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微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以苏州黎里古镇为例

2018-04-14 16:41吴佳瑶张禹来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外来人口苏南古镇

吴佳瑶 张禹来 周 寅

一、从“苏南模式”向“新苏南模式”转型的发展背景

江南古镇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20世纪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作为一种半政府的市场导向的所有制形式,抓住了经济改革提供的机会,乡村集体工业呈燎原之势,进而形成了“苏南模式”,为农村工业化、地区工业化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发展路径,乡镇企业逐渐成为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载体,而小城镇成为乡镇企业的空间载体。①王玭:《新时期苏南小城镇发展与治理研究——以吴姜城镇为例》,《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论文》。苏南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随着历史的推进,发展传统工业已经遇到了天花板,继续增长的空间微乎其微。在如此的市场压迫和环境制约下,地方政府更多地将转型升级的发展目光聚焦于第三产业。于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江南地区各城镇的最新战略选择,“新苏南模式”由此产生。“新苏南模式”以大力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为主线。通过此模式,既能推动区域经济向前发展,又能兼顾环境友好,实现绿色可持续化的要求。对于拥有众多奇秀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历史古迹的苏南城镇来说,从发展旅游观光入手,采用“旅游+”型模式是一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道路。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接浙江、北依苏州,地处苏、浙、沪交界处,是吴江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其古镇特色显著,66.8公顷的古镇核心保护区内聚集着众多文化资源,不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亚子故居”,还有端本园、鸿寿堂、周宫傅祠等市级文物保护和控制单位33处。作为典型的江南古镇,黎里一路从“苏南模式”走来,位居全国千强镇第31名。随着苏南地区各城镇的产业结构转型,黎里古镇也不甘落后,在“新苏南模式”的道路上积极摸索,通过发展旅游业全力打造“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黎里古镇历史久远,有记载的历史事件可追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吴越檇李之战(公元前496年),至明朝成弘年间(1465-1506年)已是居民千百家的大规模集镇。黎里历来人才辈出,南宋有特奏状元1名,进士26名,举人61名,贡生43名,秀才无数。近代以来著名历史人物除柳亚子外,还有国际大法官倪征燠、世界著名教育家柳无忌、中国社科院副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汝信等数十人。黎里物产丰饶,特产众多,风景秀美,环境宜人,地杰人灵,底蕴深厚,是旅游修学、养身怡性的好去处。经过科学论证和精心设计,近年来,黎里的古镇建筑风貌修复、建造工程按空间区域划分为三个区间,按时间工序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当前古街三期风貌修复工程正在施工,已近完成中。如同所有经济高速发展的地方一样,黎里古镇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村镇的静谧和安逸,人财物的大流动必然带来治安安全的挑战,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又离不开治安安全这个大前提。安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绕不开、避不了的课题。

二、突出安全隐患及其原因分析

江南古镇从规划到正式发展为旅游型城镇一般经历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古镇修缮建造时期,二是运营维护时期。每个时期因其涉及的人、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将产生不同的社会治安问题。在修缮建造期,需要着力解决在外来务工人员管控,建设工地场所安全隐患排查、防控问题。在进入常态化运营维护阶段,因旺季游客激增,消费纠纷引发的事件数量相应有所增长,需要公安机关增强行政调解能力,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正确引导各类人群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进行利益损失追补的诉求。而如消防安全隐患、道路交通隐患等常规安全隐患则在两个阶段都存在,需要公安机关保持警惕,长期持续跟进。同时,每种安全隐患虽然有其各自不同的形成背景原因和环境条件,有不同的特征特点,但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一)外来人口违法犯罪

