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卧杰 王天敏
从广义上看,“网络水军”泛指网络公关公司及其雇佣人员;在狭义上,“网络水军”仅指那些最底层的、直接实施网络炒作行为的网络人员①周光清、刁宗鹏:《“网络水军”的社会危害及刑法适用》,《传媒》2016年第10期。。3Q大战、魏则西事件等社会热点的出现显示了网络水军的权益侵害越来越严重,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同时,人工智能加入水军联盟进一步提升了网络水军行为,而“刷单入刑第一案”②2017年全国“刷单入刑”第一案在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90后”刷单组织者李某某因犯非法经营罪被一审判决五年六个月,连同原判有期徒刑九个月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和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出台③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也显示了国家对网络水军治理越来越重视。但目前,网络水军的相关研究数据仍较少,治理措施尚待完善。底层网络水军群体主要是白领、大学生和失业人员,其中大学生是网络水军的重要组成力量。本文重点研究大学生网络水军的活动状况,基于实证调查研究的数据,管窥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与法治意识状况,并试图探析网络空间治理尤其是大学生网络安全与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
在调查对象方面,笔者面向社会发放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498份。其中,在学历构成上,初中生15人、中专/高中生19人、专科33人、本科389人、硕士研究生27人、博士研究生15人。同时,有47.19%的受访者是法学专业,13.05%的是管理学专业。在地域分布上,有41.97%的受访者来自江苏。据统计,有29.12%的被调查对象接触过网络水军的工作。本次实证调查考虑到接触与未接触网络水军工作人群的差别,分别设计了特殊的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接触水军工作的被调查者问卷来分析网络水军运作机制、工作特征,通过未接触水军工作的被调查者问卷来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与法治教育漏洞。
在调查的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网络水军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程度、趋势及其具体走向。本次调查从大学生对于网络水军的了解程度、态度以及参与度等角度来了解网络水军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程度,并针对网络水军的“新升级”态势和大学生“网络水军”群体内部变化探讨其具体走向。
二是大学生参与网络水军的主要途径。本次调查列举了大学生参与网络水军的主要途径,并选取频率最高的途径进行重点研究。除此以外,为形成网络水军的预防措施,还调查了大学生初次参与网络水军的契机。
三是大学生参与网络水军时的行为分类和心理状态。本次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水军群体的特殊性,了解了大学生加入网络水军后主要从事的活动以及其行为理由。针对行为分类,调查问卷主要列举了商业炒作、抹黑;兼职诈骗、集体维权、娱乐圈刷流量五种行为,并根据结果统计将研究的重点确定在商业炒作和娱乐圈刷流量;针对大学生参与网络水军的心理状态,本次调研主要从大学生对网络水军的态度、大学生从事网络水军活动的原因、大学生进行水军活动时的心理感受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追问。
四是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与法治意识基本状况。网络社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多便利,但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警惕性偏低,所以网络水军兼职诈骗现象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网络安全意识普遍欠缺的问题,而大学生成为网络水军的主体力量这一现象则体现了当今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有待加强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水军群体的发展现状是我们调查的直接目标。根据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于网络水军的认知并不深入。受访者中,对网络水军相关案例有了解的占52.08%,对网络水军了解较为深入的占7.87%,对网络水军这一社会现象有大致了解的占61.57%,仅听说了这个词或者闻所未闻的占28.01%。此外,我们还对大学生网络水军的作用力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75.59%的水军认为大学生网络水军是极易召集的力量,18.11%的水军认为大学生网络水军是一支中坚力量。事实上,绝大部分大学生位于网络水军产业链的底层,在“3Q大战”中,底层网络水军只是奇虎360的“下手”,是受雇于集团和网络公关公司的小卒,他们仅仅分到最微小一杯羹①范秀珍:《“网络水军”的传播机制与治理对策》,《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4期。。
评估大学生网络水军群体的发展趋势是我们调查的深层次目的。根据调研数据可以发现,网络水军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是长远选择。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目前网络水军的工资一般在一个月2000元以下。低微的收益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问题,他们不会把网络水军当成长久的工作。此外,根据调研数据可以发现网络水军兼职广告的数量很大,具有诱惑力。调查结果显示,有74.19%的被调查者表示身边有网络水军兼职广告,其中34.41%的人表示有很多,72.58%的人表示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曾从事过刷单工作。
根据调研数据可以发现有60.43%的大学生通过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参与网络水军,48.2%的大学生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参加网络水军。
网络社交平台成为大学生参与网络水军主要途径的原因在于:其一,网络社交平台可以在短时间内大范围集中各地水军,其匿名性也为网络水军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外衣;其二,网络社交平台也是网络水军活动主阵地,网络推手正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完成工作说明、任务分配、支付报酬等工作;其三,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活动频繁,信息接收及时。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大学生参与网络水军的契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有 61.15%的大学生最初是因为亲戚朋友叫帮忙投票而参加了网络水军,42.45%的大学生为了赚零花钱而参与了网络水军,36.69%的大学生迫于生计参与了网络水军。
