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必由之路

2018-04-14 08:15尹伯成
江海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尹伯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宣告,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站在新时代高度来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展望改革开放的未来,无疑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富起来:经验探索与理性反思

(一)我国社会经济面貌的翻天覆地变化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GDP只有三千多亿元,按当时汇率计算也就一千多亿美元,处在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如今,中国经济总量翻了两百多倍,稳居世界第二,每年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每年经济增长对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1978年我国人均GDP是222美元,2017年就达到8582.94美元,是1978年的38.66倍。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包括上天的、下海的;社会生产能力在不少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仅缺吃少穿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而且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过去给外地亲戚朋友发个紧急信息要上邮局发电报,现在拿起手机立刻通话;过去北京到上海坐火车要整整一天甚至更长,现在高铁只要四个多小时;过去只看到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现在中国人到国外旅游成风;人的寿命也大大延长,人均预期寿命1949年为35岁,1978年为68岁,2016年为76.5岁。所有这一切,不都是大家亲身感受到的吗?

(二)艰苦探索和伟大决策

四十年来这些巨大变化哪里来的?现在有各种说法,但所有这些说法都要归结到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使我国富了起来。为什么?因为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逐步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不再受外国的摆布,这为以后富起来、强起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中国要富起来、强起来,都不过是句空话。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从经济建设角度看,成就也是很大的。1949年时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由于战争原因只有1936年的一半,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比才17%,人均收入是27美元(相当于当时印度的一半),全国钢产量不到16万吨。到1952年,经过3年恢复,工农业总产值就恢复到解放前最高年份1936年的水平;1953~1957年的“一五”时期,苏联支持的156项重工业项目使我们的大批基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二五”时期即1957~1962年,“浮夸风”等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经济大起大落。即便如此,许多大型钢铁、炼油企业也建立起来了,初步打下了后来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文革”时期,我国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和影响,但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也还是有成就的,“两弹一星”基本上都是在那个时候上天的。总之,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尽管经历了曲曲折折、反反复复,但经济建设的成就还是不可抹杀的。刚改革开放的1979年全国工业企业达到35万个,固定资产达到350亿元,相当于旧中国一百年积累起来的工业固定资产的25倍。因此,我们不能看到后来的飞速发展就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绩。

当然,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国的经济本来完全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之所以没有能够这样,一是因为一直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搞政治运动,没有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就是在经济建设中,这些成绩的取得,代价也是巨大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建设模式牺牲了农业应有的发展,也牺牲了人民生活的相应改善。笔者1956年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工作后月工资51.7元,整整17年没有调整。当然,这种经济待遇还不能算是很差的,许多工人熬了二三十年,工资也只有四十多元,但这显然会严重挫伤人们的积极性。然而,最大的经验教训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问题。这种体制通过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如何生产,都由政府统一安排,以行政命令方式实现。企业名义称为“工厂”“商店”,实际上都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拨一拨动一动的算盘珠,不能自主经营,缺乏经济活力。企业和个人都吃国家大锅饭,经济效率低下,产品严重短缺。为什么会实行这种经济体制?这有多种原因,但最主要的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只有资本主义才会真正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传统观念一直要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以后才逐步得到纠正。这次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不仅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战略转移,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三)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改革就是要将原来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如何束缚生产力发展,上面说了;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看,生产发展无非是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和提高要素效率这两个方面。先看改革开放如何使生产要素投入增加。

从劳动投入看。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正值人口红利高峰到来,改革允许农民进城务工,不仅带来了大量新增劳动力,实现了劳动力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传统农业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矿业的优化配置,而且促使工矿企业原有职工感受到了竞争压力。同时,劳动力质量也有所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为这种提高打下了基础,一支能使用先进技术的劳动力队伍开始不断成长、壮大。

从资本投入看。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源源不断进入中国,本土企业也在竞争压力下加大了对设备更新换代的投入,从而显著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能力。

从自然资源利用看。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原本荒废的山林、水面都逐步得到利用,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生活的商品短缺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再看改革开放如何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

第一,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场经济是一种产权明晰、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济,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消费者在产品市场上“认货不认人”,你的产品质量好,就把货币选票投给你,你就会在竞争中取胜。因此,改革开放完全改变了计划经济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企业感受到了竞争的动力和压力,劳动者也尽心尽力干好活,一句话,经济活力大大增强。

第二,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使同样多投入的要素能带来更多更好的产量,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高速公路和铁路的运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智能化管理的操作,也都使全要素生产率大大提高。

