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 李书英 陈秀秀 王占坤 杨学敏 王梦梦 刘鹏园
【摘 要】目的:探析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凝血、纤溶、抗凝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7 年4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28 例为对象,均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收集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纤溶系统、抗凝指标变化。结果:治疗7d、治疗14d 后患者的PT、APTT、TT 水平明显增长,Fbg 水平明显下降,P<0.05;纤溶系统指标PAI 和tPA 对比:在治疗7d 后、治疗14d 后,PAI 水平明显降低,tPA 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7d 后,抗Ⅹa 因子活性和AT-Ⅲ明显提高,P<0.05;治疗14d 后又开始回落,但是与治疗前比较依然更高,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持续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和低纤溶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持续性房颤;凝血功能;纤溶系统;抗凝指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193-01
心房颤动(AF)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低分子肝素近年来被用作抗血栓的药物,因其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深受广大医师的喜爱[2]。在持续性房颤患者治疗中,抗凝治疗是预防脑卒中等疾病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探索低分子肝素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心内科2017 年4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中选出128 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组研究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抗凝药物治疗,无活动性出血和其他血管损伤疾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有血栓史、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本组128 例患者中:男78 例,女50 例,年龄44-74 岁,平均(60.2±5.4)岁;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34 例,风湿性心脏病51 例,肺心病30 例,高血压心脏病13 例。房颤病史为1~6 年,平均(3.2±0.6)年。
1.2 方法 128 例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4000~6000IU 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注射,每12h 注射一次,连续治疗14d。同时根据患者的原发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7d 后、治疗14d 后分别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检测如下指标:(1)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2)纤溶系统指标: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3)抗凝指标: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抗Ⅹa 因子活性。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 软件检验数据资料,计量数据的对比采用t 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所示,治疗7d、治疗14d 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標PT、APTT、TT均有明显的延长,Fbg 水平明显的下降,P<0.05。纤溶系统指标PAI 和tPA对比:治疗7d、治疗14d 后,患者的PAI 水平明显降低,tPA 水平明显升高,P<0.05;抗Ⅹa 因子活性和AT-Ⅲ在治疗7d 后明显提高,P<0.05;在治疗14d 后又开始回落,但是依然高于治疗前的指标值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认为:持续性房颤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也即血液高凝状态,其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导致成为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3],这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失调的病理过程,存在明显的高凝低纤溶活性,故而更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合理安全的抗凝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抗凝药物,其对血液中的凝血、纤溶、抗凝指标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其可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出血风险。而且由于分子量低,与血浆蛋白、内皮细胞结合力低,生物利用度高,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老年患者的溶栓、抗凝治疗中[4]。PT、APTT、TT、Fbg 是临床上诊断血栓性疾病、预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持续性房颤患者表现为PT、APTT、TT 的明显下降,Fbg 水平的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7d、14d 后,患者的PT、APTT、TT 明显升高,Fbg 水平明显下降,说明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促进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
tPA 和PAI 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是调节纤溶的重要物质,其中前者是纤溶过程的启动因子,其通过酰解作用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降解和消除小微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PAI 是tPA 的抑制因子,其能不可逆的灭活tPA。血浆中的PAI 能快速以1:1 的比例与tPA 形成复合物,使得tPA 失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人体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处于低水平动态平衡,适度的纤溶使得血液能畅通运行。而持续性房颤患者则表现出高凝低纤溶状态,也即表现出tPA 低水平,PAI 高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d、治疗14d 后,128 例患者的tPA 水平明显升高,PAI 水平明显降低,低纤溶状态有所改善,应用低分子肝素促进持续性房颤患者高凝低纤溶状态改善,实现凝血-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预防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本身不具有抗凝活性,其抗凝效果可能与作用于内皮系统促进TPA 释放有关,并且通过增强血液中自然存在的抑制物抗Ⅹa 因子活性和AT-Ⅲ的活性来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d 后患者的抗Ⅹa 因子活性和AT-Ⅲ明显提高,在治疗14d 后又开始回落,P<0.05,说明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 周是安全可行的。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确切,改善凝血功能、纤溶系统,起到显著的抗凝效果,预防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毛庆录,徐梅.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对心房颤动早期复律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5,26(30):4224-4225.
[2] 刘勇.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房颤并发脑梗死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7):25-26.
[3] 马裴裴,王宏伟,娄可丽,等.达比加群酯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27(23):3267-3269.
[4] 鄢卫民,黄海燕.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