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2018-04-15 09:48龚海军肖仲贤
健康必读 2018年8期

龚海军 肖仲贤

【摘 要】目的:探析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 年2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30例为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7.69%,对照组为21.54%,两组对比P<0.05。结论: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内置管肠排列术;肠粘连松解术;严重粘连性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193-02

腹部手术后常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主要与小肠粘连密切相关,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造成梗阻[1]。肠梗阻发病后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患者常伴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等症状,往往需要再次手术解除梗阻[2],若手术创伤过大不仅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会给患者带来重大精神负担,探寻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势在必行。本院应用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6 年2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选出130 例,均为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65例,男39 例,女26 例,年龄22-73 岁,平均(40.5±9.1)岁;其中胃大部分切除术18 例,肠破裂修补术21 例,消化道穿孔手术17 例,肠扭转术9 例。观察组65 例,男36 例,女29 例,年龄20-71 岁,平均(40.9±9.4)岁;其中胃大部分切除术20 例,肠破裂修补术23 例,消化道穿孔手术13 例,肠扭转术9 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取平卧位,于右侧经腹直肌切口探查腹腔,明确梗阻部位,进行粘连松解,最后缝合切口,术中必要时行肠切除吻合术。观察组患者行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于左侧或是右侧经腹直肌切口,探查腹腔明确梗阻部位,对粘连肠管进行钝性或锐性分离,距离十二指肠悬韧带15~20cm 处系膜缘空肠壁上放置一个荷包缝线,直径约为1~1.2cm,由空肠回肠到回盲部到阑尾依次放置肠内置管,自阑尾根部传出,在阑尾根部做一个双层饱和缝合固定。在空肠肠排列管引出的位置隧道式包埋,长度约8cm,然后自腹壁引出,将肠管在壁层腹膜引出处与腹壁固定,依从将肠道送回腹腔,最后留置引流管,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如下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对比采用x2/t 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术后恢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提高的趋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腹部外科手术的增多,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状况也日益严重。有流行病学研究指出:粘连性肠梗阻以小肠肠梗阻为主,占总体的40%左右,而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80%以上的患者有腹部手术史[3]。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粘连性肠梗阻属于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在手术结束后,机体为尽快修复损伤,控制炎症反应而形成的一种自我防御行为。当患者出现肠粘连,若肠内容物可以正常运行,未出现明显的肠梗阻,则无需手术治疗;但是若患者伴有明显腹痛、梗阻表现时,需及时手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是较为难治的一种腹部术后并发症,粘连混乱复杂,且梗阻症状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

对于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主要有内置管肠排列术和外固定排列术两种,王继文[4]等人就内置管肠排列术与常规外固定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进行对比,发现内置管肠排列术的应用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其中外固定排列术可能在肠管转折部位再次发生梗阻,引发腹膜炎、肠瘘等并发症,疗效不佳。因此内置管肠排列术逐渐成为临床医师的首选。内置管肠排列术是近年来在临床上推广的一种新型术式,又被称为内固定术,其主要具有如下优势:(1)将小肠作为肠管的支撑物,保证肠管整齐有序的排列,尤其是可以在小肠拐角处形成钝角,预防再次梗阻。(2)该术式的适应症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肠粘连中,尤其是广泛肠粘连并合并腹膜炎的严重肠粘连患者中也适用。内置管肠排列术不会对肠壁血管造成损伤,不会造成肠管的血运障碍,也不易发生成角致密粘连,预防再次肠绞窄的发生,避免二次手术[5]。(3)该术式的创面面积小,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加上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尤其适用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6-7]。(4)该术式胃肠麻痹仅限于结肠和胃部,小肠的吸收蠕动功能能在术后早期恢复,一般术后6~12h 即可恢复小肠的吸收蠕动功能,实现营养物质的卡考性输入,可自小肠远端位置以滴注的方式给予肠内营养液,确保患者进食前的营养吸收,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相较于传统的肠粘连松解术,内置管肠排列术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吕贤荣[8]等人的研究指出:相较于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术,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有助于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再梗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内置管肠排列术在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安全可靠,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预防梗阻的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Chu DI, Gainsbury ML, Howard LA, et al. Early Versus Late Adhesiolysis forAdhesive-Re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 Nationwide Analysis of InpatientOutcomes[J].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Surgery of the Alimentary Tract,2013,17(2):288-297.

[2]李明.应用内置管肠排列术在临床严重粘连的肠梗阻中的的疗效与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2):1782-1783.

[3]王兵.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4):2633-2634.

[4]王继文,夏志生,宋国浪.内置管肠排列术和常规外固定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514-4515.

[5]胡严冬.肠内排列术与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2):1781-1782.

[6]付靖楠,周黎,马熙,等.小肠内排列术对急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DAO、MDA 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5):68-71.

[7]王新男.肠排列术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7,25(1):55-56.

[8]吕贤荣,刘春林,丁苏明,等.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5,9(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