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彩虹桥站建筑环境设计

2018-04-16 07:05严东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2期
关键词:彩虹桥墙面彩虹

严东

引言

伴随城市发展,大众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随之丰富,人们对地铁的认识和需求也在变化当中。地铁车站已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空间,更是一个传播文化、展示历史、融合艺术的空间。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是城市空间的延续,其实质是城市的人居环境,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构成了人居环境的存在背景,具有地域文化的地铁车站建筑环境设是一种动态的设计模式,由盲目复制到具有地域文化的地铁建筑设计,更富有生命力,是大势所趋。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伦敦中心地区诞生,二战之后地铁飞速发展,国内地铁自1971年北京第一条线路开通起,可以说我国地铁建设的时间非常短,我们在城市地铁建筑空间环境设计方面的关注研究不多,文献[1~7]讲述了有关空间环境的一些设计上的理论及方法,主要设计装饰、照明、公共艺术等各个方面,有就北京、长春等现有地铁的设计及现状进行讲解,深入挖掘了设计理念,并讲解了其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内涵。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通过研究国内外优秀车站案例,吸收先进技术与理念,现代建筑以需求、功能为出发点,不拘泥于单一的建筑模式,现代的风格并不缺失传统的内涵,先进的技术也可以有好的文化诠释。同样,地铁的设计也应该注重环境、文化等需求,以及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与乘客进行交流。建筑应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能够可持续发展,成为真正有价值的并且能够流传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提出“在地、解构、对话、融会”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理念。对广州地铁彩虹桥站,作为8号线、11号线及13号线换乘车站,提出建筑环境空间的设计主题,通过材料、空间、布局和装饰去阐述,营造出沉稳震撼的车站空间,表达车站的交通建筑识别性,突出局部个性特征,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将彩虹桥站打造成为地铁设计史上更有价值和借鉴意义的车站。

1 项目背景

广州地铁彩虹桥站作为8号线、11号线与13号线的地铁交通重要枢纽换乘站。选址于荔湾路与东风路的交叉路口,属于老城区的居住用地区,同时又与流花湖公园毗邻,周边环境资源丰富。车站为一岛两侧对双岛四线的T字换乘车站,总建筑面积83053m2,公共空间体量为21705m2,超大体量的地下枢纽站。其中8号线为一岛两侧三层车站,站厅层高10.4m,长125.8m,宽44m;岛式站台宽11m,侧式站台层5.5m,高5.4m,长140m,公共区范围采用X形柱。11、13号线为双岛四线平行两层车站,站厅层层高10.4m,长186.1m,宽50m,岛式站台层高 6.17m,长186m,宽14.5m+15m,公共区范围采用Y形柱。三线设计客流为104544人/h,换乘客流量高峰小时75489万人/h。彩虹桥站枢纽站的特征明显,大空间的形象突出,大客流的特点显著,车站建筑环境设计结合地域文化和建筑空间特点,充分处理好大空间大客流所带来的变化。

2 环境设计主题

2.1 地域文化

彩虹桥站南有彩虹桥、驷马涌,北邻流花湖公园。站址所处区域历史悠久,人文渊远,区域文化积淀深厚。古代驷马涌河面宽广,入广州的主要水道。驷马涌南面的古荔枝湾,实有长久历史,今马路仍名荔湾路。北侧的流花湖公园相传是晋代芝兰湖的旧址。芝兰湖是明代前广州的三山两湖之一。

彩虹桥历史上位于归德门以西,是古代广州城西出口的重要通道。彩虹桥得名于南汉,当时所建石桥似水上长虹而获此名。彩虹桥下的水路还可通往著名的昌华苑,古人泛舟郊游常经过彩虹桥,成为古人泛舟郊游的胜景之一。历经道路拓宽、河涌改造,彩虹桥仿古重修,原貌萃饰,如今走在彩虹桥上,一眼已经望到尽头,或许难以想象千年之前“长桥卧波”的壮阔之景。然而彩虹桥历经千年沧桑已深深融入在这片土地上,现如今遍布着因彩虹桥而得名的建筑,荔湾路上有彩虹社区,彩虹车站,彩虹广场,西华路上有彩虹大厦、彩虹曲苑、彩虹邮局等等。