外来人口主要指非本市户籍人员,离开自己的户籍地到本地城乡务工的人员,包括了暂住和常住(定居)的人员,不包括观光客、走亲访友等短暂停留的人员。从江南古镇发展的历史来看,以低端、传统产业为主要动力的“苏南模式”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各工厂企业产生大量工作岗位,吸引了临近省份、甚至中西部地区的外来人员前来就业。由“苏南模式”转向“新苏南模式”后,在第二产业低速发展基础上,第三产业兴起,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性工作岗位。以黎里古镇为例,2015年8月《苏州市黎里镇总体规划(2014-2030)》获批,规划将黎里镇的发展目标定为:以产业转型为契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黎里建设成为“大都市周边先发示范型城镇、产业转型发展的先驱型基地、生态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新城,全面达到苏南现代化指标水平”。为此黎里开展了古建筑修缮和各文化场馆建造工作,引入大量外来民工。同时,街边商铺招商引资,吸引了大量非本地人员前来承包经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古镇,致使当地人口结构复杂,人口流动规模庞大,外来人口管理难度加大,违法犯罪有了可乘之机。外来人口违法犯罪多发,发案人群来源地也相对集中。这类犯罪特点明显,主要集中在侵害财产权、侵犯人身权、妨害社会管理等方面,给社会治安带来极大压力。

笔者在黎里镇街头进行随机访问调查,在受调查的100人中,外来人员有49人,占了近一半。根据官方资料显示,在近20万黎里镇常住人口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据了38%。可以说,黎里镇是一个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相互交杂的城镇。而在笔者随访的49名外地人中,有25人来自临近省份,如山东、安徽、河南,有13人来自中西部省份,如四川、云南、贵州。

调研中我们发现,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域内人口流动性极高,居住人员的经常变动导致邻里意识淡化,缺少了熟人社会的粘合剂作用,一些传统价值观迅速崩塌。脱离了熟人社会的约束无法形成较为稳定牢固的社会关系,加上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扩大,导致部分流动人员心理失衡,也是违法犯罪活动动机形成的主要原因。从流动人员主体整体素质来看,外来人口学历层次较低,综合素质较差,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到地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易产生失落感和不满情绪,进而为了满足私利,侵犯他人利益,损害社会公益,甚至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消防安全隐患

1.古镇建筑多采用耐火等级低的建筑材料。江南古镇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材料特征上耐火等级低,易燃。在结构特征上多为重屋连栋,一旦起火,如果扑救不及时,极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难以控制,进而造成灾难性的安全事故。同时,因为历史建造遗留问题,古镇各个区域多以仅供两人并排通行的弄堂方式连接,建筑群整体布局围绕一条主要大街建成,多呈狭长分布。道路普遍呈现狭窄不平整的特征。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较多,路基损毁严重,不利车辆通行。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车辆被地理环境拦隔在外,难以深入抵达着火点,对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2.商业开发引起的过度逐利行为,随意改造隐藏危机。现代旅游业呈现旅游内容、形式多样性,旅游目的娱乐性的特征,以客运、观光、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一体化为常态。为追求经济利益,遵从现代旅游业综合化特点,迎合现代游客需求,许多古镇在原有布局上对古城进行改建扩建,打造一系列现代化娱乐服务设施。这种改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城古建筑原本的防火设施,埋下了重大火灾隐患。中国传统建筑早已将防火的智慧融入其中,在建筑空间布局和防火预留空间方面都有独特的设计。然而,目前的商业开发行为,却抛弃了传统建筑的防火理念,日益拥挤的建筑物“消灭”了原有防火间隔,古建筑原有的防灾功能也就不复存在。同时,餐饮、娱乐行业都要用到明火及食油、煤气等易燃物品,现代化设施要用到电力,对电力的大需求让原本就严重老化的电线负荷剧增,火灾危险陡升。古城古建原有的防灾功能基本瓦解,现代化的消防安全配套设施却没有及时配备或跟上。

3.公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够。在古镇发生的火灾事故中,极大比例都是人为事故。古镇在历经“苏南经济”时期后,在古镇内和周围设立有一定数量的生产工厂和操作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施工用火、用电的不规范极易引发火灾。在古镇沿街的餐饮业、旅馆业中,烧菜做饭时也会因麻痹大意酿成不必要的事故。素质不高的公民随手丢弃的烟头也成为引起火灾的隐患,暴露出人们消防安全知识知晓率低、火灾防范意识差的问题。

