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谈各类疫苗的免疫方案及免疫效果评估

2018-04-16 08:39本刊编辑薛惠莉
猪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毒株猪群猪场

本刊编辑/薛惠莉

疫苗免疫已经成为猪场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关于疫苗的选择、免疫程序的制定以及免疫效果的评估常常困扰着广大养猪同仁,借助本次主题,我们邀请到了北京中科基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连德博士、新疆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制药事业部全国市场部总经理周绪斌博士、环山集团养猪事业部健康管理部总经理曲向阳博士、广东省农科院动物卫生研究所蔡汝健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图1 北京中科基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连德博士

图2 新疆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制药事业部全国市场部总经理周绪斌博士

图3 环山集团养猪事业部健康管理部总经理曲向阳博士

图4 广东省农科院动物卫生研究所蔡汝健老师

本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已经深入养猪生产者的心中,在国家和企业的推广下,疫苗免疫工作已成为国内猪场日常工作内容的“标配”,那么关于疫苗的选择及免疫程序的制定是基于什么样的一个标准呢?

朱连德博士:1)判定区域内或本猪场内有没有疾病病原的存在?有没有疾病流行的风险?如果有,就应该免疫预防;

2)选择疫苗。疫苗应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及性价比高;

3)了解猪群疾病感染状态。猪场生产模式、猪群流动、生物安全措施等;

4)确定免疫目的。免疫控制,还是免疫净化;

5)制定免疫程序。根据以下6点:①猪群感染节点——发病时间和疾病潜伏期,感染发病率;②免疫途径;③疫苗免疫后起效时间;④疫苗免疫保护期;⑤疫苗与其他疫苗的干扰;⑥其他疾病对疫苗免疫的影响,制定个性化免疫程序;

6)临床和实验室评估免疫效果,以校正免疫程序。

周绪斌博士:疾病防控确实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但猪病的预防最重要的第一关还是生物安全。疫苗免疫是猪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和环节,免疫的方案和免疫程序的制定没有普天下统一的模式,但有一些原则要遵循。包括:

1)了解地区流行的疾病类型。比如存在猪口蹄疫威胁,是O型还是A型,还是二者兼有?从而决定使用疫苗的种类;

2)政府的要求。有些疾病属强制免疫内容;

3)生物安全的水平。比如生物安全条件很高,地理位置优越,离周边村庄和农场5 km之外,有空气过滤装置,不受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威胁,则猪蓝耳病疫苗可以考虑不用注射;

4)养殖模式。是从分娩-育肥一条龙的模式,还是分娩-断奶的多点式生产?如果是多点式生产,则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的危害要低很多,仔猪免疫的疫苗种类和频率都要低。而一条龙的猪场则对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要加强免疫;

5)猪群健康状况。从而确定免疫疫苗的种类和频率;

6)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这对于猪瘟弱毒苗,猪伪狂犬病弱毒苗,猪口蹄疫疫苗都十分重要;

7)疫苗本身的免疫原性和疫苗的生产工艺。比如猪细小病毒疫苗,免疫原性非常好,甚至是终生免疫,而比如病毒性腹泻疫苗,本身的免疫原性存在疑惑,并且有效保护持续的时间比较有限,就需要多次免疫。

曲向阳博士:完整的免疫程序需要涵盖疫苗种类、疫苗品牌、接种途径、免疫时机、免疫次数、免疫剂量等几个要素。同时应做好免疫后的效果监控。

1)疫苗种类:主要取决于猪群所面临的疾病风险种类及商品化疫苗的效果、可获得性、经济性等要素。如:圆环病毒普遍存在,商品化疫苗公认效果较好,但价格相对较高或价差大且评价周期较长,故科学、客观的疫苗效果评价方案尤为关键。猪流感在冬春季节威胁较大,会造成母猪流产与育肥猪高热、严重呼吸道问题,但商品化疫苗国内刚上市,效果有待验证,经济性尚未评估,故此类在制定程序时,需要重点根据疫苗效果判断免疫必要性;