相较网络公关公司的专业水军群体而言,大学生为帮亲戚朋友的忙而从事水军活动的影响范围和权益侵害较小,而且此种行为能为常人所容忍。大学生为赚零花钱而参与网络水军,说明大学生存在基本生活需要以外的需求,这一点又与大学生迫于生计参加网络水军相区别。但无论大学生基于什么契机参与到网络水军中,也无论是行为否能被容忍,“网络水军”、“灌水”等现象,对大学生的负面误导日益显现。目前,有 89.5%的大学生对网络信息产生了信任危机①丁慧民:《“网络水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所以必须根据大学生参与网络水军的契机制定预防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网络水军后主要从事的是商业炒作和抹黑活动,例如刷单、刷好评、诋毁他人商誉等活动。还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娱乐圈刷流量,例如为明星刷热度以进行网络炒作。我们将这些行为归为一下几种类型。
一是虚假宣传,部分企业喜欢雇佣水军刷好评,组织虚假交易。这类恶性竞争事件越发错综复杂,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②黄娅琴、李娟:《“网络水军”的社会危害及其治理》,《传媒》2016年第14期。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网络水军参与虚假宣传的频率是最高的;二是舆论攻击,网络社会中诬陷诽谤、人肉搜索、舆论暴力等事件不断发生,水军操纵下的舆论是被操纵的舆论,是被绑架的民意③赵洪潭、吴月娥:《“网络水军”操控下舆论的形成路径及引导策略》,《新闻界》2012年第11期。;三是网络炒作,市场竞争主体通过网络公关公司雇佣水军疯狂灌水,以提高事件议论热度。数据显示,这是大学生网络水军经常从事的活动;四是集体维权,公民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往往会寻求网络社会中的舆论力量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正义水军”行为的法律底线问题更应引起足够重视;五是兼职诈骗,不法分子发布虚假的网络水军兼职信息,以骗取财物,受害者集中在90后人群中。
调查发现,在大学生参与网络水军的心理方面,有67.03%的大学生认为即使是迫于生计,以网络水军的工作来改善生活也是欠妥当的;56.83%的大学生水军认为这仅仅是一份兼职,没有太多感受;21.58%的大学生水军在进行水军活动时,担心会受到法律制裁;12.95%的人则认为法不责众,不用担心;还有 8.63%的人对刷得越多、赚得越多的水军工作热情高涨。这些“水军”在行使言论自由表达的背后,是出卖自己的网络话语权给企业以换取低廉的报酬,而企业则通过资本对民意加以控制④武鹏、李异平:《“网络水军”的传播乱象评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7期。。
一方面,公安机关对网络水军行为的介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和规范。调查显示,有 71.94%的受访对象表示没有遇到过公安机关介入的情况;18.71%的受访者表示公安机关不会介入;仅有9.35%的受访者表示遇到了公安机关的介入。这说明公安机关对底层网络水军的介入力度仍旧不够,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公安机关应对底层水军予以一定警告,防止他们再次被召集,这是治理水军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举措。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处置的宣传力度和效度需要进一步提升。调查数据显示,有 58.12%的人没有接触过公安机关的宣传教育;20.64%的人表示受到了公安机关的宣传教育;21.24%的人表示没有注意过。显然,公安机关需要进一步重视宣传力度,同时全社会也需要共同努力有效地引起普通公民对网络水军的警惕,培育起公民的网络媒介素养。
笔者认为,需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对此,我们可以借助大学生对网络兼职信息可信度的判断来推断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强弱。调查显示,有小部分被调查者对网络兼职信息过分信赖,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网络安全教育应当更加全面,更注重实质教育。
同时,需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治意识。调查结果表明,有 54.2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不会接受网络水军的雇佣,有42.94%表示不予理睬,还有2.76%的人表示将同意加入网络水军。而同意的原因是希望获得利润,不同意的原因则是出于对道德、法律、公平、诋毁、网络暴力、消费者权益等因素的考虑。所以,当今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水军失范行为有一定认识,但仍然有少部分大学生缺乏在网络社会中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数据显示,大学生参与网络水军的重要原因来自于经济上的需求,涉及基本生活需要和享受型消费的需要。在治理大学生网络水军群体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大学生参与水军的现实需求,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其树立起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金钱观。
目前,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实行有偿教育,学费连年攀升①刘成、肖运红:《完善我国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武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对于因基本生活需要未能充分满足而参与水军的群体,必须完善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引导其选择其他正当合法的谋生之道。对于受外来消费主义观念的影响②刘海鹰、刘昕:《西方消费主义冲击下大学生消费观念探析》,《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19期。,出于享受型消费的需要而选择加入水军的大学生,应当引导他们摆脱纯粹享受的消费观念和浮躁的生活状态,学会在学习中寻找幸福以及价值理性③刘世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教育评论》2011年第1期。。
