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镇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2018-04-16 07:36王海英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3期
关键词:驱动力城镇化河南省

王海英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河南商丘 476000)

0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增长奇迹”,但快速增长的经济并不代表经济结构的优化[1-2],相反,我国主要依靠“投资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急需转变,而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结构的变动,反过来,城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向[3-4]。在此背景下,以科学的方法测算城镇化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其驱动力因素有利于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从而为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奠定基础。

科学分析城镇化时空动态变化和分析其驱动力是准确把握城镇化发展的根本,一直是相关领域学者尤其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已有文献大多数直接运用城市化率衡量城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研究城镇化与耕地[5]、经济[6]、产业结构[7]等的关系,另外有些学者以城镇化为背景分析居民点[8]、人口[9-10]、土地[11]及其补偿[12]等多种关系,如张乐勤等[5]基于Logistic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对耕地的影响,认为城镇化发展将导致耕地面积减少13.81万hm2; 鲍超[6]分析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城镇化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 张贵军等[8]以城镇化为背景,分析昌黎县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与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昌黎县可以分为优农区、优城区、分流区及低保区4个分区; 刘涛等[9]在城镇化背景下分析中国近10年的人口格局演变,认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促进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 张耀军[10]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采用ESDA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县域城镇化率的空间格局分布及变动情况,提出城镇化率变动分城乡贡献度指标并就京津冀地区进行研究,采取空间误差模型与GWR的方法分别考察该地区城镇化全局和局部的驱动力状况; 张立新等[11]研究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测度了1994~2014年长江经济带121个地级市土地城镇化水平,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PLS)探讨了土地城镇化空间格局差异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多分析城镇化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少有学者从其他方面研究城镇化发展尤其是城镇化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力。

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城镇化发展尤其迅速, 2016年公开的第三批国家城镇化试点名单,河南有4个地级市入选。基于此,文章选取12个指标,运用SPSS因子分析法确定权重,计算河南省各地级市城镇化水平,并分析近10年城镇化水平时空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其驱动因素,以期为提高海南省城镇化水平做出贡献。

1 研究区概况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东接山东、安徽,西邻陕西,北靠山西、河北,南依湖北,属温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约为500~900mm,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13]。河南省共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管市、52个市辖区, 2015年总人口约为1.07亿人,居中国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为3.701 0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为2.557 6万元,较2014年相比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 3万元,增长8.9%。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城镇化发展更受关注,研究其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分析驱动力因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典型性。

2 研究方法

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国研网、《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5)》、《河南省统计年鉴(2000~2015)》以及统计公布数据,并在参考众多学者的文献后,选取人均GDP、财政收入、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各市参加医疗保险人口、天然气用气人口、各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废水排放量、生活垃圾处理量、固体废物处理量、道路清扫保洁面积等12个指标。

表1 公共因子的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年份公共因子特征根贡献率(%)累计贡献率(%)2005183286940369403223491957788980310607650962302010192417001270012217851487384885310347040919252015190567066070660221411584486504310261025096754

2.1 SPSS因子分析法

该文拟采用因子分析法从12个指标中提取公共因子进行分析,基本思路:根据相关性大小将变量进行分类,使得其自身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每一组变量都有一个公共因子,公共因子就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用以观测相关性[14-15]。

(1)公共因子的提取

KMO(统计量)是用来检验是否适用于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测算的基础,若KMO>0.7,则适用于该方法,通过检验可以得出2005年、2010年、2015年共3年的KMO值分别为0.723、0.729、0.725,比较适合开展因子分析

(2)特征根、贡献率、累计贡献率提取

通过运行SPSS软件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得到各因子的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共提取了3个主成分,说明这3个公共因子综合了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在提取因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综合评价函数方法可避免评价过程中人为确定权重的缺陷,通过计算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指标权重[16],结果如表2。将所得权重与因子得分矩阵相乘可得到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

(1)

2.2 灰色关联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对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分析。其根据评价因子的相似和相异性来确定其关联程度[17-18]。

