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本的成功主要在于其深刻的主题,而作品的立意往往决定了作品的价值。戏剧的主题是骨架,若没有吸引观众的故事,如人没有了肉的质感,很难赢得观众的审美欲望。所以戏剧不仅要故事好看、人物和主题鲜明,还要对人物有准确和深入的描写。写戏要写好故事,写出人物,写出人性,要有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戏剧创作 剧本 立意 选材
剧本的立意是一个作品的灵魂。但是,立意要靠艺术形象说出来,而不是作者站出来论述哲思与理念。所以,戏剧故事成为表现立意的重要载体,立意的魂要附在故事的肉体上。一部剧本的成功离不开深刻的主题和丰满有趣的故事。
一、剧本是否成功在于主题
作品的立意决定了作品有无价值。有人说,戏剧的根本属性是娱乐性,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思想和内涵。事实并非如此,艺术有娱乐的功能,但不可否认它的思想性的使命。而且即便在娱乐之余,我们也需要看到艺术美感与生理快感的不同层次。台湾作家龙应台说,文学艺术的功能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即一般人看事物只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它深层次的东西。而文艺工作者应该看到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观者看到现实背后、贴近生存本质的客观存在。这有着理性的深刻,也有着直觉对“美”的感悟。
以近年来比较火的校园戏剧《蒋公的面子》为例,该剧不仅走出了校门,而且全国商业卖票巡演百余场,场场爆满,其现象一度成为热门文化事件。有人称该剧“撕破了当代话剧界的面子”。许多文化工作者会问,一台“90后”编剧、“80后”主演、成本不足5万元的学生话剧缘何反响如此大?笔者认为,该剧的成功就是因为这个戏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该剧写的是时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蒋介石请教授们吃饭,受邀请的三位教授面对邀请究竟去还是不去的复杂心态。最难得的是,青年作者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特殊的题材,并对人物进行深刻而生动的刻画,把人格独立与权力崇拜之间的冲突、知识分子自身的两面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解剖。客观地说,编剧是个大三的女学生,技巧并不老到,舞台装置又简陋,演出也很粗糙,但是观众都可以包容。这就告訴我们:当戏剧面对观众时,作品“说什么”很重要。以向远方编剧、郭小男导演的话剧《韩信》为例,《韩信》是写韩信之死的故事。韩信的命运在后人眼里充满着戏剧性。韩信之死,以及吕后和刘邦如何杀韩,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作者却并未停留于此,而是把眼光和笔墨集中于萧何身上,作者写了韩信毁灭之际的萧何。所以,我们的创作要建立在独特而深刻、富有价值的发现和感悟的基础上。
二、故事对于剧本的重要性
著名导演黄在敏先生说,他排戏选剧本时,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一是有意思的故事,二是深刻而尖锐的矛盾冲突,三是一个或者几个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而所谓的立意或主题,不论如何隽永、深刻,都是依附在戏剧故事、矛盾冲突和人物的身上,通过它们展示在舞台之上。一部舞台剧,如果没有能够吸引观众的故事,观众凭什么坐在剧场看它呢?戏剧如果没有了冲突,就失去了戏剧自身的艺术魅力。若戏剧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那些人物角色的行为也会缺乏深刻性和独特性。以黄定山导演的话剧《我在天堂等你》为例,该剧是根据裘山山小说改编的,讲述了一个家庭两代人的情感纠葛及两种思想、观念的差异和碰撞。老将军欧战军得知女儿闹离婚,召集了众儿女参加家庭会议。两代人因观念不同,引发了激烈的冲突。欧战军一时激动,突发心肌梗塞猝死。老伴白雪梅面对儿女们对自己身世之迷的追问,讲述了她与欧战军战火中的爱情与婚姻故事以及儿女们复杂的身世。从父辈无私的情怀中,儿女们也看到了真正的信仰、理想和信念,思想得到了升华。这些尘封的往事在老人缓慢安详的叙述中带来了崇高的美感。全剧悬念迭起,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历史与现实相互交错,把历史的荣光和当代复杂的现实生活问题融入一起,把两代人的困惑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并凸显出一种精神的光辉。该剧公演后,荣获二十余项全国戏剧舞台大奖,囊括了国内戏剧艺术的重要奖项。这些都说明,剧本故事的编织很重要。
因此,写戏不仅要写出深刻的主题,还要写好故事,写活人物,写出人性。
(作者简介:贾期凯,男,山东省莒南县文化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戏剧创作与研究)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