有学者认为,“网络水军”真正考验的是公众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可以说考验的是网络舆论的成熟度④楼旭东、刘萍:《“网络水军”的传播学分析》,《当代传播》2011年第4期。。在水军泛滥的网络社会背景之下,作为最经常接触互联网的大学生由于没有能够及时更新当前网络水军的基本常识,而不具备一些基本网络素养:其一,他们不了解网络水军的行为性质。部分接触网络水军工作的大学生不了解网络水军行为在道德与法律上的性质,不理解其危害性;其二,他们不了解网络水军的惯用手段。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大学生的情绪容易受网络水军的技术性诱导,还容易受到网络水军兼职诈骗;其三,他们不熟悉水军的基本特征。如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升速度远远落后于水军的升级速度,不足以应对新形势下网络水军造成的信息“混战”,其知情权受到严重限制。
由此,高校、社会、公安机关等各方主体需要普及有关网络水军的基本常识,解决大学生网络安全与法治意识的盲区,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水军的重视度和警惕性。
大学生网络安全与法治意识正处于培养阶段,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蒙蔽。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网络社会警惕性和遵守法律规范自觉性的同时,应当尽可能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的网络社交环境。
其一,积极推行网络实名制。逐步纠正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失范行为需要必要的监管和强制措施,《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就对网络实名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其二,实行社会监督,扩大举报途径。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设置适当的网络水军举报按钮,形成网民之间相互监督的自律机制。
其三,借鉴国际经验,创新监管方式。国内对于监管主体、监管方式、监管力度有很多争议,需要对政府网络监管产生的诸多问题给予积极的哲学反思和解读①陈德权、王爱茹、黄萌萌:《我国政府网络监管的现实困境与新路径诠释》,《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6期。。可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网络发展实际,在监管整个过程中创新监管和方法,紧抓监管重点②徐世甫:《全球化时代网络监管国际经验之诠释及其启示——兼论网络和谐生态的构建》,《文化研究》2008年第6期。。
“网络水军”在网络公关公司或者网络推手的操控之下,逐步发展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职业。在高校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学子很难抵挡“网络水军”营销模式的诱惑和负面影响,这也成为网络社会治理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全新现实问题③丁慧民:《“网络水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
一方面,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容有失。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结合高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其一,应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自律教育。要向大学生普及、更新网络安全知识并且传授网络安全知识自主学习方法,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防范基本技能④朱波:《浅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年第2期。。其二,要重视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教育。高校应该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对重视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规制问题。其三,要推进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改革。在新形势下,网络安全教育对各大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树立战略观、全局观;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力量整合、协同创新;切实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着重提升教育实效⑤谭玉、张涛、吕维霞:《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电子政务》2017年第2期。。
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亟待加强。当前,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需要注重法律的实质内涵,需要注重将实践能力与文本知识相结合;其二,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并将其作为大学校园的常态,并通过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要完善大学生网络中的权益救济途径,政府和高校可以为大学生创设便捷的网上法律咨询平台以及时解答法律疑难问题,此为法律援助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的权利救济作用。
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水军行为的分类问题。在调查研究,笔者对大学生网络水军的行为进行了粗浅的分类和简单的介绍。由于水平所限及文章篇幅限制,相关的分类标准有待进一步作出更深入的论证,这直接影响了我们针对网络水军行为的法律规制方面提出的具体应对措施。今后,课题组将进一步探究网络水军行为的分类标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解析,同时还将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征探讨大学生网络水军的网络安全与法治意识的培育和养成问题。
本文还探讨了网络水军发展态势评估及其影响力问题。调查报告仅以网络水军的“新升级态势”作为调查研究背景,因而对于网络水军的发展态势并没有重点介绍。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于网络水军的发展态势进行全面评估,并重点评价其对于网络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尤其是要对网络水军群体对于高校大学生整体的网络安全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影响进行评估。
总之,我们认为今后应当着力研究网络水军在当前形势下的运行特点,努力探寻大学生网络安全与法治意识教育的新要求,把握高校学生网络水军群体的新动态,从而面对新时代的发展态势和要求,通过培育大学生群体的全新使命感和崭新的目标意识,提出契合时代特点的网络安全与法治意识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