2)疫苗品牌:目前主流猪用疫苗的备选产品过多,给临床兽医决策带来很多困扰,急需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疫苗品质评价方案或第三方机构;

3)接种途径: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接种途径要求,如有的可喷鼻,有的必须注射,在免疫程序中需要明确;

4)免疫时机:对母猪群而言,有些疫苗主要保护母猪群,如: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等,此类疫苗以群体免疫为主,每年2~4次,以取得母猪群免疫状态的均一化,但可能会导致不同月份母源抗体持续期不同,可能影响到仔猪疫苗免疫时机的制定(如:口蹄疫、猪瘟等)。有些疫苗接种以保护仔猪为目的,如:大肠杆菌疫苗、PED疫苗等,此类疫苗应在临分娩前免疫。对于保育、育肥群而言,多数疫苗接种时需要考虑母源抗体干扰与免疫后保护持续期,如:母源抗体对猪瘟、口蹄疫等免疫应答影响比较严重,需根据监测结果,重点考虑母源抗体的消减规律。母源抗体对支原体与圆环病毒疫苗的影响较小,需考虑临床自然感染的时间点,免疫后保护产生所需要时间及免疫保护的维持期等因素;

5)免疫次数:与疫苗保护持续期有关,为了覆盖到临上市肥猪的免疫保护,保育育肥猪的免疫项目,如: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支原体、猪圆环病毒病等,通常都加强免疫一次。但研究一针型疫苗对降低劳动量、减少猪群应激与免疫成本的意义很大;

6)免疫剂量:疫苗免疫与治疗注射给药不同,注射给药剂量与体重成正比,但疫苗免疫的抗原量与体重之间是正相关,而非成正比,接种疫苗抗原的目的是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而非是抗原量越多越好。对于品质合格的疫苗而言,免疫时严格依照说明书推荐剂量,1头份/猪即可。

朱连德博士:1)猪蓝耳病疫苗选择应以安全性、效果、性价比和便利原则进行。目前,一般选择弱毒疫苗而不是灭活疫苗。在生产上不要太注重毒株基因相似性,也没有太大必要做毒株同源性高低的测序分析;

2)疫苗效果评估,以临床上控制症状表现为基本要素衡量,实验室条件下,可以了解猪群病毒血症时间、猪群排毒时间(如口腔液检测病原)是否缩短,猪场内猪蓝耳病毒株基因类型是否减少;

3)免疫程序一定要根据猪群感染状态、猪群流动及周边情况等制定,仔猪免疫时要考虑母源抗体的影响以及下游猪群发病时间,种猪群要根据感染状态和疫苗保护期确定免疫次数。通常,仔猪在2周龄或以上免疫,母猪群3~4次/年普免(安全性高的疫苗),后备猪群在配种前间隔3~4周免疫2次。①仔猪在何日龄免疫,可以由下游猪群发病时间来定,如在8周龄表现出临床症状,那么通常是6周龄感染,疫苗起效时间是2周,欲达到好的保护的时间大概4周,通过倒推法,可以算出仔猪群应该在2~4周龄免疫。那具体哪一周呢?发病率越高越要早免疫:如8周龄猪群发病率在3%左右,可以4周龄免疫;若8周龄猪群发病率在5%左右,可以3周龄免疫;10%以上发病率,则要在2周龄免疫。当然,上述3种情况,都可以在2周龄免疫,可以根据猪场其他疫苗免疫和生产安排而适当予以调整;但不能1周龄或更早,以免母源抗体干扰。②母猪群是普免还是跟胎免疫,要根据疫苗安全性和母猪群对疫苗的敏感程度而定。安全性高的疫苗,母猪没有不良反应,也不影响胎儿发育,可以普免;若疫苗安全性不高,母猪应用后容易产弱仔,可以考虑跟胎免疫,如妊娠6~8周,分娩1周后。对于一个猪场开始使用安全性高的疫苗,也可以跟胎免疫半年后,改为普免。不管普免还是跟胎免疫,同一栋舍内的猪群,要同时免疫(小于1周内完成);

