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研究

2018-04-13 09:28栾福鑫
中国市场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危机管理政府职能

栾福鑫

[摘 要]文章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政府职能;公共危机事件;危机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2.089

1 提升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政府是我国重要职能机构,承担着管理、引导、服务等多种职能。为了给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政府强化危机管理能力,做好危机预防、监测、管理等工作,将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降低危机引起的损失,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贯彻政府的职责。

2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危机管理意识薄弱

在我国古代就提出了危机思想,劝诫官员和百姓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比如《左转·襄公十一年》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以及《治家格言》中“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都强调要树立危机意识,做好预防管理工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过于注重经济建设,反而忽略了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要性,难以及时管控危机。一旦危机爆发后,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错过了最佳管控时机。

2.2 缺少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并未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机构或体系,容易存在管理缺失的问题,难以保障政府的危机管理效果。例如,以“天津港爆炸事件”为例,当危机发生后,并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处理,而是采用临时领导小组的管理模式,难以制订有效的处理与操作方案。同时,这种管理体系缺乏统一性、协调性,使得危机处理效果受到了影响。[1]

2.3 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政府危机管理工作的基础,促使政府人员按照法律标准执行工作,当受到阻碍时,可以按照法律标准进行处理,确保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但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在进行危机管理时,过于注重“人治”,由领导来划分各部门的职责,难以保障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4 危机管理资金不足

政府在进行危机管理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保障政府职能、社会职能的实现。但在实际管理上存在严重的危机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率低、危机管理投入少等,不利于政府正常开展危机管理工作,加重了危机程度。

3 提升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对策

3.1 强化危机管理意识

政府通过强化危机管理意识,有利于做好危机防范工作,尽可能降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对此,应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实施:一是各级政府要认识到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要性,了解危机带来的影响。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和类型,并不断调整政府管理决策,做好相应的防范、处理方案,更好地应对危机。二是我国政府将管理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发展上,缺少相应的危机管理氛围与环境,尚未形成良好的危机管理习惯,使得监管效率受到了影响。因此,政府应创造危机管理环境,各级政府要及时了解自身发展实际,定期、定时开展危机管理专题会议、危机案例分析会议、危机预防与处理会议等。有利于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强化其管理能力。三是政府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将危机管理培训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发展计划中:一方面可根据战略要求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危机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对培训结果进行考评,了解存在的不足,并進行相应的教育与管理,确保人才培养效果。同时,政府应以每月1日为周期,由政府工作人员对危机管理情况进行探讨与交流,有利于预测危机发展趋势,并进行管控,从而将危机隐患扼杀在萌芽中。另外,还可进行相应的演习活动,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危机处理能力,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做好相应的准备,不断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2]

3.2 健全危机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应健全危机管理体系,发展国内协同管理、国际协作相结合的模式,共同对危机事件进行处理,以保障危机管理效率。第一,在国内协同管理方面,应发展区域协同管理和地方协同管理两种模式。区域协同管理由各个地方政府组成,可充分整合政府资源,共同对危机进行处理,以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地方协同管理主要为地方政府和地方社会共同管理,由政府搭建管理平台,医疗行业、教育行业、卫生行业以及社区、街道等参与管理,从而发展多级网络管理体系,实现全面管理、全面预防,确保管理效率。第二,国外协作管理主要是借助国际力量来处理重大危机事件。虽然各个国家的思想意识存在差异,但在危机管理的态度上是一致的,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撑,以降低危机的影响。比如我国的“汶川地震”、日本的“福岛地震”等,都通过国际协作来进行管理,为当地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救灾资源。另外,还有利于各个国家共同制订危机处理方案,提高危机管理效率。

3.3 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不断提高了立法工作的重视程度,使我国的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例如,在“SARS事件”上,我国政府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领导部门、处理原则以及各项制度、要求等,为处理“SARS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在应对地震、洪水、火灾等方面,也先后出台了一些法律体系,包括《消防法》《防洪法》等。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危机事件也向复杂化方向发展,现有的法律体系难以满足政府的实际需求。还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法律建设力度,根据危机爆发的原因、形式、影响程度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各级政府可以按照法律标准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危机管理。同时,还要根据实际危机情况来划分政府职责,既可以提高政府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又为后续追责提供了便利。

3.4 设立专项危机管理财政

财政是保障政府危机管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重要的管理手段,一旦出现资金不足时,政府的职能难以有效运转,对危机管理效果会造成影响。因此,要求政府设立专项危机管理资金,健全全面预算体系,对各项支出项目进行编制,确保资金充足率。同时,政府要加大预算管理力度,严格监管预算执行过程,避免出现随意性、盲目性问题,不断提高资金利用率。另外,政府要健全战略储备金,对储备金总量、资源目录、资源数量、资源种类等进行记录、保存、管理,一旦发生危机时,便于及时调用,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4 结 论

综上所述,提高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此,要求我国政府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健全危机管理体系,加强法律建设力度,设立专项危机管理资金,以保障政府的危机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庆浩,薛中娴.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J].经济视角(下),2011(8):145,148-149.

[2]柏芳平.论我国乡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危机管理政府职能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探析
论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尝试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问题研究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实践工程咨询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