(三)社会治安秩序与环境

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塑造旅游型古镇的良好品牌和形象。然而,古镇作为旅游景区在节假日、旅游旺季人口流动性较大,人口职业各异,素质结构不统一、不均衡,对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古镇的地理位置通常为远离城市的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这里本身就是社会治安的薄弱之处,加之社会治安管理力量有限,能分配到此类地区的管理力量也有限,造成此类地区国家监管的空缺或不到位。与此同时,古镇的自我管理和社会秩序维持功能还未完全形成,更难以得到全面的发挥。①马苑鹏:《昆明官渡古镇安全管理及其对策研究》,《云南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论文》。在黎里古镇,2015年刑事案件共有444件,2016年347件,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八类刑事案件主要以故意伤害为主,拦路抢劫和强奸偶有发生。治安环境虽有好转,但不稳定。平安是“易碎品”,稍有疏忽,极易反弹。

三、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一)管理与服务齐头并进做好外来人口管理工作

1.协调多方力量,坚持管理联合化。美国社会学家威廉·托马斯在其《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一书中提到:“人口流动性越高,社会管理控制就越弱、犯罪率就越高。”所以,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至关重要,需要公安机关发挥主力军作用,主动探寻做好立体化治安防控的新课题、新路径,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保驾护航。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防控功能,牢固树立整体防控的意识,从“防”入手,在源头上限制违法犯罪的机会和条件,阻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及时发现、阻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坚持动态预警、源头控制、精确防控、快速打击、常态运作的思路,优化警力配置、落实警务保障、开展群防群治,努力构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①李少丹:《广州市珠海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优化研究》,《兰州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论文》。现代治理理论强调主体的多元化和平等性,借助多元主体的力量共同治理。各个主体在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合作,组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单兵作战不再适应当下的复杂形势,公安机关应当转变管理思路、管理定位,做好牵头和主导工作,做好支持、指导和规范工作。在外来人口的发现和登记工作中,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参与。在黎里古镇,社区民警积极协调各类管理人员共同、全面、系统地对社区公共安全进行维护,以降低管辖区的犯罪率,提高辖区居民安全感,保证辖区稳定。树立社区治安人人有责的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鼓励和动员社区民众共同参与社区内的治安管理,以多种形式形成社区民警与辖区内公众的伙伴关系。②刘伟禄:《吴姜地区外来人口犯罪及预防管理政策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论文》。由于有大量的外来人口选择租住在本地人的闲置房屋或者居室里,社区民警应常常和房东联系了解情况,监督房东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者,必须按规定登记承租人信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送租赁人员信息,做到 “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同时,治安民警应密切联系各个场所,了解情况,收集情报,充分发挥主观积极性。

2.提高服务水平,引导诉求合法表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社会服务与管理滞后,导致外来人口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这也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多发的重要原因。对于外来人口,压制驱赶、集中整治、专项治理、严厉打击、清理整顿的运动式执法是不合适的,毕竟古镇的各个产业需要这些从事简单和熟练劳动的服务性人口。为了更加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应针对当前社会利益多元、群众诉求多样、各种矛盾多发的局面主动研究立体化治安防控工作新课题。公安机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应继续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震慑态势,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加自觉地保障群众利益,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规律特点,实现管控向服务转变,压力传递和主动服务并重。公安机关对矛盾纠纷警情也不容忽视,应当找准纠纷焦点,分析研判事态,正确引导双方通过合法的途径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同时要细化监管措施,在问题苗头阶段及时进行“春风化雨”式整改工作,避免问题由点成面,由小变大,最后不得不进行运动型执法。一阵风的治理和朝令夕改的政策只会伤害政府的公信力,运动式的清理会严重伤害群众的利益,并带来舆论的负面影响。在黎里古镇,实行“以岗定责”、“以制度管人”的做法,将任务分摊落实到人,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切实为外来人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无形之中,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二)以“防控”为中心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1.加强监管工作,深化辖区消防安全隐患整治。“防患于未然”是预防火灾火情发生的基本原则,也是治安防控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古镇建筑使用的多为易燃材料,工厂车间、商铺等场所在操作、经营过程中也多使用明火,这就要求公安机关从源头上把控,加强跟踪监管措施,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警惕性和敏锐度。经常性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建立对辖区危化品单位、九小场所、老旧小区等火灾隐患易发部位的长效检查机制。重点检查单位是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控制室是否正常发挥作用,室内外消防栓出水是否正常,是否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是否按期检测合格有效,单位工作人员是否会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紧急疏散通道等消防安全器材和设施。在出具整改通知书后采取督查、回访、复查、跟踪问责措施,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2.加强处置能力,利用创新技术因地制宜控制火情。江南古镇的开发与管理中,在招商引资,建造具有吸引性、趣味性的景点设施,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配齐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打造好旅游型古镇的牌子。作为江南古镇的典型,黎里古镇的建筑是江南水乡风格,为一河两街的布局。90多条与主干道垂直的狭窄的弄堂,结构各异,弄堂绝大多数狭窄幽深。受地理环境制约,一旦着火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鞭长莫及,于是每个片区设立了消防中队,加强人员步行巡逻,除了消防栓、灭火器等常规消防设施,黎里派出所配备了多辆微型消防车。这种微型消防车因地制宜,实用灵活,相应的各种灭火器材和接水管消防器材配备齐全,在发生火警,正规消防车不能进入救火时,微型消防车能轻松进入施展身手:快速出动、快速到达、快速展开、快速灭火、快速救人。同时,这种消防车平时就放置在景区醒目的位置,利于发生火情时,救援人员及时抵达现场,而它醒目的大红色车身和标志本身带有警示和提醒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火灾防范意识。此外,黎里镇还因地制宜地配备了一艘消防艇。水上消防规避了古镇道路狭窄难行的问题,发挥了水乡地理优势,利用河道进行消防工作。消防艇机动灵活,发生火灾后可沿水路迅速抵达。消防艇设备齐全,配有消防泵、水雾两用型水枪、消防水带等消防装备,还设有一股水柱的消防栓和消防炮。消防炮可以把水打到70米至90米高,可以直接从河里取水,高效便捷。

