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启明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财务部,北京 100728)
关键字:境外 工程业务 资金管理
自国家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央企业纷纷响应国家号召,走出国门到境外开展业务,其中工程服务业务占很大一部分。部分中央企业的境外工程服务业务通过统筹协调,科学施工,在全球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但是,随着境外工程服务业务的迅猛发展,也暴露出其境外业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央企业开始对过去近20年的海外业务管理进行反思,特别是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中国石化作为重要的中央企业,其海外工程服务业务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中国石化境外工程服务业务进行分析,试图发现中央企业境外工程服务业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降低境外工程服务业务资金风险。
中国石化境外工程服务业务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其服务市场已拓展到中东、非洲、美洲、中亚、东南亚等五大区域,目前在40多个国家执行项目,本文选取中国石化工程服务企业的相关数据对境外工程服务业务情况进行分析。
2010年以来,中国石化境外工程服务项目新签合同额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开始受国际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影响,石油行业投资萎缩,新签工程合同额大幅下降,但是境外新签工程服务合同额占其新签合同总额的比例随后却不断上升,至2016年末,境外新签工程合同额达到当年合同总额的34%。近几年,境外工程服务业务盈利能力仍不足。
境外工程服务业务资金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一方面是营业收入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是各企业加大了境外工程服务业务应收款项的催收力度。长期以来,由于境外工程服务业务市场竞争激烈、业主要求严格、所在国关系复杂等原因,资金管理难度相较于境内大幅增加。本文对中央企业境外工程服务业务资金管理进行了分析。
中国石化境外工程项目大部分位于中东、北非、西非、中亚、南美等国家或地区,政治、法律、经济环境均相对复杂,部分项目所在地人身安全甚至都受到威胁,所以从资金安全角度考虑,境外开户银行主要选择花旗、汇丰、渣打等国际银行。但是,因业务需要有些项目仍需选择所在国国家银行或当地商业银行,这些银行账户分布地域较广、管理难度偏大。因此,中国石化在境外资金管理上制定较为严格的制度,完善境外资金风险管控流程,通过严格境外资金集中管理、境外资金收支预算管理、账户双签、资金限额管理、超限额资金回流等制度,保障了境外工程服务项目资金总体安全、平稳运行。从总体上看,虽然资金收入较快增长,但资金总体安全。
境外工程服务业务部分企业资金回流偏少,主要是部分境外项目所在国法律和外汇政策限制较严格,资金进出受限,但更重要的是少数企业仅看重项目账面利润,对净现金流管理要求不严,研究不够,投入精力不足。目前资金回流境内主要通过分配利润、偿还借款或支付利息、支付服务费、支付租赁费及材料费等方式,其中以支付租赁费及材料费名义回流境内资金占比超过50%。部分企业或项目回流渠道相对单一,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境外项目所在国对资金汇出限制较多,二是部分国家政策变化导致设计好的回流渠道无法发挥作用,三是资金回流渠道设计本身存在缺陷,甚至部分企业在项目投标初期根本未考虑资金流入流出渠道。
2016年末,中国石化境外工程服务业务资金集中度在78%左右,总体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境外项目预付款按业主要求必须存放于境外指定商业银行;二是部分项目所在国外汇管制较严格,资金汇出受限;三是部分企业境外资金集中操作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税务风险较大。
在资金占用管理方面,境外工程服务业务应收账款余额从2013年末的77亿元增长到2016年末的84亿元,工程存货余额从2013年末的31亿元增长到38亿元,而同期受国际油价下跌、石油行业投资萎缩影响,境外工程服务业务收入从289亿元降至267亿元。境外应收款项增幅超过收入增幅,资金占用管理有待加强。
1)政治风险方面
目前,境外工程服务业务多处于中东、非洲等地区,部分国家政局动荡,项目的生产经营受影响较大。政局动荡可能导致当地货币贬值、预付账款和已开出的保付支票无法收回、银行倒闭导致存款损失,境外资产和资金受到严重威胁。另外,部分境外工程服务项目由于所在国实行金融管制,金融市场混乱,项目日常开支资金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解决,有的采取由员工休假时从国内借备用金购汇后携带入境,这种大量使用现金、外汇兑换渠道不正规、单人携带大量外汇过境存在被海关查没风险等问题,将对项目的正常运营及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2)汇率风险方面
