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19000
羊包虫病是多头绦虫寄生在幼畜大脑与脊髓中而引发的疾病,可能引发神经机能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该病的分布范围广泛,而且一般呈地方性流行[1]。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羊包虫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应重视羊包虫病的检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包虫病也被称为棘球蚴病,主要是由于绦虫幼虫引发的感染,该病可能发生于牲畜,也可能发生于人体。棘球蚴表现为无色透明液体的囊泡,大小不等,其中含有多头节的生发囊。当寄生虫感染羊体后,会导致羊的脏器器官发病,即羊包虫病[2]。
羊包虫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持续时间较短。随着疾病的发展,当绦虫寄生于羊脑部、肺部和肝脏等器官,而且数量增加后,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导致羊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还会在肺部形成局部半浊音病灶,叩诊时羊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当包虫数量明显增加时,还会导致羊的侧腹部臌胀。羊感染病毒后采食量明显下降,甚至可能发生绝食的情况,毛发明显脱落。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由于并发症死亡。
目前检测羊包虫病的方法较多,常用的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皮内变态反应、免疫PCR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抑制差减杂交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3]。酶联免疫吸附法主要应用于大规模样品的检测,能有效识别与检测多数患羊,而且操作简单。但是该检测方法所使用的抗原具有变异性和多态性,因此敏感性较低,需要其他的检测方法进行辅助诊断;皮内变态反应也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检测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出阳性结果。但是由于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较低,会发生交叉反应,所以这种检测方法无法作为确诊的依据,只能对可疑患羊进行排除;免疫PCR法是建立在酶联免疫吸附法基础上的,能够进行定量检测。这种方法的敏感度较高,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试剂,在应用方面有待完善;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是一种操作简单,而且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但是这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过高,可能发生假阳性反应,不利于临床诊断;抑制差减杂交法具有高效快捷、假阳性率低的特点,对羊包虫病的检出率较高。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只能应用于两个样品之间的对比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能够定时、定量地对羊体内的寄生虫基因核算进行检测,但是这种方法的成本较高,难以在基层普及。
针对目前羊包虫病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1)加大对羊包虫病的检测力度,将羊包虫病检测作为养殖中的重点管理措施之一,保证对辖区内种羊场的羊100%进行检测。检测后还应当持续跟踪管理,直至无阳性羊出现为止[4]。(2)加强对羊包虫病检测的样品采集工作。在检测过程中,样品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检测的有效性。因此,应当注重样品采集时的个人安全防护,避免出现病原感染。同时,样品采集应具有规范性的特点,结合羊群的日龄、饲养密度和体质情况等,保证检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检测过程中,由于单项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准确率较低。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多种检测方式进行检测,保证羊群的安全性。一旦发现病羊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疾病传染。对于棘球蚴寄生的内脏,应采用无害化处理方式,例如烧毁和深埋等,严禁将被污染的内脏随意丢弃或喂犬,否则可能导致疾病大规模传染。此外,还应当将犬类的驱虫工作作为重点,给予吡喹酮等药物。
总的来说,为了完善羊包虫病的检测工作,应掌握扎实的羊包虫病检测及诊断技术,联合多种检测方法,了解羊群的具体情况。定期对羊群进行检测和驱虫,遵循早诊断、早处理的原则,预防羊包虫病的流行,提高羊包虫病的防控效果。避免羊草和水源等被犬的排泄物污染,从根本上预防羊包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