2.2 提取主题

彩虹桥站结合久远的历史文化,浓郁的西关人文,优美的绿色景观风貌,进行在地设计,提出“南越彩虹,不让姑苏”为本站装修设计主题,符合彩虹桥站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仿生”“消隐”“雕塑”“镂空”等表现手法,在车站环境中营造出更多的情怀,让车站成为更多乘客回忆的城市画面,将其打造成为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3 环境设计表现

3.1 天花设计

天花基于让乘客获得更多竖向空间体验的出发点,对于机场和高铁站等大空间、大体量的空间环境,如香港国际机场、上海虹口SOHO等,通常采用通透性较强的条状线条去表现,这样不仅可以让大空间更有趣味性,还可以形成生动的流线,增强乘客对于大体量空间的空间感受。

彩虹桥站上部的空间紧扣“彩虹”的主题,采用弧形彩虹作为室内装修的用材造型,形成波浪起伏的空间效果,使整个车站氛围充满节奏的律动,同时融入彩虹所产生的物理反应——激光的折射,作为车站室内灯光的设计元素,并引入全息影像技术,使车站的上部天花形成自然界中“云中彩虹”的效果。

车站天花的颜色以简洁的白色为主体,并选用铝合金钢板为天花的主要材料。该材料质量轻、耐腐蚀,加工成形好,热传导效能和导电性能好,并且非磁性,可以与特殊的电气设备共同使用。

天花作为表现主题的一个载体,形成一个巨大的天幕,通过加入全息影像的技术,通过控制灯光颜色的组合变化,形成不同的场景主题,让乘客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我们所赋予车站的意境。例如:晚霞、云雾、星空、彩虹等。

图1 天花形式

3.2 墙面设计

彩虹桥历史上位于归德门以西,为交通要道,四周城墙林立。彩虹桥站的墙面设计,呼应广州西城门的重要通道,构想以“城墙”作为车站围合空间,将南汉时期的城西城墙的元素引入到彩虹桥站的墙面设计中,还原彩虹桥作为南粤西关要塞的千年历史。

图2 墙面演化

表现城墙、历史以及文化的墙面载体首选米黄洞石。国内外很多文教类建筑通过这样的手法获得很好效果,如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等。天然洞石纹理清晰、质感丰富,疏密有致、凹凸和谐,仿佛刚刚从泥土里活过来,在纹路走势、纹理的质感上,深藏着史前文明的痕迹,米黄洞石室内外幕墙的厚重增加建筑的艺术感与历史感。

图3 墙面材质

以米黄色洞石进行室内墙面装饰的主流建筑主要采用平面化的铺设为主,在空间上缺少了韵律的变化。对东京银座的LV时装店进行调研,设计师采用哑光珍珠漆的浮雕铝合金面板进行二次机理设计,让建筑外立面充满了精致感与时代感。白天,表面浅珍珠色的浮雕如此温柔的给建筑留下迷人光影,在夜晚,浮雕表面背后的灯光亮起,赫赫生辉,光芒璀璨。因此,对彩虹桥站的墙面设计进行二次机理设计去呈现时代感,加入灯光系统,多样化的光影效果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效果,不仅突出空间的功能性,还消除乘客对于车站空间的封闭感和压抑感,让整个墙面所表现的城墙更有生命力。

图4 墙面灯光设计

3.3 地面设计

水滴为彩虹形成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地面的选材呼应了设计主题。地面采用镜面水波纹花岗石,犹如一片湖水。同时灰白色的花岗石是公共建筑首选,维护和打理方便,可有效减低运营成本。这种根据水面反光衍生出来的室内装饰材料可以把空间中的灯光和天花反射出多样化的形态,使得建筑室内空间更具多样性。

3.4 导向设计

对于大体量的车站空间,导向牌的设计应该符合大空间交通建筑的特性。目前地铁站的层高多为4~6m之间,竖向空间较低,适合采用吊装式导向牌。若彩虹桥站仍然运用吊装式导向牌,根据广州地铁标志设计导则要求,指示牌的高度为2.5~3m之间,层高为10.4m的彩虹桥将会使吊杆长度达到6~7m。大量由天花吊下的指示牌破坏竖向空间,使得彩虹桥高大的空间体量被削减。

通过借鉴大空间的交通建筑导向系统(如高铁站、飞机场等),遵循广州地铁标志设计导则要求,通过采用悬挑式导向牌,既可以固定在墙面,也可以单独设置立杆,改变原来吊装式导向牌带来的压抑感,使车站空间更为开阔,彩虹桥站大体量的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图5 导向设计