部分境外项目所处国家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币值波动较大,部分境外项目由于业主要求等原因采用当地货币签订合同,项目收益受汇率影响较大。另外部分项目受外汇管制等原因影响,项目利润无法汇回,当地货币贬值产生大额汇兑损失。
3)担保管理方面
通过对中国石化境外工程服务业务的研究发现,个别境外工程服务项目在前期调研和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对项目风险认识不足,在未能充分识别风险的情况下提供了履约保函或完工担保,项目运营过程中对风险管控不到位,可能面临担保履约风险。
4)内外账管理方面
目前大部分境外工程服务项目采用内外两套账管理模式,外账根据当地法律法规编制,内账按照实际情况将按当地法律法规要求无法入账的成本费用也列支其中,作为内部管理使用,因此内外账之间存在差异。造成内外账资金支出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多数国家对劳工签证控制比较严格,相当一部分中方人员无劳工签证,有劳工签证人员发放的外账名义工资和内账实际工资存在差异;二是部分国家关系协调费、国内有关费用等现金支出不能在外账列支。
5)名义工资管理方面
目前,部分项目由于成本回收、避税等需要采用名义工资管理模式,中方外派员工在境外工程项目获取的工资收入为名义工资,需要上交公司,公司按照核定的工资标准重新计发工资即为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作之间存在差异。名义工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风险,一是部分企业长期将名义工资资金滞留境外,难以汇出,存在资金安全风险;二是在名义工资的使用上部分企业未做到收支两条线管理,名义工资资金的规范使用上存在风险。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中国石化为代表的境外工程服务业务虽然业务规模较大,但是收益率偏低,尽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境外资金管理机制,但资金风险仍然存在。对于境外工程服务业务资金管理,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境外资金收入较快增长,资金管理制度较为完善,资金总体安全。二是部分企业资金回流不足,回流渠道相对单一,部分项目初期资金回流设计存在缺陷。三是境外资金余额增加,资金集中度有待提高。四是境外应收款项增幅超过收入增幅,资金占用管理有待加强。五是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境外资金安全存在隐患。六是部分国家币值不稳定,汇率风险较高。七是个别项目对风险认知不足,可能面临担保履约风险。八是内外账资金支出存在差异,名义工资模式存在合规性风险。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对中央企业境外工程服务业务的资金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以期对中央企业境外工程服务业务的资金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1)坚持利润和现金流并重,更加注重资金安全,统筹境外工程投标策略
投标境外工程项目时,要调整传统意义上只重视合同额或利润的投标策略,投标境外工程项目要秉承利润和现金流并重,资产和资金安全第一的原则;同时,适当调整境外项目的考核方向,变重合同额为重资金流,变重利润为重资金回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将资金是否安全和能否有效回流作为首要参考目标,对一些政治风险大、资金进出严格受限的国家或项目,要尽量少参与,甚至不参与,或增加特殊保护条款。在同等税负的情况下,能签多币种合同的签多币种合同;能将结算资金汇回国内的尽可能汇回国内;能多争取预付款的多争取预付款;能争取调价条款的协商增加汇率和通胀保护条款。
2)坚持外账核算和管理并重,更加注重外账策划,统筹境外项目外账管理
从初步了解的情况看,部分境外项目对外账管理关注不够、投入精力不足,部分外派财务人员由于语言不通、对所在国会计政策不了解、法律环境不熟悉,工作重心多偏向于管理项目内账,对项目外账收支、利润、资产、负债等情况很少过问,基本依托境外所在国招聘的财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帐核算、管理和策划,自主管理成分较少,外账策划主动性不足,潜在风险较大。各中央企业参与或投标境外项目时,一定要投入更多精力,加大外账研究和策划力度。外账策划首先要建立在对项目本身的了解上,不分析项目自身情况,不了解项目外账损益及财务状况的所谓策划都是无本之末、无水之源。总体上,外账策划要在了解所在国及中国法律法规、理解所在国及中国会计准则、了解项目预计外账财务状况及损益情况的前提下,在遵守法律、遵循准则、遵从常理的原则下,统筹分配好单一会计年度、项目全生命周期、境外分子公司存续期收支及利润,统筹考虑好境外项目、企业自身以及最终母公司整体利益的关系。各工程服务企业要自我培养、自我加压、自食其力,积极组织境外项目外账核算、管理和策划工作,在符合所在国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外账收入准确化、外账支出合法化、外账利润合理化、税务成本最优化、资金渠道畅通化的外账管理模式,既节约成本,又能为所在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从而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3)坚持流入和流出并重,更加注重资金回流,统筹境外项目资金渠道设计