3.加强消防宣传,提升公民消防意识和防范能力。治安防控体系搭建的防控网络要求公安机关采取有效方式措施促进民众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意识防”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安全防范宣传教育,使社会公众养成自警自救的意识,促进个体防范从理念转化为行为以有效预防或抵御火灾事故损害。对公民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促使公民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的消防技能和水平。在工厂、企业中以点带面,提高工厂、企业各岗位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景区和住户区张贴醒目的标志,做到经常提醒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只有调动全民力量监督消防安全,特别是加强对盲区的消防宣传力度,才能真正达到消防知识家喻户晓,才能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公共安全。

(三)借人技合力做好治安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强技术管控。黎里古镇在辖区道路街面、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安装探头200余个,全部接入公安视频专网,保证高覆盖率,保证重点区域的全覆盖,同时在未来将增加探头个数,做到辖区无死角。做好勤务指挥室队伍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勤务指挥室有专人轮值监控,了解辖区动态,方便值班所领导能够直观掌握案事件现场情况、精准指挥调度警力赴现场处置。在接处警的时候,坚持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管控能力,通过大平台准确派警,坚持“一级接警、就近派警、分类处警、首接负责”的原则,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涉旅无小事”的理念,聚焦主业,严厉打击侵犯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多发性违法犯罪;大力整治揽客、拉客、酒托等涉旅突出治安问题。

2.加强巡逻管控。黎里古镇成立巡逻队,强化巡逻防控,提升了社会面管控能力,对辖区治安安全管理实现“全方位”“可视化”。巡逻主要职责是维护公共财产安全、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纠正行车停车不文明举动、及时发现建筑工地的安全隐患等等。因为古镇道路狭窄、不平整,多采用两人一组的摩托车巡逻和步巡的方式。其中,老街地区联防队采用步巡的方式,以小区、治安重点地区为主。全镇共安装有200多个重点打卡地区,规定每晚要跑两次,每次都要做好打卡记录,通过网格布警布巡,有效防范各类违法犯罪。街头巡逻不但提高了民众见警率,增强了民众安全感,可以起到震慑犯罪分子的作用,还起到了很好的预防发案作用。居民室内盗窃案由2014年的151件到2015年的103件再到2016年的79件,呈逐年下降趋势。微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成效显而易见。

黎里古镇的微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江南古镇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中建设平安村镇升级版的有益探索,也为整个社会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外来人口苏南古镇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苏南年俗亦动人
不同流动类型外来人口的知觉压力现状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天通苑地区常住外来人口社区公共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近代苏南义庄与基层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