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军/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二中学教师
《小王子》剧照
“老师,我不喜欢读书咋办?”QQ上闪出一行字,我数了数,共十个字。我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
我反复思忖,一个小时以后,我写了一千多字回复他。
亲爱的孩子:
教育家魏书生曾给行为不良生画过像:肩膀一边斜,头歪向低的一边,眼睛不正视,嘴角下撇,一条腿颤啊颤。瞧,这孩子的形象,你喜欢吗?指定是不喜欢的吧!再想想,电影里的坏人也往往带着丑陋和恶相对吗?而凡你见过的文化修养高的人,却是高雅温婉、肌理柔和。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这就是长时间受文化滋养,心底生辉,精神灿烂的原因啊!
亲爱的孩子,和老师一起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也让自己做那高雅温婉、肌理柔和、心底生辉、精神灿烂的人吧!
快看看,我们美丽的校园是建在图书馆中的,那漂亮气派的图书馆和南北大厅的开放书吧都是滋养我们灵魂的地方啊!有人说,一个人如果真正精读过100本有意义、有滋味的好书,做人做学问就有了根基。而我们的校园图书馆那11万册图书会让你的根基有多么的深厚啊!
意大利文学家安伯托•艾柯说:“不读书的人只过了一生,读书的人过着5000种生活。”阅读,是我们拓展心灵疆域的最好方式。一书一世界,翻开一本书,就是推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如果世间有一种美是所有人追寻的,那便是我们得以遇见更好的自己,而读书这种最日常、最优雅的生活,就是让我们做更好的自己。当书本中的一字一句、一点一滴,都融入我们的生命时,我们的精神、品格会得到升华,最终形成我们独一无二的气质;读书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读书是在别人的思想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自古就是高洁之士的写照。明月虽然清寒,书却因博大精深而温润生命。在阅读中,我们会一次次受感动,又会在感动之后更深切地洞悉生活的真谛。因此,读书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读书能唤起我们对永恒和伟大的渴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对“品尝读书味道”有其独到见解,他把学习看作是品味一道美味佳肴,一本好书会使他满口余香,“三月不知肉味”。他说:“读书须先知味,这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的胃口,各不相同,自己必须知其所好,才能读出味来。”
林语堂先生把品尝味道看作读书学习的整个目的,而抱着这个目的去读书,才能称得上是一种艺术。他认为这种读书方法如果掌握好了,读者就获得了读书的趣味,那么他的谈话中也会有滋味,他所写的文章也不能无味。
亲爱的孩子,读书,不是用来换好处的,而是用来喂饱我们的灵魂的。没有食粮,我们的肉体会饥饿;没有书籍,我们的灵魂会干瘪啊!
快快读书吧!请你相信:有书的冬天不会冷,读书的生活有诗意,读书的人生自芬芳!
......
第二天,他回复我:老师,我找来了《小王子》,准备先读这本,读完向您汇报。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