
随着80后、甚至90后的家长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让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和70后的家长更为不同。比如,他们更珍惜自己的时间,更不愿意把时间花在陪孩子去线下补习机构的路途奔波和等待中,比如他们更习惯淘宝、滴滴出行等架构的信用体系带给自己的消费主动选择权,并且从选择、购买到体验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有掌控权。
现在刘常科把轻轻家教的O2O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中,学生和老师配对,可以看作基础层的信息匹配。第二层是线上交易,像淘宝和Airbnb一样,把所有家长对于老师的评价公开展示,塑造一个信任体系。第三层中,轻轻像物流一样深入到整个交易的流程中,从制定学习计划到上传作业、批改作业和提供反馈,都能在不同终端上呈现。这些都为第四层的大数据驱动提供弹药,描绘出老师和学生的画像,以便更精准地为学生匹配到合适的老师。
于是轻轻家教开始变得重了,因为它想把服务中的流程也重塑,让它变得公开透明。除开利用数据的展示建立信任,刘常科发现,更要让服务下沉,介入到整个服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简单匹配“买家”和“卖家”容易,但是“搭建物流”需要时间。2015年就已入驻了10个城市的轻轻教育,整个2016年的步伐都是慢的,仅拓展了总部周边的宁波一个城市。
这一年,轻轻家教在不断打磨产品。它招募了大量的技术人员,一边建立教师的筛选标准,做好老师的品控,比如老师在平台上根据课耗、续课能力、家长评价等因子被分为K/A/B/C 4类,位于头部如K档和A档的老师能获得更多的推荐。另一边搭建起配单系统“生源宝”,方便家长快速找到周边合适的老师。家长可以自己选择老师,也可以由助教推荐。
轻轻家教App分为家长端、老师端和助教端(机器猫),每个端都能看到学习计划,并且给出反馈信息。比如“小轻智能教学法”,把整个教学流程切片,老师接单后的6步动作都需要在线上完成,包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与家长沟通,课前预习,上课在线旁听,课后给出反馈,布置练习作业以及阶段性总结,这一方面能向家长透明呈现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满足他们全程监督的需要。
助教在流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刘常科看来,没有助教,整个服务链条是断裂的。他甚至认为,这是轻轻家教能在同类平台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关键原因。因为人能提供的情感和信任价值,哪怕在如今这个人工智能盛行的年代,依旧是无可取代的。
助教姜博对自己的角色有很高的认同。收到家长们的表扬信是她最开心的时刻之一,这意味着,她又帮助一个孩子找到适合的老师了。有时候,家长的需求和孩子真正适合的老师并不匹配,学习儿童心理学出身的姜博很明白这一点。曾有一位描述自家男孩特别调皮的家长,点名要求有名校经历、上了年纪且严格的老师做家教。但是姜博在沟通后发现,孩子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并不适合用严格的规矩去拘束。她给家长推荐了一位年轻男教师,男教师结合孩子喜爱篮球的特点,把篮球的奖励加入教学中,很快就帮助孩子提升了成绩。
补了反而把老师价值观带偏了,老师不是靠真正的教学在获得一份收入,而是在那里造假、获假,这个违背教育行业的规律。
姜博的微信中置顶着100个学习分享群,每个群的成员通常只有3人,老师、家长和助教。在家长第一次和老师见面前,她会在群内沟通情况,此后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展。她的角色一边是前端的课程顾问,另一边是后端的教学管理者,类似于机构中的班主任。每周,她都要做2到3个线下家访,8到12个电话回访。“只有很享受才能完成这些任务。”姜博说。
2016年慢下来积蓄的能量在2017年爆发了。一年内,轻轻家教在全国拓展了24个城市。团队也迅速扩张,一年来,团队几乎扩大了一倍。在目前1500人的团队中,产品运营和技术团队约有400名员工,剩下的1100名成员都是助教,分散在全国35个城市中。师资的品质也在上升,授课老师平均教齡超过9 年。
现在,轻轻家教也开始探索在线一对一模式,把线上教学和线下的陪伴结合。刘常科认为,线上教学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低,线下的高端定制,以后会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