第三,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开始面向世界,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分享了全球化红利,充分发挥了中国的比较优势,给中国带来了莫大机遇和利益,包括挖掘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的巨大潜力,扩大了生产,又通过进出口扩大了市场需求;利用外资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快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巨大经济差距。

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前,考核各级政府领导成绩的是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中的表现,而改革开放后的考核指标变成了经济增长。因此,各级政府都千方百计要把经济搞上去。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和不断改进的社会管理,要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如此惊人的发展和进步也是不可能的。尽管一度中国在发展经济中出现过政府“越位”带来的一些问题,但不能因此忽视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四)几点理性反思

改革开放确实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富了起来,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是如何正确认识对毛泽东在建国后领导中国经济建设的评价问题。应当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中国现代化作了种种探索,虽然走了弯路,但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切为后来邓小平成功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学习的一个最好方法,也许就是从所犯错误中学习。中国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文化大革命”等,可能都是这种艰巨的探索。它说明,用阶级斗争思维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问题是行不通的,用群众运动而不按科学规律搞经济建设是不成功的,用“文化大革命”方式阻止党内领导干部腐败和蜕化变质也是行不通的,可能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是在当代用计划经济办法搞社会主义必然失败。所有这些都是毛泽东时代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训是用高昂代价换得的。过去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想用革命战争年代的“群众运动”来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路走不通,必须另外寻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问题。确实,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的贫富差别是扩大了。改革开放以前的“大锅饭时代”,贫富差别很小,社会基尼系数长期在0.2左右。改革开放以来,差距不断扩大,21世纪以来一度达到0.47左右。联合国有关组织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比较合理,而我国贫富差距确实大了,须通过改革和发展来改善。一些利用特权和不正当手段攫取来的财富应当消灭,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形成的过大差距应当调节和缩小。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定一定差别存在的必要性。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效率是建立在一定差别基础上的。劳动生产率是在竞争中提高的,允许有经济利益上的差别,才能有竞争和进步。不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奋发图强先富起来,不允许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自我发展,怎么会有进步和效率?

三是如何认识我国对外开放让外国人赚钱问题。不错,外国人来中国投资、做买卖是为了赚钱,中国对外开放是给外国人赚了不少钱。然而,我们的对外开放能指望外国人不是为了赚钱就来和我们打交道吗?对外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把市场经济的范围扩大到国门之外。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都是一种交易。交易要成功,就得让对方能赚钱,有利可图。亚当·斯密早就说过:“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①邓小平同志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②然而,这种帮助绝不会在恩赐中实现,而是在交易中实现的。你不给人家赚钱,人家凭什么要帮助你。我们让人家赚钱,我们获得了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比不让人家赚钱搞闭关锁国不知要好多少倍。

四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有些人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恶化了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对过去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看法,说什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何全面地历史地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确实很值得思考和研究。应当认为,通常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大多优先考虑的是发展这个硬道理,因为人首先要吃饱肚子。发展,尤其搞工业,确实往往会影响生态环境。当年,英国伦敦也曾成为“雾都”。事实告诉我们,越是贫穷的时候和地方,越不会在意生态环境。后来我们经济上去了,但环境污染了,党中央就不失时机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且下大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既不能因为要发展就不要生态环境,必须抓紧治理,也不能用今天的生态环境问题去否定当年的发展。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两句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加强四个意识中,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最重要。核心就是领袖,有了核心,必须要向核心看齐。马克思关于乐队必须听从指挥④,列宁关于群众、政党和领袖关系⑤的那些重要论述,必须牢记。尤其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完成两个一百年这样的伟大事业和伟大斗争,没有一个坚强的核心和领袖,是绝对不行的。今天,我们这个核心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二)改革开放与新时代

当今中国进入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开辟的,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这个新时代。

第一,改革开放为中国进入新时代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使中国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更高的历史方位上。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近30年,尽管我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建设成就,但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上的问题,社会经济面貌总体上还处于一个贫困落后的状态,“一穷二白”面貌并没有真正改变。改革开放使中国这块长期沉睡的神州大地迅速焕发起生机活力,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用短短三十多年时间很快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发展的环境和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显然,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二,改革开放促使中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最关键的根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尽管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的灾难中解救了出来,但由于原来经济基础实在太差以及浮夸风等种种原因,广大人民始终没有摆脱缺吃少穿的局面,当时大家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温饱问题,因此,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不仅人们缺吃少穿的局面改变了,温饱问题解决了,而且大家有了更高层次的需要,比如要求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住房、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文化生活等。不仅如此,大家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角度提出了很多要求,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社会安全等需要。这完全是一种规律性现象。任何人生活在世界上,首先总要满足吃饱穿暖的生存需要,然后才会向更高层次的需要拓展。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才使我国人民有了上面这些美好生活需要,但面对这些新的社会需要,我国在供给方面还有很多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约束因素。发展不平衡有地区的(如东南和西北部)、城乡发展的、供需结构的、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等;发展不充分指创新能力、发展水平还不够强,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发展方式也需要进一步转变等。完全可以理解,没有改革开放及其带来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怎么可能变化呢?

