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离定律教学中深入落实核心素养

2018-04-16 09:00吴俊英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吴俊英

[摘 要]以《分离定律》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

改变

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学不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而是注重培育

学生

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分离定律;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8502

生物教学是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生物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现以《分离定律》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

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不但要深入研究,而且还要转变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先导,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学科业务精熟,而且要以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长久以来,教师都以读重点、上名校作为评判人才的标准,学生成了考试机器,学校成了“人才”加工厂。那么,当代教师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呢?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告诉我们,中学生不仅要知识丰富,而且要具备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等精神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追求高分,转变为以德树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转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

认真研读生物课程标准,深刻领会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把握好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内在联系。如《分离定律》的教学目标可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这样设计:1.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

解释

分离现象——理性思维;2.举例相关的遗传学术语——生命观念;3.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与结果——理性思维;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社会责任;5.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与结果,体验科学思维,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科学探究。

三、改变教学方式

要让学生养成核心素养,除了要转化教学目标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发生较大的改变。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具体如下:

1.兴趣助推,推动核心素养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疲劳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兴趣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也就推动了核心素养的发展。如孟德尔就是因为对自然科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通过种植豌豆“种”出了遗传学。因此,在《分离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对孟德尔的生平及其发现遗传学规律的艰难历程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有不懈探索与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还要有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课堂教学,如“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儿子,这儿子是亲生的吗?”学生对这一类生活问题特别感兴趣,很想搞清是怎么回事,自然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产生了求知欲。

2.创设问题情境,锻炼理性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调动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是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如,在教學“单因子杂交实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豌豆有利于实验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杂交?两性花和单性花在杂交操作中有什么区别?教师课前先准备好豌豆花,让学生观察思考豌豆花的结构特点及两性花与单性花的区别,同时课件展现小麦花、丝瓜花、南瓜花等,使学生明白选择材料及科学操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此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如对杂交实验结果——F2出现性状分离应该如何解释?F1是自花受粉,F2出现了紫花和白花两种豌豆,F2的白花性状由谁决定?(经过分析讨论可以明确,F1含有两种遗传因子,即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F2为什么会出现3∶1的分离比呢?F1产生配子时及受精时应该满足怎样的条件?经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讨论,学生对纯合子、杂合子及杂交实验中的各代遗传因子的组成基本清楚,学生自然能够理解孟德尔对他的实验结果所做的分析和提出的假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体会模拟实验,落实科学探究

对于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经过了长达八年的实验研究,他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可想而知。这个实验历时较长,学生不可能完全照做,因此本文通过模拟实验来让学生体验

孟德尔

的科学探究过程。对于本实验,课本以信封模拟生殖器官,用卡片代替个体的基因型,学生抽出一张卡片代表产生配子的类型。笔者觉得学生在抽取卡片的过程中有一些主观因素在里面,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笔者用口香糖的盒子代替信封,给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口香糖的盒子(如下图),代表雌、雄生殖器官,里面放置40颗花生,其中20颗颜色标上A,另20颗颜色标上a,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思考:为减少实验误差可采取什么措施?经过讨论,学生掌握了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同时认识到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分离以及受精作用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

生物学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生物核心素养和生物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创设事例真实、背景新颖、感受直观、引人入胜的情境,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来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与生物有关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假设5年之后你正在花卉基地工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本来开白花的一批花卉,出现了紫花植株,你马上意识到它的商业价值,决定培养这种新品种。试问让这株紫花植株的种子直接留种可以吗?试分析原因。怎样才能获得紫花植株的纯种?”这样的问题情境会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在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会联系社会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培养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又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这样的社会问题:“人类的某些遗传病可能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或隐性遗传因子导致的。在医学实践中,对有关遗传病的遗传因子组成和发病概率做出科学的推断,可减少或防止某些遗传病的出现。小方怀上了异卵双胞胎,但是医生却告知她,她与丈夫小曾均属半乳糖血症(一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基因携带者。请你帮助预测,小方孕育的两个孩子是一男一女的概率和至少有一个小孩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多少?”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既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要用鲜活的例子来感染人、教育人和培养人,该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情感激发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可知,生物学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培养好的,它是一个浩大的育人工程,这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反思、学习和实践,不断改善和创新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把以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让生物学核心素养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成果,成为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