投标境外工程服务项目,资金进出所在国的渠道是否畅通至关重要,资金渠道设计的好坏不仅决定着项目能否按时启动,也决定着项目操作过程中资金能否有效供应,更决定着项目结余资金能否安全、按期、低成本回流国内。总体上看,资金渠道设计是否合理、畅通、有效,将从根本上决定项目的成败。项目投标阶段,应由投标主体牵头,各操作主体配合,组织多方力量,详细了解项目所在国海关、财务、金融及税务等相关政策,统筹规划好设备入关方式、报关价值、材料采购途径、利息支付渠道等,科学、合理设计资金渠道,确保资金进入顺利、流转顺畅、汇回顺当。资金渠道设计既要着眼当前,更要立足长远;资金渠道要尽可能分散,不能只局限于单一方式;资金渠道既要有支付租赁(折旧)费及材料费、偿还借款或支付利息、支付服务费等常规方式,也要安排利润分配渠道,尽可能减少审计疑问,降低审计风险。项目执行阶段,投标主体和各操作主体要密切协作,按照设计好的资金渠道统筹安排资金使用、流转及结余资金回流。一个国家有不同操作主体执行多个项目的,在不违反所在国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投标主体应妥善安排和使用不同年度、不同操作主体、不同项目的资金渠道,项目之间、操作主体之间能调配使用的调配使用,能跨年度使用的要跨年度使用,确保资金流转在合法、合规、顺畅的前提下,总体流转成本最小。
4)坚持集中管理和调剂余缺并重,更加注重资金效率,统筹境外存量资金调度
中央企业有时出现不同下属企业在境外同一国家执行项目,也有同一企业在境外不同国家执行项目,统筹调剂好中央企业同一系统内不同子企业在境外不同国家的存量资金对提高境外资金使用效率至关重要。一是要以跨国银行全球服务产品为依托,选择境外外汇汇入汇出相对自由的国家,搭建全球资金统筹运作体系,建立境外资金池,将部分境外项目及企业的结算款及结余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调度、统一监控,有效发挥境外资金池的“蓄水池”作用。二是对部分外汇管制比较严厉、资金进出严格受限的国家,暂时没有条件设立境外资金池的,可以考虑在不违反所在国及中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由总部统一协调,将在当地已开展业务子企业的闲置货币调剂给需要使用当地货币的其他子企业,最大限度提高整体资金使用效益。
5)坚持清理存量与压缩增量并重,更加注重源头控制,统筹境外资金占用管理
往来款项清理是控制资金占用的有效手段,对境外往来款项的清理清收由于地域、语言、法律等方面的原因相对于境内来说情况更复杂、难度更大。要对境外往来款项结构进行分析,找出管理重点,确定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按照谁经手、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清理存量应收款项、压缩新增应收款项,将催收压力传递到个人,真正下大力气压缩境外应收款余额,降低资金占用。一是在合同签约阶段,相关业务人员要高度关注境外合同术语选择,提高谈判能力,既要在合同条款中明确预付款和结算款支付时间、支付进度、支付比例,又要明确违约责任,对不能及时或按时付款的要提高违约金比例或选择退出,从源头上减少资金占用。二是在项目执行阶段,要加强与业主沟通,境外企业财务人员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结算资料,并及时提醒业主按时付款;如果超过付款期限一定期限仍未能收到工程款或业主故意拖欠的,要考虑是否可以先行采取境外中国公司多方抵债方式解决,必要时,要启动境外追账程序,甚至可以请专业境外商账追讨公司进行追讨。
6)坚持事前防控与日常管控并重,更加注重防患于未然,统筹境外项目汇率和担保风险管理
对境外工程服务项目,要实行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资金风险管控。一是在项目投标准备阶段,财务人员要与业务人员一起,测算项目收入、支出的币种结构,分析项目涉及币种的利率和汇率走势,识别可能遇到的外汇风险,合理制定项目签约主体及结算币种策略。二是在投标阶段,要与业主洽谈签署以美元、欧元等币值相对坚挺的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作为项目工程款的支付币种,提高美元或者人民币合同额比例。三是在项目报价或合同签订时,必须考虑将物价调整及汇率风险因素纳入概算报价。同时,要在合同中增加汇率保障条款,对应收账款因当地币贬值所带来的损失,可以根据合同中的汇率保障条款,向业主要求补偿。四是对于需要提供母公司担保的境外工程项目,要严格风险审查,评估风险敞口。除对项目本身进行深入风险分析外,还要将项目所在国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合作伙伴资信水平等因素纳入考量,对于政局动荡、游行罢工频繁、合作伙伴财务状况不佳的,要谨慎提供履约担保,尽量降低提供担保的母公司层级,将担保风险控制在下级子企业,防止担保风险蔓延到央企总部。要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全程跟踪担保业务情况,动态分析担保风险,在担保到期或失效时,及时办理撤销手续。五是对于以汇率风险较大的小币种结算的境外工程服务项目,要最大限度控制小币种货币资金余额,积极研究制定小币种汇率风险防范措施。要提前制定好汇率风险防控预案,有关财务资金人员要紧盯所在国货币市场波动及汇率变化情况,及时收集当地政策和市场信息,务必做到超前谋划,提前预警,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要在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