4)免疫剂量,应该按厂家推荐剂量免疫。不要以为弱毒疫苗可在动物体内繁殖,而随意减量。在一个猪蓝耳病稳定不活跃的猪场,减量也许在短时间内没有差异,但在感染压力较大的猪场,疫苗接种也许就不起作用了;

5)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是否可以配合应用,按目前已有研究文献所知,本人认为没有意义。因为普通灭活疫苗基本没有免疫保护作用。当然,有的阳性猪场也这样用了,但似乎还没有一贯良好的证据予以推广。在一个阴性猪场,可否应用灭活疫苗,防止野毒感染带来暴发式发病,减少损失,也是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的;

6)同一个猪群/猪场,应该用同一个毒株的疫苗。一个猪场,不管是疫苗毒株,还是野毒毒株,多样性增加,猪场会生产成绩低下或发病几率增加。不应该母猪群用一个毒株的疫苗(如经典毒株),仔猪群用另一个毒株的疫苗(如高致病性毒株);也不应该一个时期全场用经典毒株疫苗,一个时期用高致病性毒株疫苗。经常更换不同毒株不同厂家的疫苗,猪场的猪蓝耳病总是难以控制,生产也难以恢复;

7)引进后备种猪的疫苗毒株与本场使用疫苗毒株不同,应该在隔离驯化后备猪群期间,免疫两次本场使用的疫苗,间隔3~4周,第二次免疫至少4周后混群,最好是在第一胎后混群。

周绪斌博士:猪蓝耳病疫苗确实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和混乱。这一方面是这个病毒本身的致病机理和免疫剂量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未研究清楚,第二是PRRSV本身的变异性也非常大,第三,中国的猪蓝耳病疫苗市场也非常复杂,疫苗毒株种类繁多,生产疫苗的厂家也比较多,质量也参差不齐,导致对疫苗的选择存在困惑。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这种情况下电力施工成本的控制方法也需要通过不断改进来适应输变电工程的变化。在输变电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中,我们要吸取专业人员的建议,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成本进行及时清算和核对,以免发生收支不平衡的状况,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还应该努力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扩大成本控制系统的受力面,使更多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最重实现对输变电工程施工成本的更好控制。

1)至于免疫的剂量,按照疫苗的研发过程和规程的要求,所有的试验规程应该就是1头份,之所以要减量或加量,一是因为有些疫苗生产过程中可能抗原含量不足,二是有些疫苗本身的残余毒力还比较强,所以我们要关注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的安全性,如果1头份疫苗注射健康怀孕母猪或健康仔猪出现繁殖障碍或生长不良,这是疫苗本身的安全性存疑,而不应简单地通过剂量的改变来解决,而精确的剂量确认需要通过细胞培养,测定TCID50(半数感染量)来确认;

2)仔猪的接种时间,是要综合考虑饲养模式,比如单点式一条龙还是多点式生产,以及母源抗体的持续时间和滴度,还需要考虑育肥猪的可能感染时间,因为猪蓝耳病疫苗通常需要在免疫4~6周中和抗体才会达到较高水平,因此需要在感染前4~6周免疫;

3)按照大量的研究结果,猪蓝耳病灭活苗效果非常有限,但这是由于灭活疫苗本身的抗原含量的原因还是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对猪蓝耳病的灭活苗还需要在毒株筛选和生产工艺以及佐剂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猪蓝耳病活疫苗有效性已经在实验室和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证明。活疫苗能否普免,取决于疫苗毒本身的安全性,比如TJM-F92毒株安全性就相对有保证,另外,也取决于我们应用的目标,面对种猪群的感染和发病,利用安全的弱毒苗进行全群接种也是有效的选择之一;

4)对于猪蓝耳病弱毒苗的应用,原则上我们应该坚持一个猪场使用一种猪蓝耳病弱毒苗,即让猪群接触到的毒株种类最小化,使猪群的免疫力达到最大化。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的应用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经济问题,即对于猪蓝耳病阳性场,注射疫苗与不注射疫苗的经济效益如何?只要注射疫苗能降低感染压力,减轻临床症状,提高健康水平,降低发病损失,降低料重比,是否应用疫苗的决策就比较容易做出;