(2)

表2 城镇化率评价体系

指标权重2005年2010年2015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人均GDP(元)002600770091财政收入(亿元)010000950098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0089005300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010900750086社会城镇化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004300940097各市参加医疗保险(万人)008900490071天然气用气人口(万人)008400950101各市普通高中毕业生(人)006700930002环境城镇化废水排放量(万m3)009900940084生活垃圾处理量(万t)009900940092固体废物处理量(万t)009400950099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万m3)010200860089

表3 河南省城镇化率综合评价 %

式(2)中,A为分辨系数,一般情况下取0.1~0.5,通常取0.5,因此,该文取0.5,故关联度为:

(3)

式(3)中,rai为子序列i和母序列o的关联度;n为数据个数。

为方便分析,该文将灰色关联度分为3等,其中, 0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城镇化率时空变化

3.1.1 河南省城镇化率时间变化研究

2005~2015年河南省平均城镇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22.74%上升至2015年的30.71%,增长幅度为35.28%(表3)。10年来河南省城镇化测度不断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我国10年来不断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政策,如我国明确提出要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这意味着哪个地方农民市民化工作推进快,那么城镇化也会实现得更好; 从河南省自身来说,河南省政府积极贯彻党中央下达的推进城镇化政策,在结合自身地域特点的前提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推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各市城镇化率明显上升,尤其郑州市、焦作市、新乡市等市上升趋势显著,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各方面资源都比较优越,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资源等遥遥领先,因此郑州市城镇化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焦作、新乡等地级市作为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经济建设中心,依托着传统资源发展城镇化,城镇化水平也提升较显著。鹤壁市、周口市等地城镇化水平发展较慢,这主要是由于该两地传统经济发展较慢,且远离市中心,基础设施不完善,故城镇化水平发展较慢,河南省政府应加大对该两地的投资力度以提高城镇化水平。

3.1.2 河南省城镇化率空间变化研究

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导入ArcGIS软件中,利用GIS自然分裂法确定河南省各市城镇化水平等级(图1)。从空间来看,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较明显,高城镇化水平主要集中在河南省西北部地区,靠近市中心的地级市都不断在向高城镇化等级发展,如洛阳、焦作等地,这是由于两市紧邻市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市中心的资源,而且郑州市自身发展条件较饱满,基础设施不断在向周边城市扩建,使得周边城市发展城镇化得到了有利条件; 而低水平城镇化地区在逐渐减少,到2015年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中南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河南省整个经济在不断提高,所以低城镇化率的地区数量在不断减少,但中南部地区远离市中心,而且处于河南省的内部地区,内无法与郑州市衔接,外无法与其他省市县取得联系,所以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而中等水平的城镇化地区数目在不断增加,且不断向高城镇化水平迈进,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周边的地级市,包括濮阳、信阳、三门峡等地,这主要是由于作为边界市,是河南省与外界城市取得联系的交通枢纽,因此,即使远离河南省市中心,经济基础建设缓慢却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城镇化发展。

图1 河南省地级市城镇化水平

3.2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驱动力分析

通过综合测度计算出了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但是影响城镇化水平的驱动机制值得思考。城市经济理论表明,城市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外向型经济和微观实体经济的内生发展能力密切相关。该文将新型城镇化的驱动机制归为外部及内部机制,外部机制包括政府、市场及外商投资等3个方面,内部机制主要表现为企业自身发展及当地需求等2个方面。其中,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出对基础设施和产业的投入,选用指标为单位财政支出总额; 市场机制主要集中在市场销售上,选用指标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外商投资选用指标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 企业自身发展及当地需求选用指标为内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表4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驱动力因素灰色关联度

驱动力因素关联等级灰色关联度单位财政支出总额(政府作用)强0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场机制)强089内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内部机制)强075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外部机制)中064