第三,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步步实现。现在我们之所以说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是因为我们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不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且要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建国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而这个新时代是全面决胜小康社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是全体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力拼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够步步逼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靠改革开放。现在,我们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我们前面还有不少路程要走,不少难关要过,靠什么?还是要靠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坚定不移走好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

总之,是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么改革开放能带来这样一个新时代?说到底还是改革开放释放了我国巨大的生产潜力,带来了经济大发展。

改革开放强起来:新时代的新使命与新征程

(一)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其中,在经济领域重点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在如下方面仍亟待取得突破。

一是要实现产权有效激励。国有企业不像民营企业那样产权明晰,如果产权激励长期缺乏,就很难生存与发展,更谈不上为公共利益服务。目前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可能要通过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来解决问题。这种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方面具有弥补市场缺陷、考虑公共利益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考虑盈利,使资本保值增值的功能。

二是要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如果没有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只能是一句空话。目前,人才和劳动力流动受到户籍制度以及住房困难的限制;土地是国有的,流动要听命于政府;资金控制在银行手中,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要靠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

三是价格反应要灵活。价格对市场供求变化反应必须灵活,供过于求要跌,供不应求要涨,价格还要跟着成本走,资源配置才会跟着市场走。但现在要真正做到这样还有一定难度。一方面,部分国有大企业垄断了市场和价格,另一方面,政府在某些领域还掌握一定的定价权,难以让商品价格跟着供求变化走。因此,如何实现价格反应灵活,也是改革中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四是竞争要公平有序。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包括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都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历史短,在公平有序竞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待遇差别、企业间的无序竞争等。在这里,说到底还是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

五是企业要优胜劣汰。过去传统观念总认为,企业优胜劣汰是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现象,不懂得市场竞争中企业必然优胜劣汰,也必须优胜劣汰,否则经济就没有效率,社会也不会进步。但目前在我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比较难。比方说一些产能过剩的国有大企业,如果随便关门,大量职工如何安置就是个大问题。

诸如此类问题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任重道远。至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改革,任务同样很重,这都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完成的任务。要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坚持扩大开放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包括广度上的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也包括深度上的开放方式创新、层次加深。

从广度上看,一是在开放的对象上,不但要继续发展与发达国家的经贸联系,还要积极扩大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这不仅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在开放的领域上,要从制造业领域的实物贸易扩展到包括金融、保险、教育、咨询等在内的服务贸易,实现多领域对外开放,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在这些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还有利于我国更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三是在开放的空间上,要从过去主要是沿海开放,拓展到沿海沿边开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进而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从深度上看,“全面开放”意味着开放的方式创新、层次加深,包括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自贸区。同时,还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放开国际资本进入我国的一些限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出现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全面开放的重大价值还体现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上,不仅应成为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者、维护者,还应在国际规则制定、全球制度建设中有自己的贡献,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平地反映包括广大新兴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部署中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正是“一带一路”建设为相对封闭的内陆提供了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新契机。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应是今后一段时期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良好发展前景。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里既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问题,也有形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前者主要指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商业、现代金融、现代文化等各方面都相互协调的现代经济体系;后者主要指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目前,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是推动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经济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按五大理念来发展的经济,可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速度。“高速度”发展的指向是数量或规模,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目标,回答的是“快不快”的问题;“高质量”发展的指向是质量和效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有的目标,回答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二是动力。经济发展初期主要靠增加劳动、资金和其他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是一种粗放式发展方式,今后的发展主要靠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聚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一种可持续的内涵发展方式。

三是布局。这主要指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等的结构布局都要协调、合理,虽然各方面发展会有快有慢,不可能齐头并进,但不能够长期严重不平衡,“过剩”要“去”,“短板”要“补”,使整个社会经济能有条不紊地按比例协调发展。

四是生态。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因此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来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五是开放。这里主要指将我国经济纳入全球经济大格局中来发展,上文已经说过,在此不再赘述。

六是共享。这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经济发展成果为全国人民共享,既是提高消费在需求结构中比重的需要,也是共产党的初心本意。现在全面实现小康、精准脱贫都体现了这一点。

可以坚信,过去,我们走好了改革开放这条富国之路,今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能走好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

①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1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3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7页。

⑤《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页。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