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广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河北石家庄 05008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改善,但农村贫富差距问题也逐渐暴露,尤其是迈入21世纪后,农户间的贫富差距更加明显,贫富分化更加突出。针对我国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的问题,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吴忠民[1]指出,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内,中国已经从一个盛行平均主义的国家,转变为一个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上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在农村贫富差距问题方面,不同学者的研究有不同的落脚点,杨少梅[2]研究了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区域差异; 王敏[3]研究了浙江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 张平[4]通过构建收入函数分析了区域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将非农收入差距确定为拉大区域间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 马九杰[5]认为我国农民收入差距变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 张兴杰[6]研究了家庭人力资本结构与农村贫富差距的关系; 孟杨[7]分析了北京地区的农村区域经济差异; 谢祖钦[8]以革命老区上杭县为实例研究了农村贫富差距的问题、现状及对策; 郝建军[9]研究了河北省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 唐平[10]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影响因素; 黄云婷[11]分析了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王国升等[12]通过构建区域农村发展差距成因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造成我国区域农村发展差距的关键因子。总结之前的研究发现,针对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研究大多是介于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的层面,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居民贫富差距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该方法将影响因素根据重要值的排序可以清晰地发现哪些是主要因素,而具体针对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研究还鲜有涉及,这其中涉及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研究还未有过,故文章针对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影响因素展开,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还要对指标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以此来探讨影响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缩小河北省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提供借鉴。
图1 1996~2010年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地处东经113°27′~119°50′,北纬36°05′~42°40′之间。总面积18.85万km2,省会石家庄市。北距北京283km,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河北是中国重要粮棉产区,截止2013年耕地面积619.9万hm2。河北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产棉基地。此外,油料、麻类、甜菜、烟叶也重要,与棉花合为该省五大经济作物。畜牧业是该省仅次于耕作业的重要农业部门。
河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4 293.4元增加到2012年的8 081.4元。但是,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也跟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一样面临逐步增大的趋势,而农村居民贫富差距主要是由农村居民收入决定的,河北省农村居民个人收入极差已由2007年的5 600元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近1.4万元。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贫富差距的参考值,基尼系数越大贫富差距越大,反之则越小。通过整理河北省1996~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发现该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波浪式发展(图1),但均处于0.4的警戒线一下,最高值出现在2000年,为0.319 9。
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农民家庭根据自身状况对各指标重要性的打分值(分值范围为1~ 10)并根据权重值和打分值的乘积对各指标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以此来分析造成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
2.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河北省农村基本情况和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最终确定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共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系统层、指标层),系统层共包含3个系统,共涉及18个指标,其中家庭状况包含8个指标、农业收入包含6个指标、非农收入包含4个指标,具体详见表1。
2.1.2 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的确定
研究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流程,请教河北省农业部门和相关高校的9名专家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所选专家分别在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研究、农村问题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等领域长期开展工作,对农村发展较为了解,在汇总专家评价意见的结果后,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检验其一致性。
设总目标层为A,与下层B1,B2,…,Bn有联系,构造判断矩阵M=P(A-B),
表1 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系统层指标层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家庭状况家庭总人口数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家庭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素质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在家务农人员比例农业种植技术掌握状况农业收入粮食年产量畜牧业收入经济作物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土地附加值土地投入状况非农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家庭经营性收入家庭成员工资收入土地承包收入
表2 判断矩阵标度及对应含义
(1)
式中,Bij>0,Bji=1/Bij,Bi表示比Bj的重要程度,比值越大说明越重要。通常Bij的取值为1~9及它们的倒数,其标度及对应含义见表2。
(1)判断矩阵的计算
(2)
(2)计算Ni的n次方根
(3)
(4)
(4)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
(5)
通过计算和检验过程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该文中基尼系数(1995~2010年)数据来源于河北省统计局的官方数据,以及来自于对河北省农村居民根据自身家庭状况填写的贫富差距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打分数据。