从表4可以看出,河南省城镇化驱动力因素对城镇化影响较大,尤其是政府、市场、内部机制三要素。(1)市场机制的影响力最高,达到了0.89,这说明市场机制是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呈主导地位,市场交易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沟通和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农业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人口不断减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政府机制的关联度为0.85,处于第2位,政府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出对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据相关报道,河南省财政支出用于基础设施(道路、医院、学校)建设的比例高达60%,说明河南省十分支持城市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基础,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吸引人口集聚,形成小城镇,直接带动城镇化发展。(3)内部机制的作用主要用内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来表示,其关联度也相对较强,这主要是由于工业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农民角色的改变使得他们的思想和观念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因为内资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从而间接提高城镇化水平,但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后劲不足,经济发展较缓慢,所以在关联度上仅排名第3位。(4)外部机制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因为外商在内地的投资相对内资企业来说较少,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动机较弱,出发点并未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而是自身利益需求,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对我国城镇化水平影响并不显著。

4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2005~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22.74%上升至2015年的30.71%。从地级市来看,各市城镇化率明显上升,其中,郑州市、焦作市、新乡市等地上升趋势显著,鹤壁市、周口市等地城镇化水平发展较慢。这主要和各地级市的地理位置和自身发展条件有关。高城镇化水平主要集中在河南省西北部地区,数量在不断增多; 低水平城镇化地区在逐渐减少,到2015年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中南部地区,中等水平的城镇化地区不断增加,且不断向高城镇化水平迈进,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周边的地级市。河南省城镇化的驱动机制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财政支出总额、内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这主要是由于河南省是一个依靠自身潜力发展地区,自身需求和政府及企业的发展是推动城镇化的根本驱动力。

纵观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可以看出,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空间差异显著。随着河南省城镇化及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多元化,经济发展亦取得巨大成就,而且河南省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探索城镇化更好、更快地发展必然成为未来的趋势所在。该文基于SPSS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河南省城镇化及驱动力分析,是一次将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有效尝试,以河南省为例,从宏观角度测算了其城镇化水平,并进行了空间分异,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力因素,分析结果能够客观地揭示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以及驱动因素,但驱动力很难定量化处理,仅某些指标能定量化处理,鉴于计算的可行性,该文选取的驱动力指标是可定量化的,故具有局限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如何将更多的指标定量化用以分析驱动力因素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1] 周延江.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布局及发展策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1): 152~156, 192

[2] 胡晓群, 沈琦,徐恭位.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评价与分析——以重庆市五大功能区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4): 16~22

[3] 占纪文. 生态文明视野下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4): 13~19

[4] 夏后学, 陈方,支玲,等.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差异评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2): 6~10

[5] 张乐勤, 陈发奎.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中国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前景预测及分析.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4): 1~11

[6] 鲍超. 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及用水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地理学报, 2014, 69(12): 1799~1809

[7] 蓝庆新, 陈超凡.新型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财经研究, 2013, 39(12): 57~71

[8] 张贵军, 朱永明,臧亮,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昌黎县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评价与分区.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12): 237~246

[9] 刘涛, 齐元静,曹广忠.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地理学报, 2015, 70(4): 567~581

[10]张耀军, 柴多多.京津冀县域人口城镇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力研究.人口研究, 2017, 41(5): 26~39

[11]张立新, 朱道林,杜挺,等.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9): 1295~1303

[12]黄庆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海南省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海口:海南大学, 2016

[13]宋妮, 孙景生,王景雷,等.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6): 1693~1700

[14]谭丽梅.“90后”大学生面子观念与购物决策风格分析——基于SPSS因子分析与相关分析法.电子测试, 2013,(9X): 104~105

[15]贾永娜.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16]乔伟峰, 刘聪,鲍笑,等.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分区与时序.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17): 248~256

[17]谷洪波, 麻湘琳.我国农业旱灾脆弱性与农村贫困的灰色关联分析.干旱区地理, 2016, 39(6): 1358~1364

[18]李博, 张文忠,余建辉.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地区差异分解与影响因素.经济地理, 2016, 36(9): 150~157

猜你喜欢
驱动力城镇化河南省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基于关键驱动力要素的情景构建应用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家乡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