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侧深施肥(亦称侧条施肥或机插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中的施肥方法,并与培肥地力、培育壮秧、肥料类型、水层管理、栽培密度、病虫防治、农业机械、气象等综合因素相结合、成为一项可促进水稻生育、增强抗性、省工、省费用、减轻水质污染、降低成本的稳产高产技术。
侧深施肥技术是在全层施用基肥、表面追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60年代在研究基肥全层施肥技术后,开展球肥深施试验,由于不能与机械配合而未能大面积推广。1994年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引入水稻侧身施肥机并试验成功,开始在生捏大面积示范应用。1994年全省运用侧深施肥技术达33.3万公顷,增产稻谷6000万公斤,节肥6000多吨。黑龙江垦区与1996年在部分农场进行试验示范,1997年已配插秧机侧深施肥装置2000多台,推广面积3.33万公顷,目前,黑龙江农垦总局已把侧深施肥技术作为水稻生产的重点推广项目。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供试土壤地力指标
本实验于2013-2014年在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浓江农场科技园区进行。供试土壤为草甸白浆土,土壤及本地力水平为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5;速效磷19ppm;速效钾143ppm;速效氮232ppm; 速效硅2100.1 ppm。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磷酸二铵,含N18%、P46%;氯化钾,含K2O60%;云天化;奥宝;补克博士各品牌水稻专用肥。
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31”,主茎11片叶。
1.3 实验设计
采用大田试验法,完全随机排列,各处理面积4050m2,无重复,各处理单排单灌。试验设计5个處理,各处理田间管理相同。常规和农场配方肥氮肥:纯氮用量7kg/亩,按基:蘖:穗肥=4∶3∶3施用;磷肥:P2O5用量3kg/亩,100%基肥;钾肥:K2O用量4kg/亩,50%用作基肥,50%用作穗肥;具体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方法见表1。
1.4 调查项目和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每个处理设3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为1m2,调查株高和单株分蘖动态,秋季收获时每个小区取3个点,每点1m2,进行考种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肥料对株高的影响
由实验可以看出个处理间肥料的不同对水稻株高有影响。在相同时间内随着肥料的不同,植株高度也有很大的不同。以处理云天化的株高最高,浓江配方肥的株高最低,此外侧深施肥技术对于株高的增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2.2 不同肥料对单株分蘖的影响
从实验可以看出,肥料的不同水稻最终单株分蘖数同时增加,各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处理4的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侧深施肥技术对于提高水稻分蘖率有显著的影响。
2.3 各生育时期情况
在水稻生育前期4月上旬出现持续性低温寡照,对水稻播种不利。5月插秧期、返青期气温高水稻生长较快;6月份分蘖期雨水较大,分蘖迟缓,导致水稻缺叶现象;7、8月温度高水稻长势良好。8月中、下旬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出现长时间低温多雾天气、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有一定影响,而且导致各个处理普遍发生细菌性褐斑病和褐变穗。其间由于缺叶现象,各处理生育时期有明显提前,分蘖期、抽穗期比历年早9天,成熟期比历年早7天左右。
各处理的产量性状变化详情见下表,由表可以看出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都随着肥料种类不同而不同。在北大荒肥料产量达到最高,为695.01kg/亩,云天化最低,为480.32kg/亩。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的产量有显著提高。
3 结果与讨论
3.1 侧深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3.2 在选用肥料时尽量选用距离本地位置较近的品牌肥料,最好有针对本地块的测土配方肥料。
3.3 因为浓江测土配方肥属掺混肥料,颗粒大小不一,这在施肥时会造成钾肥下沉现象,导致施肥不均匀,作物长势不齐。
3.4 浓江农场侧深施肥试验时第一年进行,对于洋马-vp6D侧深施肥插秧机的使用及改进还有待提高,并且此种机械的侧深施肥装置对于水整地要求尤为严格,沉淀不佳会造成划不成沟或者施肥后掩盖不住的现象。由于本地区农户地块都较大,沉淀时期把握不准,这对于侧深施肥技术以及机械的推广是一种阻碍,建议改进。
(作者单位:156335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浓江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