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畜牧工作总站 052160
(1)由寄生虫引发的腹泻。在饲养的过程中,由于养殖人员对于饲料质量问题及饲料卫生问题的忽视,导致部分不卫生、不合格的饲料进入猪的体内。这些饲料中往往包含着较多的蛔虫和肠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在猪体内导致猪肠道感染,进而引发猪的腹泻。
(2)由饲养环境引发的腹泻。饲养环境所引发的腹泻主要是针对小猪而言的。在现阶段的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的养殖人员对于饲养环境比较忽视,饲养环境脏、乱、差[1]。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于小猪的抵抗力较差,很容易感染病毒,进而引发腹泻。
(3)防治工作不到位引发的腹泻。猪腹泻疾病是能够进行有效预防的。但在现阶段养殖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养殖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对于疾病的防治工作较为忽视,不能够及时地对病猪进行隔离管理,防治工作不到位,进而造成猪的病情更加严重,甚至威胁猪的生命。
(4)由病毒引发的腹泻。春季是猪病毒性腹泻的高发时期,相对于其他原因引发的腹泻,病毒性腹泻的后果最为严重,造成死亡的概率也最高。病毒性腹泻产生的原因相对较多,比如肠胃炎和轮状病毒感染等均能够引发猪腹泻。
(1)寄生虫性腹泻的防治措施。首先,养殖人员要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避免猪食用发霉的饲料;其次,养殖人员应该定期给猪注射驱虫疫苗,使猪体内具备一定的抗体,进而消灭猪体内的寄生虫[2]。另外,对于已经发生腹泻的猪,养殖人员可以在饲料中加入11~16mg/kg阿维菌素让猪食用,并同时注射10mg/kg的盐酸左旋咪,以此消灭猪体内的寄生虫,确保猪的健康成长。
(2)由饲养环境引发腹泻的防治措施。应对猪因饲养环境所引发的腹泻,养殖人员要对猪圈的环境进行定期的清理消毒,为猪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长环境。另外,对于小猪而言,在母猪生产前10天左右应该将母猪与其他猪进行分离,进而保证小猪出生后的环境安全,降低小猪腹泻疾病的发生概率。由于小猪的体质较弱,温度过低也会造成小猪的腹泻疾病,所以养殖人员应该注重对圈舍温度的控制,确保小猪的健康成长,进而为养殖用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养殖人员要增强专业能力,提高疾病防治的意识。在进行养殖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养殖人员加强对疾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才能够对猪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猪健康产生威胁的问题进行及时地解决,进而降低猪发生疾病的概率。养殖人员要加强关于猪疾病的了解,进而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改变以往“发病才治疗”的现象,进而做到及时防治。
(4)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措施。在应对猪病毒性腹泻时,养殖人员首先应该确定猪发病的原因,进而展开针对性治疗。对于成年猪而言,病毒性腹泻可以不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即可自己痊愈。但对于小猪而言,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小猪死亡[3]。针对小猪的病毒性腹泻,对于白痢类型的腹泻,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抗生素,比如磺胺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由肠胃炎引发的病毒性腹泻,养殖人员可以通过调整小猪的饮食来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在猪养殖过程中,猪腹泻疾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猪腹泻会导致猪的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猪的死亡。为了避免养殖人员的经济损失,加强对猪腹泻疾病的研究和防治,已经成为现阶段猪养殖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对猪腹泻疾病的研究,能够确保猪的健康成长,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促进猪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