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存在多年的自行车棚因太老旧“下岗”了,学校准备重建新的大车棚。因建设需要,学校教学楼东侧原自行车棚处的北院墙被推倒。一日,我跨过拆墙倒下的还没清运的碎砖,向学校的后面走去。原先清水碧碧、鱼虾欢腾的小河,现在近乎干涸。站在仅剩排污作用的小河边,我不禁浮想联翩。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夏天,一段值得回味的往事再现脑海。
一九九三年秋,我在某中心小学教五年级语文兼任班主任。那时是五年制,和现在不一样,还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考不上初中,有一定的升学竞争。领导都是将“能力过硬”的老师安排在毕业班“把关”呢。领导器重,岂能怠慢,唯有认真。班风好,学风才能好;学风好,才能出成绩。在班级管理中,有一个小调皮很快显现,让我“头疼”不已。他叫张晓明。虽然我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教育他,他依然恶作剧频出。我感觉“对付”他已经要“江郎才尽”了。
一九九四年四月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忽然有个学生到办公室报告说:“老师,张晓明的头破了。”我大惊,连忙跑到教室,发现张晓明满头满脸都是血,非常吓人。见此情景,也顾不得问清缘由,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家”(当时的校内都有宿舍,距离教室很近),拿起一条新买的毛巾,推起自行车到教室门前,将毛巾往张晓明头上一捂,把他抱到自行车上,一路狂蹬向医院奔去。到了医院,医生说其实问题也不大,只是头上血多。清洗包扎后,我和张晓明都轻松了起来。他看到我满头是汗,衣服上沾有好多血迹,一副狼狈相,显得有点愧疚地说:“石老师,对不起。”我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把他抱上自行车,回校了。
时隔不久,大约是五月,正逢复习迎考的关键时刻,我因身体不适请假休息。忽然有一天下午两点左右,“家”旁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同时门口传来了我班孩子的声音:“老师,我们可以进去吗?”我答应了一声,六七个孩子一拥而入,为首的“捣蛋虫”张晓明手中拎着约斤把重的一条鲢鱼。孩子们一个个衣服袖子、裤筒都卷得老高,满头、满臉、满身都是水点、泥点,“逮鱼摸虾”相十足。我惊奇地问:“你们干吗呢?”张晓明此时还有点气喘吁吁,说:“老师,我们几个在学校后面的小河里用脚搅来搅去,将水搅浑了,鱼被呛了出来。可惜就这一条大点的,给你补充营养,妈妈说你是为我们累的。”望着眼前的这群“捣蛋虫”,我真是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师生情深,无须多言。只是训斥了他们以后不许做这么危险的事情。
奇怪,从那以后,张晓明逐渐变得不捣蛋而且爱学习了,这点真是值得我这个即将“江郎才尽”的老师欣慰的。
当年河边的小树苗,叶子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现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难忘那个夏天那群孩子泥头泥脑的模样。初夏的微风很是凉爽惬意,对着小河和大树,我回忆着,久久地站在那里不愿离去……
作者简介:石锦,江苏泗阳人,现为一学校校长办公室主任,泗阳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多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在《中国诗歌网》《新华日报》《宿迁日报》《宿迁晚报》《淮阴日报》《淮海晚报》《江苏教育报》《辅导员》杂志、《孩子天地》杂志、《少先队》杂志等中央、省、市级各类报刊发表教育评论、诗歌、散文等500余篇(首)。
(特约编辑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