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志丹县水土保持工作队,陕西 志丹 717500)
麻子沟流域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呈南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由梁峁、沟坡、沟床三个单元组成,以梁为主,梁顶间偶有孤立峁,近分水岭处以宽梁、长梁居多,沟口处以短梁居多。
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4.2 mm。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流域主沟和较大支沟无常流水,主要为季节性流水。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243.45万 m3,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3 000 t/km2·a,年产沙61.57万 t。
研究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生产主要以糜、谷、玉米和土豆等作物为主,人均产粮400 kg。
流域内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属重点治理监督区。主要是水蚀和重力侵蚀,其中水力侵蚀以面蚀和沟蚀为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30.78 hm2,占流域总面积的97.0%。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4 000 t/km2·a。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土壤侵蚀强度面蚀(片蚀)分级指标,结合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组成,经实地调查项目区林草地覆盖度,综合确定:项目区轻度及以上水土流失总面积118 hm2,中度侵蚀180 hm2,强烈侵蚀368 hm2,极强烈侵蚀1 828 hm2,剧烈侵蚀1 115 hm2。侵蚀模数14 000 t/km2·a。
流域内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坡耕地耕作和石油资源开发活动。不合理的利用土地,加剧了区域新的水土流失,使区域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石油开发虽然面积小,但是强度大,产生的危害严重。
1)对土地资源的损坏。项目区内石油开采建设扰动破坏原地貌,致使原地貌形态、土壤结构、地表植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改变和损坏,原始地表被挖损、剥离或压埋,造成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的迅速降低或丧失,由于扰动破坏诱发的水土流失使施工区及周边土地生产力下降。
2)对建设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区地处黄河流域一级支流洛河中上游,由于石油天然气开采建设,对建设区人工植被造成损坏,使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3)对场区自身安全的影响。工程建设因平整场地、基础开挖、管沟及路基开挖等形成的裸露面和临时堆土,若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一旦遇到大暴雨或连阴天,将会受到雨水的冲刷,影响井场区和管线道路的安全。遇到大风天,则造成扬沙天气,降低周边群众的生活质量,影响企业与群众的关系,最终影响油田开发的正常运行。
4)对区内河道的影响。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工程建设过程中开挖扰动地表,一方面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临时堆土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将使大量粗沙在暴雨径流冲刷下,进入河道,造成泥沙淤积,对下游防洪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
5)对水环境的影响。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产生油污,造成区内水源及水质的污染,对项目区水环境安全产生严重隐患。其次,油气井钻采使地下水贯通,造成水位下降,致使区内大部分水井干涸,群众不得不打深井取水,给当地群众 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马来西亚森林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旱地林,占整个森林面积的93%;二是沼泽林,占整个森林面积的5%,他们分布在马来西亚半岛和沙捞越的海岸线上,担负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功能;三是红树林,占整个森林总量的2%。
6)项目区坡耕地面积大,每年耕种,都为坡面侵蚀提供场所与条件。而羊只等牲畜放养则对林地破坏很大,加重了当地水土流失程度。
近年来,志丹县各级党委政府和资源开采企业十分重视项目区水土保持工作,始终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县、乡、村三级建立了水土保持监督服务体系。当地群众针对丘陵区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特征各不相同的特点,在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项目区水土保持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措施标准质量低,且零星、分散,再加上管护措施不到位,使得治理成效有限。
1)项目区现状治理程度低,治理措施单一(以林草措施为主,工程措施较少),综合防护体系没有形成。项目区人多地少,特别是基本农田较少,坡耕地面积较大是造成当地水土流失程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2)经济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不明,广种薄收现象没有改变,当地虽然有黑豆、小米等优良农产品,但都因为产量低而不稳商品率不高。
3)草畜矛盾突出。因饲草严重不足,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舍饲养畜政策没有落实到实处,部分羊只放养,毁林现象时有发生。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控制依然有空间。当地部分石油开采新建的井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滞后,不能及时防治建设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临时弃土弃渣与扰动土地地表裸露,遇暴雨与大风,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原则;防治措施集中连片原则;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相结合原则;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原则;基本农田、经济林果近村、近水、向阳原则;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草)原则;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
根据不同地貌类型和水土流失特点,麻子沟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是:实施坡改梯,增加农民人均基本口粮田,确保粮食安全;在近村、近水、避风向阳的坡耕地上发展经果林,增加农民收入;在坡面上营造水保林,增加植被,做到泥不下沟;在村庄附近大力栽植常青树,改善人居环境。
根据治理措施体系和土地利用调整结果,麻子沟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情况为:在坡耕地上布设坡改梯、人工种草、栽植经济林;在荒草地上营造水保林;对疏林地进行封禁。
根据防治目标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麻子沟小流域治理工程规划治理面积13.85 km2,其中,坡改梯8.6 hm2,营造水保林845.45 hm2,经果林46.2 hm2,封禁484.75 hm2,围栏1 000 m,设标封禁标志牌2个。
根据典型设计推算,土地整治8.6 hm2梯田,共动土方3.77万 m3。
管护要点为:增施有机肥及化肥,并对挖方部位偏重施肥,选种适生作物,采取套种绿肥和草田轮作等措施,改良土壤。每年汛后及每次较大暴雨后,及时对梯田进行检修,发现埂坎有缺口穿洞等损坏现象,应立即进行补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于梯田田坎上种植而且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或草本植物,既可以维护田坎稳定,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规划的林草措施主要有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人工种草。措施布设应在荒草地上营造水保林,增加植被,做到泥不下沟。在近宅、近水、避风向阳的坡耕地上发展经果林,增加农民收入。在村庄附近大力栽植常青树,改善人居环境。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经济林树种选择苹果,乔木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油松、侧柏、刺槐为主,灌木选择沙棘,草选择苜蓿。林草措施共需苗木油松173 128株,侧柏74 152株,刺槐495 258株,沙棘1 078 934株,苹果26 110株,杏13 144株。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本次项目基本农田、经济林、水保林措施安排,对土地利用调整后的疏林地类,在完善地方法规制度,配合必要的围栏、封育等人工措施,促进并确保项目区植被的自然快速恢复。对于邻近密集居民点及交通干道、农事活动频繁的生态修复地块、区域,修建工程围栏有效保护植被恢复不受人畜干扰破坏。
工程实施后新增治理面积1 385 h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299 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4.7%,林草面积达1 760.45 hm2,林草覆盖度增加到55.48%。可有力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通过坡耕地治理,耕地坡度、坡长减小,坡面径流降低,提高土壤含水量,减少了雨水对土壤的直接溅蚀,加大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少了土壤养分的流失,提高土地质量。项目实施后,年可蓄水14.09万 m3,年减少土壤流失量4.3万 t。
通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环境意识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为畜牧发展奠定了基础;基本农田的增加,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实施也将使项目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实施的各项水保措施,减轻了自然灾害,可保证区域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安全。
经侧算,项目实施后年直接经济效益为322.06万元。年减沙效益253.8万元,年净效益(含减沙效益)4445.08万元。
志丹县麻子沟流域位于双河乡麻子沟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通过综合治理,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进一步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将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新增基本农田8.6 hm2,经济林46.2 hm2,水保林845.45 hm2,这些目标符合实际,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在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同时,加强区内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提高区域内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