综合多位专家对各因素指标的打分结果,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程序,最终得到表3中各指标的权重值。从表3可以看出,系统层中,非农收入的权重最高,其次是家庭状况,农业收入最低。在家庭状况中,外出务工人员比例的权重值最高(0.073),其次是家庭劳动力数量(0.064)和劳动力素质(0.052),农业种植技术掌握状况的权重值最低(0.021); 在农业收入中,土地附加值的权重值最大(0.060),其次是粮食年产量(0.047),作为家庭支出的土地投入状况权重值最小(0.026); 在非农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权重值最大(0.127),其次是家庭经营性收入(0.112),权重值最小的是家庭成员工资收入(0.071)。
表3 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因素指标权重
目标层系统层指标层权重值农村贫富差距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家庭状况(035)家庭总人口数0041性别比例0033年龄组成0031家庭劳动力数量0064劳动力素质0052外出务工人员比例0073在家务农人员比例0035农业种植技术掌握状况0021农业收入(026)粮食年产量0047畜牧业收入0036经济作物收入0044土地流转收入0037土地附加值0060土地投入状况0026非农收入(039)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0127家庭经营性收入0112家庭成员工资收入0071土地承包收入0080
表4 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因素指标重要性排序
根据由指标因素权重值和农村居民打分结果计算得出的各指标重要值对指标进行排序得到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农民根据家庭自身实际情况的打分值与根据专家意见计算的指标权重值的排序状况基本一致。对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较大的前5个因素依次是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家庭经营性收入、土地承包收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和家庭劳动力数量。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空前提高以及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产生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使外出务工收入成为绝大多数农户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造成不同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家庭经营性收入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家庭有副业或者是家中有工程承包商的农户普遍较其他农户的收入要高很多,也是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贡献者; 很多农户将土地承包或租赁给他人参与规模经营,农户每年可以拿到一定的土地承包费用,尤其是城市周边的农民,土地承包费用非常高,也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劳动力数量决定了可以为家庭带来收入的力量,劳动力多家庭收入就高,当然支出也会相应增加,但总体收入会有所提高,从而造成贫富差距。当然,其他指标因素也是造成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原因,只是其重要性比这5种因素稍低,但其对于不同的家庭可能就是首要因素,故每种因素指标都会对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带来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略有差异。
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处于警戒线以下,但也要防微杜渐,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非农务工收入,而这也是造成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拥有自主经营项目的农户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农户比普通农户的家庭收入要高,是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各种因素对不同农户间贫富差距的影响作用不同,贫富差距是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该文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也可用于其他地区,但指标的选取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和增减。
4.2.1 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鼓励年轻人进城工作
由于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故河北省应该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这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来实现,这种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参与非农就业,从而增加非农就业人口比例,拓宽家庭收入渠道,增加农户收入。还要鼓励农村年轻人进城工作,实现异地就业,可以由政府财政部门出资对进城工作的农民进行集中免费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就业机会,逐步改善低收入家庭收入状况,以此逐步缩小农村居民贫富差距。
4.2.2 进一步激活创业政策,鼓励农村居民自主经营
家庭经营性收入是仅次于外出务工收入的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此各级地方政府要大力激活创业政策,为农民创业打造良好平台,并提供后台保障和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农民提供创业机会,以政府为担保提供创业基金和小额贷款,从而鼓励农民自主经营,打破农村二元结构,改变单纯的第一产业依赖式发展模式,增加农民非农收入。还可以对创业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和上门辅导,增加其商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对农民创业优先办理经营执照,从而增加农民创业的积极性。
[1] 吴忠民. 社会公正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2] 杨少梅. 河北省农村经济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03
[3] 王敏. 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村庄及要素角度的分析.杭州:浙江大学, 2004
[4] 张平. 中国农村居民区域间收入不平等与非农就业.经济研究, 1998,(8): 59~60
[5] 马九杰. 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差距变化.改革, 2001,(6): 92~101
[6] 张兴杰, 张沁洁.家庭人力资本结构与农村贫富差距.社会科学家, 2008,(1): 47~51
[7] 孟扬. 北京农村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6): 189~195
[8] 谢祖钦. 农村贫富差距问题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革命老区上杭县的实证分析.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4
[9] 郝军建. 河北省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研究.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 2011
[10]唐平.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管理世界, 2006,(5): 69~75
[11]黄云婷, 吴青蔚.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基于苏南、苏中、苏北的研究.新疆农垦经济, 2012,(7): 64~68
[12]王国升, 陈源泉,高旺盛.区域农村发展差距成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 28(5):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