5)对于引种,种猪疫苗和自己本场不同的情况,引种应该进行充分的隔离与驯化,因为猪蓝耳病病毒无论是野毒还是疫苗毒的感染都不是终生的,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疫苗以达到猪场疫苗毒株的统一性;

6)猪高致性蓝耳病弱毒苗和经典疫苗的效果评估都是类似的,其他疫苗也是一样,攻毒试验始终是评价疫苗效果的“黄金标准”,事实证明,我们并不能通过序列测定和比对来预测疫苗的效果,也不能通过抗体检测来评估疫苗的效果。评估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包括最重要的3个方面,即安全性、攻毒保护效果以及疫苗毒的病毒血症时间长短。

曲向阳博士: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商品化PRRSV疫苗有10个品种,其中7个减毒活疫苗(包括CH-1R、Ingelvac MLV、R98等3种美洲型经典株及JXA1-R、HuN4-F112、TJM-F92、GDr180等4类高致病性毒株),3个灭活疫苗(CH-1a与SD1两种经典毒株、JXA1高致病性毒株)。2015年又批准上市了PRRS V与猪瘟二联活苗(TJM-F92株+C株)。随着减毒活疫苗的使用,临床流行毒株也日趋复杂,从1996年的CH-1a、BJ-4,到2006年以Nsp2缺失30个氨基酸为特征的HP-PRRSV,以及2014年以来流行的NADC30-like等,不同流行株或疫苗株之间的基因重组让毒株变异加快,给临床疫苗选择带来很多困扰。

PRRSV减毒活疫苗(MLV)选择需重点考虑安全性,不合格的PRRSV MLV疫苗对母猪发情、胚胎着床及后期流产、断奶仔猪致病力都有显著的影响。

如何判断疫苗株与临床分离株之间的交叉保护性,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内一些专家推荐的以ORF5的同源性作为疫苗交叉保护力评价的标准,在临床上并未得到验证。不建议同一猪群中使用不同毒株的PRRSV疫苗,这会导致PRRSV遗传演化日趋复杂。

通常认为PRRSV MLV疫苗可能诱导更好的免疫应答与免疫保护,特别对PRRSV阴性群,灭活疫苗免疫应答差。通常认为:PRRSV MLV疫苗对于后备母猪驯化与母猪群形成统一、均一的免疫力水平具有较好的效果,免疫母猪群一旦感染PRRSV野毒后,流产等繁殖障碍临床损失较小,且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但对于哺乳仔猪的免疫时机与经济性具有较大的争议。对于已经感染PRRSV野毒的哺乳仔猪免疫PRRSV MLV疫苗没有临床价值。

PRRSV MLV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估是个挑战。因为当前广泛使用的ELISA试剂盒所测定的抗体并非是中和性抗体,其数值高低与保护性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可作为临床PRRSV感染的辅助性判断。而且对于临床PRRSV稳定的母猪群,反复接种PRRSV MLV后,抗体S/P值会逐渐下降,甚至部分母猪抗体转阴。

后备母猪引种是导致PRRSV入侵猪场的重要途径,因为我国目前猪蓝耳病阴性猪供应少,多数种猪群都已自然感染或接种PRRSV MLV疫苗,导致后备母猪PRRSV感染状态评价难度增大。如何识别免疫PRRSV MLV后备母猪的PRRSV感染状态是行业面临的一大困扰,ORF5测序会有一定的帮助,但病毒血症阴性的后备母猪并不意味着未携带PRRSV野毒。

本刊:圆环病毒疫苗不同毒株是否有交叉保护,目前PCV3,PCV2a,PCV2b是否和目前疫苗匹配,保护力如何,如何评估圆环病毒疫苗效果,抗体高低,离散度,猪病料抗原检测?精液唾液带毒情况,肺淋巴结PCR,血液病毒载毒量如何评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达的圆环病毒CAP蛋白疫苗,全病毒疫苗如何进行评估,如何进行检测和现场效果的评估。试剂盒目前是否可靠?