3.5 公共艺术

国内地铁车站常见的公共艺术品一般以文化墙的形式介入为主。对于彩虹桥站,在丰富的内部空间已营造出良好的展示氛围,V形柱的排列使柱子本身具有观赏价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空间车站各个部位的有效使用空间,进行公共艺术展示,给车站赋予更多的人文价值。通过不同形式的表现来提升车站的空间品质,例如利用层高上的优势,进行吊装轻型艺术品,为整个车站空间增色;利用灯光投影将线路站点地图投影在站点空旷的地带;利用灯光投影将指示性标志,如出口、方向、售票处、兑换处、服务台等;利用规格不一的LED组合成一种艺术装置,将广告、告诉、文化等信息投放于此,吸引公众查阅。

3.6 地面附属景观

彩虹桥周边既有流花湖公园,也有文化广场,车站地面的附属建筑应与周边环境呼应协调,原本周边环境对于地面附属建筑的制约可以转化为实现附属建筑形式创新的契机,从而将原本地面附属建筑对于周边环境的破坏转化成为环境增色,形成完整的城市空间。

3.6.1出入口设计

方案一彩虹桥站毗邻流花湖和驷马涌,出入口犹如一艘船,停靠在湖边,成为一道湖景风光线。

方案二通过提取船的形象,演变成更为轻盈的造型,既有船的形态,又有帆的动势。

图6 出入口方案一

图7 出入口方案二

3.6.2风亭设计

方案一彩虹桥站毗邻流花湖公园,通过抽象花朵的造型,将原本整体庞大的高风亭组拆解成三块高低错落的形式,通过镂空和沉雕的手法以花瓣元素作为表皮设计,在镂空的外表皮中加入灯光,使普通的风亭组在夜晚成为一个耀眼的建筑工艺品。

方案二采用消隐的手法设计为树池和风亭的组合进行布置,将风亭组和绿化统一规划考虑。高低错落的树池和风亭互相搭配,形成城市景观小品。

图8 高风亭设计

图9 矮风亭设计

4 结论及建议

(1)车站空间的建筑环境应进行在地设计,将站址的人文艺术传承和演绎。车站的周边人文、历史和艺术的挖掘和提炼作为车站建筑设计的文化延伸,车站的建筑风格是地域建筑风格延续和传承,结合交通建筑的功能,体现更多的人文建筑关怀。车站引入结构美学和公共艺术,并在导向系统、建筑空间艺术设计中强化色彩概念。

(2)将城市地域文化与地铁车站空间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国内的地铁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将城市地域文化与地铁车站空间设计有机结合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可为国内地铁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3)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下,通过对建筑结构表皮(地面设施外立面;室内顶棚、墙面、地面)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研究获得更好的文化表达方式。研究摄影、绘画、雕塑、散文、诗歌、音乐、电影、电视、声光、水体、多媒体等艺术与车站建筑空间环境的融合的方式,以展现车站自身的属性文化特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4)建议在地铁建筑空间环境里通过采用导光管系统引入自然光线,并且车站照明可采用功能照明与艺术照明的组合模式,配合材料的使用形成照明导向的作用。

(5)建议对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研究来处理车站公共环境的噪音和回声问题,同时优化紧急疏散、乘车信息以及背景音乐系统,营造更好的地铁声音环境。

[1]束昱.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2]王 璇,束 昱.国内外地铁换乘枢纽站的发展趋势[J].地下空间,1998(S1):387~390.

[3]阮如舫,赵晟宇.台北捷运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启示[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12):10~13.

[4]章萍芳,卢杰.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车站空间艺术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5]童灿,黄智宇.城市地铁车站环境艺术设计要点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8):136~138.

[6]董 雅,蔡 青.融入现代公共建筑空间的城市记忆[J].混凝土世界,2014,66:93~98.

[7]李波.融合城市地域文化的地铁站空间设计研究[D].吉林:吉林建筑大学,2016.

[8]李芳芳.城市地铁站点建筑空间公共艺术设计方法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7(7):57,129.

猜你喜欢
彩虹桥墙面彩虹
彩虹桥有多长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彩虹桥
彩虹桥
开关的美丽衣裳
手工字母花卉让墙面与众不同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