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利
蔡元培: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
蔡元培先生于1919年6月15日发布了《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掷地有声:
“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帝制时代的德意志是世界著名的君主专制国家,但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儿风气,请了几个比较有点儿新思想的人,提倡点儿新的学理,发布点儿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还算是半新的……哪知道从旧的一方面看,看了这点儿半新的,就像洪水猛兽一样了。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辩论,鬼鬼祟祟,想借着强权来干涉。于是教育部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上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吗?还要我去充当这种大学的校长吗?”
刘文典:大学不是衙门
1928年,刘文典担任安徽大学校长。当时蒋介石刚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文典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介石虽如愿以偿,可在他视察时,校园里到处冷冷清清的,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因为,刘文典认为:“大学不是衙门,木需要向权贵献媚。”
潘光旦:省主席的儿子也别想走后门
潘光旦自1935年起兼任清华大学教务长,负责全校的教学组织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不徇私情。有一次,安徽省省主席想让他的两个儿子来清华旁听。因他的要求有违清华校规,潘光旦回信婉言拒绝,信中说:“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所以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
闻一多:我自清贫,绝交官僚
抗戰期间,闻一多虽然生活艰难,但从无怨言,也不去求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他有不少朋友在重庆做官,但他从不在他们面前显露自己的贫寒。他一个年轻时代的朋友抗战前就进入官场,当时已经当到大学校长、教育部次长等要职,多次想拉闻一多去做官,他都断然拒绝,并与这老友断绝来往,只为不沾这“官气”。
乔大壮:如果你能改我的文字,我也改你的作战计划
抗战期间,白崇禧聘请著名教授、翻译家乔大壮当参议。有一次,白崇禧改动了乔大壮的文稿,乔大壮立即面见白崇禧,严厉指责:“阁下是总参谋长,我是中央大学文学教授,各人自有一行。如果你能改我的文字,我也改你的作战计划,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