朱连德博士:目前的猪圆环病毒疫苗有全病毒灭活疫苗、杆状病毒表达和大肠杆菌表达的亚单位疫苗,抗原多为PCV2b,对PCV2a和PCV2b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Cap蛋白与新近发现的PCV3毒株的Cap蛋白分子结构差异较大,有限的文献和临床检测数据表明现有疫苗对PCV3感染发病的交叉保护力不足。

评估猪圆环病毒疫苗的手段主要是看猪只生产成绩和临床症状表现,其次是实验室检测免疫后病毒载量,病毒血症时间;唾液检测病原也是可以尝试的;在阳性猪场通过检测抗体评估免疫效果不足以说明问题。当然,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免疫后攻毒,检测病毒血症和荧光定量检测淋巴结带毒量。

过去认为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没有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更容易让Cap蛋白组装出病毒样粒子,但随着可溶性蛋白表达、高纯度Cap蛋白提取、病毒样颗粒(VLP)组装技术的进步,原核表达系统跟真核表达系统在病毒样粒子生成上已经没有多少差异了。不管是亚单位疫苗还是全病毒疫苗,只要抗原含量足够,纯度达标,批次稳定,都是可以选择应用的。

检测抗体的ELISA试剂盒,可以用来了解PCV2感染情况;用其检验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有不确定性和局限性,需要更多的摸索和经验积累。目前市面上出现PCV2抗原定量和定性胶体金测试卡,可以帮助遴选疫苗。

周绪斌博士:应该说所有猪圆环病毒毒株疫苗都有交叉保护作用,但近几年出现的PCV3确实是一个新的挑战,其危害程度、致病机理、免疫机理都值得高度关注。抗体检测在圆环病毒疫苗的效果评估中的作用非常有限,疫苗效果评估在实验室检测中体现的是降低病毒血症,降低病毒载量以及通过淋巴组织的切片和免疫组化的检测方法,降低对免疫细胞的损伤,而从临床上疫苗效果最终还是要体现在生产性能的改善,特别是猪只成活率,日增重和料重比。全病毒与基因工程圆环病毒疫苗的评估方法应一致。

本刊:猪病毒性腹泻疫苗目前很多客户不认同,认为效果不好,原因在哪里?现有情况下,如何发挥疫苗最大效果,减少猪场损失,目前疫苗种类、毒株、免疫途径很多争议,如何评估疫苗效果?试剂盒检测是否可靠?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如何配合使用?返饲效果和风险,目前很多猪场返饲和疫苗相配合使用,如何减少风险和增强免疫效果?

周绪斌博士:猪病毒性腹泻的疫苗猪场不认同,一方面与疾病本身的特性相关,另外也与疫苗的生产工艺相关,当然也与猪场管理相关。由于猪病毒性腹泻的免疫主要还是依靠黏膜免疫,IgA在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灭活疫苗注射免疫所产生的循环抗体作用是有限的,第二是病毒本身的培养有一定困难,抗原含量对免疫起关键作用,第三就是猪场的生物安全很重要,因为病毒性腹泻的免疫持续期是非常短暂的,要防止外源病毒的传入。所以目前返饲仍是控制PED的重要手段,单纯依赖疫苗很难完全防控病毒性腹泻。返饲也应注意病料的选择,应该选用急性发病期的病毒或人工攻毒发病的病料,监测病毒的含量并确保无外源病毒污染,正确处理病毒以及保证返饲的效果。定期监测母猪的PEDV抗体对保证母猪群的免疫效力和免疫效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刊:简单介绍一下猪伪狂犬病疫苗目前的毒株、差异性和交叉保护性,gE和gB抗体,PCR抗原检测,如何评估猪场乳猪、保育猪、肥猪感染野毒,疫苗免疫程序的设计和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评估免疫效果?

