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由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而引起相关症状,并且没有器质性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痛、上腹胀、早饱感、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另外部分患者可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其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据相关研究,FD的总患病率为11.5%——14.5%,不同人群报道的患病率差异很大,据我国相关调查资料显示,FD约占胃肠病专科门诊的50%左右,并且治疗后临床症状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FD是目前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中医药对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从中医药方面研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092-02
1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FD是中医领域的优势病种,中医学虽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入“胃脘痛”、“ 痞满”等范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6年制定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1.1 病因研究
FD病因广泛而复杂,中医学中概括其病因包括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素体偏虚、药物损伤等。
1.2 病机研究
姜树民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胃,与肝关系密切。气机逆乱、升降失和为 发病关键,肝郁脾虚为病机之根本。魏玮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寒热错杂、运化失调、气机不畅。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7年共识意见认为脾虚气滞、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病理表现虚实夹杂,其中以脾虚为本,以血瘀、气滞、食积、痰湿等邪实为标。本病病机演变主要是虚实、寒热、气血之间的演变。疾病初期多为外邪、饮食、情志所伤,此多属于实证;若疾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脾胃受损,则可由实转虚。若劳倦过度或素體偏虚,脾胃功能虚弱,此为虚证,若病程中为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则易形成虚实夹杂之证。从寒热角度看,外感寒邪、痰湿中阻或中阳虚寒均属于寒证,治疗过程中若过用辛热,可郁而化热;热证治疗过程中若过用苦寒药物或过食生冷之品,亦可寒化,演变中可出现寒热错杂之证。从气血角度看,多以气滞为主,若气滞日久,累及血分,可出现血瘀;瘀血内阻,亦常加重气滞。
1.3 中成药治疗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验方、效方被制成中成药。枳术宽中胶囊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痞之功,相关研究表明其可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三九胃泰颗粒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之效,张震FD临床观察中发现其总有效率达93.3%;枫蓼肠胃康胶囊具有清热除湿化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伤食或食滞之证,张磊用其治疗FD食滞证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气滞胃痛颗粒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陈念等临床研究中发现其疗效显著;四磨汤口服液源自《重订严氏济生方》 中的四磨汤,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相关研究表明其能加快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此类的中成药有很多,如胃苏颗粒、健胃消食口服液、温胃舒胶囊、荆花胃康胶丸等,其内容丰富,临床疗效亦显著。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上患者分别接受中医药治疗(49例)和常规西医治疗(49例),行分组对照研究,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23例,年龄28——75岁,平均(40.2 ?3.6)岁。对照组患者的男27例,女22例,年龄26——76岁,平均(41.5±4.0)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2.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具体如下:①脾胃虚寒证:行补中益气、温胃散寒之法,加入黄芪、党参各30g,茯苓、白芍、麸炒白术各15g,桂枝、甘草、生姜10g以及大枣12g配制黄芪建中汤组方,烧心、反酸加海螵蛸、煅瓦楞子,水煎取汁,再加入饴糖饮用,1剂/d,2次/d。②肝胃不和证:行舒肝和胃、理气止痛之法,加入柴胡、白芍、醋香附各12g,当归,枳壳、山药各15g,川芎、木香各6g,配制柴胡疏肝散组方,肝胆湿热加茵陈、龙胆、黄芩等,脾虚肝郁加茯苓、白术、枳壳,水煎温服,1剂/d,2次/d。③肝胃郁热证:行清肝泄热、理气和胃之法,加入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6g配制四逆散组方,水煎温服,1剂/d,2次/d。配合使用左金丸(黄连、吴茱萸),口服用药,3——6g/次,2次/d。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症施治,使用具有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雷贝拉唑,莫沙必利)、促胃肠动力药物(多潘立酮)或抗抑郁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并配合以生活调理、心理治疗。
2.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 )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 χ2 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于负面情绪、不良饮食习惯或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诱发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影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营养和能量的正常供应受到干扰和妨碍,进而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损害其身心健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一般接受对症治疗,采取生活调理、心理治疗等方法,并根据经验使用治疗药物。经治疗后,患者的腹痛、腹胀以及恶心呕吐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但往往持续时间较短,易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让患者饱受困扰。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着显著的优势作用。针对情志内伤、脾胃虚寒、肝胃郁热所致的“胃脘痛”、“胃痞”,采取补中益气、舒肝和胃、清肝泄热等中医药治疗方法,恢复正常的脾之健运、胃之和降,并纠正气机升降失常,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促进其良好恢复。
参考文献
[1]陈建钿,李俊,赵娜,等.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10).
[2]李妍,刘华一.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治疗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4(05).
[3]杨鹏飞,李刚,陶敏慧.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J].大家健康,2018,3(08)
作者简介:
李王欣,女(1978~)主治医生,山西省长治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