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宪性审查”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2018-04-17 09:06曾庆辉王华宁邱晶
人大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合宪性违宪权威

曾庆辉 王华宁 邱晶

制宪的目的在于行宪,建设法治中国的主要途径是全面有效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但从实践层面看,宪法实施和监督情况不理想、宪法权威不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可具体操作的合宪性审查体制。因此,宪法能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存在行之有效的合宪性审查制度。

所谓“合宪性审查”,是指特定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精神、宪法原则和宪法规定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合宪性审查”的目标就是保障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其制度功能就是推进依宪治国、依法治国价值要求的实现。它有利于破解积弊已久的“部门立法”“红头文件乱法”问题,真正让宪法从“纸面”走向实践,为维护宪法权威和保障宪法实施提供制度性保障。在实践中如何做好合宪性审查工作,这是目前需要我们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要做好顶层设计。合宪性审查由谁来实施,审查的对象包括哪些,合宪审查的发动、监督和救济由谁来做,这些都需要顶层设计,而且进行顶层设计的机构必须有足够的权威性。另外,要循序渐进,进行试点,累积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扩大,从而保证合宪性审查工作平稳运行。从目前来看,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要尽快对合宪性审查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达成基本共识。建议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框架下设立一个适于行使合宪性审查权力的专门的机构,由这个机构审查法律法规的合宪性,纠正违宪行为、解释宪法规范、完善宪法监督。通过专门的合宪性审查机构,进一步明确合宪性审查的审查标准、工作流程、纠正措施,配备完善的机构、人力。同时,建议全国人大出台合宪性审查的专门法律,使合宪性审查工作有法可依,有序开展。

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宪法解释与合宪性审查存在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由一些基本原则和相对比较抽象的规范组成的。宪法是在宏观层次、总括性地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作出规范,在宪法层面上,不可能对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作出具体的规范,而是由其他层次包括法律在内的法律文件将其进一步具体化。因此,在宪法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疑义,就有必要对宪法规范的具体含义进行解释。尤其是在合宪性审查过程中,特别是在存在具体的宪法争议的案件中,需要依据宪法对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作出判断,必须对宪法规范的含义作出解释。为了保证宪法解释的顺利展开,急需制定宪法解释程序法,以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活动。

要明确合宪性审查程序。要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立法法规范为主要框架,细化合宪性审查的具体程序安排。审查程序应包括启动程序和审查程序。启动程序包括启动的条件、提出审查要求主体、提请建议主体,要求或建議的对象范围,应遵循的要求或建议流程等;审查程序包括审查原则、受理主体、审查对象、范围,审查标准,处理程序、方式等具体内容。只有明确规范了以上程序,才能保证合宪性审查的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从而在法治框架下开展审查工作。

要明确审查结论的约束力及执行。在合宪和违宪的判定之后,审查结论应当得到全面有效地执行。应进一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违宪责任,使其承担严重的不利后果,如降职、辞职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猜你喜欢
合宪性违宪权威
对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的几点思考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剥夺政治权利的合宪性控制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西班牙提交“独立公投违宪”议案
中国、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比较
民主主义和违宪审查制度——有关韩国制宪时期的争论和违宪判决的效力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违宪审查制
法律清理的合宪性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