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丽娟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中提问是最为主要的教学手段,特别是绘本教学中,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提问的技巧和问题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绘本集体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后的缺少等待
例如小班绘本《好心的小蛇》中前面3幅图片是小蛇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座桥,小蚂蚁、小蚯蚓、小老鼠都过去了,还有小鸡没有过去。老师想引导孩子观察小蛇身体的变化,于是提问“小蛇桥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回答“小蛇累了”教师继续提问“看看前面图片,这座桥为什么变弯了?”幼儿继续“小蛇累了”,教师想引导幼儿发现小动物体重加重给小蛇的负担,看到孩子没有回答这点,就会急用自己讲述“小动物重量越来越重,小蛇表情怎样了?”其实老师可以这样问:“是呀,小蛇累了,为什么这么累?”幼儿就会发现“走过这么多小动物,小动物越来越重,小蛇更累了。”
2.提问较随意,缺乏目的性
在随堂听课时,我发现有的老师在提问时往往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提问的目的性不明确,与总目标无关,导致这种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对提问做好斟酌。如在小班综合《一颗纽扣》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学习比较大小,认识形状,感受妈妈对小老鼠的爱。有一个画面是是这样的:小老鼠捡到一粒纽扣,遇到大象问:“这是你的纽扣吗?”老师问:“大象长得怎么样?”幼儿回答:“大大的”。老师继续追问:“大象的耳朵呢?它的鼻子呢?它的脚怎么样?”教师的第一个提问,意在引导幼儿感受大小关系是有必要的。但后面和问题围绕大象各部位的形态特征展开,不但脱离了活动目标,没有意义,反而使活动冗长,浪费时间,让听课的人找不到活动重点,使孩子更是偏离了教育目标,影响教学质量。
3.提问中追问不适当
追问是提问中很重要的方法,它是教师帮助幼儿进一步思考的方式。但追问也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很多老师追问时不恰当,反而扰乱幼儿思维和思考。例如小班绘本《好心的小蛇》中,一开始老师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小动物要过河。孩子们都能说出小蚂蚁、小蚯蚓、小老鼠。但在小鸡还是小鸟上有了争执,有的孩子说是小鸡,有的孩子是说小鸟。画面中其实是小鸡。老师提问“为什么你这么觉得?”这个提问提的是正确的,但是老师追问的是回答小鸟的。小班孩子会有重复他人语言的特性,所以老师一追问,更多孩子说小鸟怎么怎么了,老师不得不被打乱课堂秩序,大声强调这是小鸟。所以这样的追问,会让其他孩子有一种思维上的暗示,要往这方面继续思考。所以偏离了教师教学目标。对于这些认知性争论,我们应该追问回答正确的幼儿,或者直接告诉他们答案,避免课堂上的思维注意力被打断,引发错误思维天马行空,引起思维脱轨。
二、绘本集体教学中提问的改进策略与方法
1.善用猜想式提问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 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绘本《我的幸运一天》,可以先看封面是流口水的狐狸和笑眯眯的小猪。我就问孩子什么叫幸运?猜想它们俩遇到了一起,是谁的幸运一天呢?幼儿一听,马上会被这个悬念吸引,促使他们积极地阅读,以寻求答案。
2.多用启发性提问
什么样的提问才能够提高幼儿阅读绘本的欲望呢?选择优秀的绘本都会配上美丽的配图,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启用猜想式的提问让幼儿猜测,把幼儿的思维调动起来;其次在提问上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使幼儿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中大班的幼儿我们可以采取一种递进式的提问,即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的表达能力。幼儿容易被新奇和新鲜的事物吸引,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面,这些魅力漂亮的故事情节很能抓住幼儿心,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情节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通过自身的想象和讨论,寻求答案。
3.巧用递进性提问
每一个绘本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结合故事和画面,我们一般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层次——观察画面,描述画面;第二层次——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层次——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描述,而且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孩子思维发展存在年龄差异,所以绘本教学中提问要根据年龄阶段和幼儿发展水平。一般通俗讲小班从小往大提,中大班从大往小提。小班的提问要从一个个小问题帮助孩子搭建台阶,例如:中班绘本《理发店》图片1中教师希望引导幼儿发现一家理发店,小动物会怎样想?她的提问是“他们在干什么?新开的理发店会怎样做?”这样的提问设置引发幼儿迷惑,有幼儿回答“叫爷爷奶奶带我去理发。”这就违背了教师问题设置的初衷。可以改为“看到理发店会干什么?”图片2中小狗进入理发店,教师提问“你从哪里看出小狗变漂亮了?”“它做了什么动作?”“它满意吗?”这样的提问方式是从小往大提了,可以改为“小狗觉得自己发型满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提问重在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和想象力,还有利于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的提高。有递进性的提问,不是停留在同一层面上,而是相互联系递进、层层深入,并鼓励幼儿把话说完整,这样的问题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将原有的经验系统化,在新的刺激下得到新知识、新经验。
绘本教学有着其独具一格的魅力,而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智慧,就像一颗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孩子思维的涟漪,发展孩子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这样在思维互动中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如同在孩子的心灵上播撒了一颗特别的种子——爱上阅读,感受阅读带來的爱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