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红
(作者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提升资产精益化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逐年提高,有效开展资产管理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促进“两个转变”,这是提高公司经营效益、进一步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促进公司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手段。鉴于电网资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当前各单位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账卡物不对应的情况,因此精益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输配电价改革中,电价核定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有效资产,它决定了电网公司的主要成本(比如折旧、维护管理等费用)。因此夯实有效资产管理,可以提供坚实详细的支撑基础,适应电改需要,规范电网企业的经营行为。在下一步的改革中,由于重视成本约束和加强收入监管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所趋,这将推动电网企业向“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内部管理模式转变,电网企业当前重要命题之一就是资产管理。
从资产管理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近年来内外部审计和财务专项检查结果,从对应、价值、信息、报废、现场五个维度梳理了影响资产管理的11个关键问题,包括资产设备信息对应、资产设备状态对应、未与资产对应的设备、资产设备电压等级差异、“0”价值资产卡片、资产设备类型差异、未对应主设备的资产、一个资产对应多个主设备、资产重要字段信息不规范、报废资产处置及时率与规范性、现场检查差异,通过“检查与分析、预警与督办、整改和提升”构建“三位一体”资产协同监督体系,有效解剖“问题清单”,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检查与分析
在线稽核:通过系统比对,财务部每周抽取存在的问题,并将账卡物一致“问题清单”反馈至运检部。以ERP系统和PMS2.0系统为依托,开展数据分析。财务部定期抽取问题,反馈至设备管理部门,形成有效预警。现场核查:财务部通过联合运检部等部门成立跨部门间的联合检查小组,通过现场盘点,对设备资产缺失情况进行有效核实。
专项督察:通过联合营销部等部门开展营配贯通公变核查工作,比对现场与系统差异,发现缺失的变压器、环网柜、开关柜等配电备设;通过联合纪委开展“六查六规范”检查,核查报废资产的处置规范性与及时性。以“六查六规范”效能监察工作为契机,联合纪委从规范性与及时性两个角度对报废资产的处置流程进行检查。
智能盘点:采用RFID标签技术,为资产建立“身份证”,确保资产的唯一性,杜绝了错盘重盘的可能。同时盘点的资产数据直接从ERP系统导出,并按照标准模板格式导入到盘点系统,与盘点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最大可能地杜绝资产的漏盘。
通过上述检查,形成“问题清单”。针对梳理出的“问题清单”,进行了多维数据分析,查找问题类型和责任主体,从而确定出现问题较多的类型及责任主体。问题类型方面,未与资产对应的设备、资产重要字段信息不规范、未对应主设备的资产是经常出现的问题。针对常见问题,开展问题分析,从时间性差异、人为因素以及管理缺失具体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预警与督办
以“预警、约谈、考核”等多种方式监督考核工作。运检部收到“问题清单”后,实施两级预警考核机制,即一级预警派发工作预警单,限期整改,并依据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效性,分别派发红色和黄色预警通知单;二级预警召开协调会,如存在问题的单位仍未及时处理相应问题,将组织召开协调会,让基层单位对工作引起重视,理清工作思路,分清问题类型,针对性整改,提高整改效率。
整改与提升
绩效管控:各责任主体收到运检部派发的预警单后,开展整改工作。月底仍未整改问题的单位,将资产账卡物一致治理情况纳入公司同业对标考核范围,强化各单位的重视程度。过程管控:加强设备资产联动流程及资产卡片审批流程的节点跟踪,形成闭环管理,避免时间性差异造成账卡物不一致情况。人员管控:采用精准帮扶、驻点办公等措施,强化人员专业管理水平,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资产问题。风险管控:根据检查发现问题,协同运检部查找资产管理流程的薄弱环节,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风险提示,防微杜渐,筑固资产管理大堤。
以“问题清单”为抓手,建立的“三位一体”资产监督体系资产有效地促进账卡物的管理,使得相关人员在检查和日常工作中目标明确,增强业务人员对设备资产一致性的认识,确保相关部门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强化设备实物与台账的动态一致管理,落实“有物必有卡、有卡必有账”的资产账卡物管理原则,实现设备资产的动态联动管理,全面提高财务对前端业务的管控能力,有效推动业财务的深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