朱连德博士:1)毒株变异,毒力增强,这在业内已经形成共识。无论进口疫苗还是国产疫苗,毒株类型较多,多数厂家抗原是Bartha株,新毒株疫苗也有厂家已经注册。目前对Bartha株等已经存在的毒株疫苗对现在流行毒株交叉保护的看法不一。实践证明,现有疫苗仍有交叉保护作用,但保护力似乎却有减弱。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免疫程序,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并用净化猪伪狂犬病的手段予以减少其对生产的影响。

2)免疫效果主要通过是否控制了临床发病予以评估;其次,检测病毒血症持续时间,是否体外排毒。长期免疫的效果要检测gE抗体,看其阳性率下降情况。

3)可以通过检测gE抗体和检测病原,了解各个阶段猪群感染和带毒情况及临床观察发病情况,并以此制定或调整免疫程序。断奶前后已有临床发病,其他仔猪一定在出生当天,最迟不晚于3日龄,滴鼻免疫;母猪加强免疫。疫苗免疫程序设计与猪群感染情况、疫苗特点、免疫途径、免疫剂量和猪群其他疾病干扰有关,当然也与猪群流动、饲养管理、生物安全措施等有关。

周绪斌博士: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目前出现了新的变化,2012年之后出现了毒力变强的变异毒株。目前的疫苗毒株主要以传统的Bartha-k61毒株为主,疫苗对变异毒株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但不能提供完全保护,免疫方案要保证毒株的匹配性,以及母猪和仔猪都有较强的主动免疫保护作用,因此,母猪通常一年需要3~4次普免,仔猪如果存在早期感染风险则需要进行滴鼻免疫,并在育肥早期和中期加强免疫,免疫效果的评估主要是基于gE野毒抗体的监测,保证免疫后gE不转阳或gE的阳性率逐渐下降,gB抗体监测对于免疫效果评估的作用非常有限,如果采用gE缺失的疫苗,各种猪群的感染都可以用gE-ELISA来评估是否有野毒感染,但要注意,70~100日龄前生长猪的gE-ELISA阳性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需要辅助的PCR抗原检测方法。

蔡汝健老师:疫苗效力通常通过疫苗的保护率指标来衡量。疫苗保护率的计算公式通常可表示为:VE(%)=[1-(ARV/ARC)]×100%。其中VE是指疫苗保护效力,ARC和ARV分别是对照组和疫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只要疫苗可以提供某种程度的保护,那么疫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一定会低于对照组,疫苗组和对照组的相对危险度小于1,使得最终VE的范围在0~100之间,VE值越高则说明保护效果越好,则疫苗的效力越高。

研究制定疫苗效力评估的临床试验方案时,临床试验终点的选择和判定最为重要。选择什么样的终点,是感染还是发病?在疫苗所针对的病原体感染后并不一定导致发病的情况下(隐性感染),这个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通常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案对疫苗效力进行评估,通过以上理论结合猪伪狂犬病毒疫苗的试验经验进行探讨。

1)在猪伪狂犬病毒疫苗的效力评价试验中,以伪狂犬病毒所致的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为主要判断终点。猪场接种猪伪狂犬疫苗后,仍然出现伪狂犬病毒所致的临床症状:仔猪表现为发热、呕吐、呼吸因难、间歇性痉挛等症状, 病死率很高;母猪发生流产及产木乃伊胎、死胎等临床症状,通过疫苗保护率的计算公式最后得出疫苗的保护效力;

2)成年猪感染该病毒后不发病而呈隐性感染, 造成长期带毒、排毒, 成为极危险的传染源,所以我们在发病为判断终点结合病毒感染为终点,以便全面评估猪伪狂犬疫苗的效力。即在观察期内,所有出现任何可疑临床症状或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时采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通过病毒分离、特异性核酸PCR诊断或猪伪狂犬病毒野毒(gE)抗体试剂盒检测来判断疫苗的效力。当前猪场伪狂犬病毒感染规律主要表现为10~14周龄猪群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导致伪狂犬病毒野毒(gE)抗体转阳,所以我曾提出可以以中大猪伪狂犬病毒野毒(gE)抗体转阳率来评价猪伪狂犬疫苗的效力,转阳率越高说明疫苗免疫效果不佳,转阳率为0说明疫苗免疫效果很好,能够阻断猪伪狂犬病毒的感染。

