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观察胃表面微血管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作用探讨

2018-04-15 05:49孙素琴
当代医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窄带符合率胃镜

孙素琴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泰州 225300)

胃癌是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发现胃癌疾病,有利于提升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同时也是胃镜检查目前的主要目标。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中获得公认的有效方法。随着近年来内镜技术的不但进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等微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否能够有效治疗还是取决于是否能够早期发现,所以,怎样在内镜下开展早期诊断成为研究热点[1]。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纳入且参与诊治的40例行常规胃镜检查显示可疑病灶的患者,报道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纳入且参与诊治的40例行常规胃镜检查显示可疑病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9例,男21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52.32±3.21)岁。

纳入标准:可疑患者出现黏膜色泽异常和黏膜形态异常等现象,40例行常规胃镜检查显示可疑病灶的患者均自愿签署已经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的知情同意书参与调查研究。

排除标准:胃内存在较多容物且抽吸不净患者;存在进展期胃癌和胃手术史等患者;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患者。

1.2 方法 选择Olympus GIF—H260Z电子放大胃镜以及窄带成像技术系统开展检查操作。首先对患者实施常规的胃镜检查。检查之前让患者口服二甲基硅油消泡剂,对患者开展咽喉部麻醉处理。当胃镜进入到患者胃腔内之后,开始全面的整体检查,若发现如胃黏膜形态异常或色泽异常等可疑的病变,此时需要切换将胃镜操作按钮,打开窄带成像技术系统或者放大功能,对病变界限范围清晰程度进行观察,了解局部血管是否存在迂曲、增粗、颜色变深、血管中断等现象,同时也需要观察黏膜表面腺管开口形态的是否不规则、消失或者紊乱。之后参日本福冈大学八尾建史给出的VS分类标准进行判断,微血管结构用V表示,黏膜表面微结构用S表示:不规则表面黏膜结构合并出现分界线或者不规则微血管结构合并分界线都判断为早期癌。组织活检处理可疑病灶时候进行分析,诊断金标准为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以此对及窄带成像技术与放大内镜联合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观察40例行常规胃镜检查显示可疑病灶的的患者经普通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之后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统计验证中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录入分析纳入诊治的40例行常规胃镜检查显示可疑病灶的患者所有数据,对经普通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之后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c2检验,对两组患者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结果等比较用“”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分析涉及了40例行常规胃镜检查显示可疑病灶的患者,总共包括病灶50处,非癌性病变为47处,癌性病变为3处;3处癌性病变检查提示位于胃体中1处,位于胃窦1处,位于胃底1处,经病理组织学验证成早期胃癌,对其中1例患者开展镜黏膜切除术,2例患者开展外科手术。

采取窄带成像技术与放大内镜联合诊断可疑病变发现正常黏膜与癌性病变局部黏膜存在一定分界线,局部血管出现增粗、色深、迂曲等现象。此次诊断金标准为病理组织学验证结果。

普通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方式的结果实施分析发现,早期胃癌采取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的符合率 96.00%(48/50)、敏感性 66.67%(2/3)、特异性97.87%(46/47);假阳性率2.12%(1/47)、假阴性率分别为33.33%(1/3)。早期胃癌采取普通白光胃镜诊断的52.00%(26/50)、敏感性33.33%(1/3)、特异性分别为51.06%(24/47);假阳性率 49.96%(23/47)、假阴性率66.67%(2/3)。早期胃癌采取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的符合率96.00%对比普通白光胃镜诊断符合率52.00%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5.155 9,P<0.05)。

3 讨论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相对比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胃癌筛查诊断准确率大约低于10%。因此临床研究中始终将怎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提升患者生存率做维护研究重点[2]。胃癌早期成功治疗的关键就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现今临床上主要采取胃镜检查方式来早期胃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窄带成像技术带来了一次全新的革命,是日本工程师Gono等在2003年提出的理念[3-4],窄带成像技术原理实际上技术以RGB滤光器滤过传统电子内镜中存在的白光宽带光谱中宽带光波,留下蓝窄带光波、绿窄带光波、红色窄带光波。血红蛋白可吸收光波波长涵盖窄带光波波长,扩散比较困难,容易被血液所吸收,可将黏膜下和黏膜上皮血管清晰度显著增加,有利于观察病变,且做出正确诊断[5-7]。微血管形态和胃癌存在一定关系,浅表性胃炎形成圆点状小凹、线状小凹、粗大且稀疏的线状小凹,萎缩性胃炎显示为粗大且稀疏的线状小凹和斑块状,肠上皮生化形成粗大且稀疏的线状小凹和斑块状和绒毛状小凹,胃癌最常见形式为绒毛状小凹,以此,微血管形态可当作诊断早期胃癌的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次分析涉及了40例行常规胃镜检查显示可疑病灶的患者,总共包括非癌性病变为47处、癌性病变为3处等病灶。早期胃癌采取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的符合率96.00%高于普通白光胃镜诊断符合率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窄带成像技术与放大内镜联合诊断可疑病变发现正常黏膜与癌性病变局部黏膜存在一定分界线,局部血管出增粗、现色深、迂曲等现象。窄带成像技术与放大内镜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更具优势,在姜瑾,鲍英等研究中发现,文献分析了46例行常规胃镜检查显示可疑病灶的患者,发现46处病灶,早期胃癌采取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的符合率94.60%高于普通白光胃镜诊断符合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本次研究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表明,目前在早期胃癌筛查中普通白光胃镜检查还是首选的一种检查措施,特别是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筛查中被认为是经济实用的一种技术。在对患者开展常规白光胃镜检查过程中应该确保认真和仔细的观察,如果检查出可疑的病变,需要及早开展活检病理学相关检查[8-9],对于条件允许的医院可开展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观察,以便于对活检结果进一步精确,显著提升早期胃癌筛查诊断率。本次研究已经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因此次研究条件以及样本数量的限制,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此外,了解诊断标准中有关毛细血管网消失、病变组织、微血管形态紊乱不规则等与附近黏膜存在分界线的意义和重要性。如同时出现微血管形态异常和腺管开口形态异常,但并不与附近黏膜显示明确的分界线的病变,需要谨慎的进行早期诊断[10-12]。

综上所述,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的作用相比较普通白光检查的效果更具优势,有利于早期胃癌准确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窄带符合率胃镜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热轧窄带钢Q345B微合金化生产实践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无线通信中频线路窄带临界调试法及其应用
基于压缩感知的窄带干扰重构与消除
基于边带相关置换的BDS抗窄带干扰算法
基于灵敏度和特异度任意赋权的广义标准化诊断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