唐利:根据各种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临床感染的某些伪狂犬病毒存在毒力增强的现象以及部分疫苗交叉保护不好的情况。但从我自己控制猪伪狂犬病以及多次成功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的经验来看,暴发猪伪狂犬病时使用猪伪狂犬灭活疫苗作为补充紧急免疫方案,清走肥猪群,以及严格消毒空栏和减少针头传播等措施很有效,具体实施流程要根据每个猪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两点式饲养,补充阴性后备,确保公猪阴性,强化免疫,严格批次生产以及严格的生物安全等措施依然是控制猪伪狂犬病以及保持猪伪狂犬病阴性的几个关键的管理措施。

本刊:猪瘟疫苗对母猪是否需要普免或者跟胎免疫?疫苗毒是否会有胎盘感染?能否介绍一下猪瘟的免疫程序设计及免疫效果的评估?

朱连德博士:1)普免或跟胎免疫,主要是根据猪群管理和生产安排来确定。目前,商品疫苗不存在安全问题,不会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2)免疫程序制定主要依赖抗体检测,因为国内临床发病较少见。通过抗体包括母源抗体消长情况确定免疫时间和免疫间隔;

3)免疫效果评估,主要是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了解抗体合格率。抗原检测也可作为一个补充。

周绪斌博士:猪瘟疫苗包括活疫苗和即将上市的E2基因工程亚单位灭活疫苗。活疫苗所用毒株为兔化弱毒C株,C株是非常安全有效的弱毒苗,C株生产出的疫苗包括脾淋苗、牛睾丸细胞苗以及ST传代细胞苗。活疫苗免疫母猪是否会有胎盘感染也没有定论,取决于母猪本身的状态,免疫状态低下的母猪有可能存在垂直传播。基因工程亚单位灭活苗免疫母猪不存在垂直感染。猪瘟免疫程序的制定核心的要点是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因为弱毒苗受母源抗体干扰是很多猪场猪瘟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猪瘟的抗体监测有很多的商业化ELISA试剂盒可供选择,但这些试剂盒大多数不能区别野毒抗体和疫苗抗体。对于无猪瘟野毒感染的猪场,应确保猪瘟抗体阳性率高于90%,阻断率高于85%。

本刊:检测单位、实验室、科研工作人员如何从现场检测情况和疫苗免疫情况来分析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案是否合理?如何评估免疫合格和有效?

朱连德博士:1)采样科学合理,检测方法正确;

2)依据正确的检测结果,了解现场生产和临床情况,生物安全措施实施情况,甚至免疫操作细节;

3)熟悉所用疫苗的质量、性能、理化特点及可能影响疫苗效果发挥的其他疾病或营养因素。

周绪斌博士:检测单位和实验室的监测需要非常专业化的水平,准确的实验室操作以及对检测结果的正确解读,绝不能简单地从检测结果来评估疫苗免疫效果,也同样需要正确的采样方法,并了解所使用疫苗的种类,综合血清学的监测方法和抗原的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的诊断方法。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疫苗都有特定的诊断和评价方法,并需要将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现场的生产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果只是通过实验室来评估免疫程序,免疫方案,疫苗效果那就是纸上谈兵。

本刊:您认为目前有效的评估疫苗免疫方案免疫效果的方法有哪些?

朱连德博士:1)临床症状;

2)生产成绩;

3)抗体消长;

4)病毒血症,或唾液、鼻分泌物、排泄物、咽喉拭子等检测病原;

5)组织采样进行病理观察,抗原检测。

周绪斌博士:评估免疫方案和免疫效果包括血清学方法,检测抗体的变化情况,了解野毒感染的变化情况,了解抗原检出率和猪群带毒率的变化,最重要的是了解猪群生长性能。

猜你喜欢
毒株猪群猪场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群中暑咋预防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