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洁
最近有好几个家长问:我的孩子害羞、不自信、不敢表达,该怎么办呢?我很理解家长的担忧,因为这些所谓的“内向的孩子”通常更少有表达的机会,更少得到别人的认可,更少参与到活动中,甚至很难有机会让别人关注到自己的优点。所以,内向的孩子似乎会缺乏优质资源和社会认可。
真的需要去改变孩子吗
我教的好几个孩子都被归为“内向”,真是不爱说话,总是处于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也很少与他人沟通,常常呈现“一问一答”的状态,没有表达的欲望。这样,家长们自然会产生担忧,希望孩子变得外向。
对爸爸妈妈说:事实上,大部分家长希望内向的孩子改变,都是出于爱。但是我并不觉得孩子需要去改变,也不认为家长需要被教育。没有谁规定一个聪明、优秀和正常的孩子就应该能说会道、大方健谈和积极举手,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内向的孩子内心具备多强大的生命力,他的脑子里究竟装了多少奇思妙想。我觉得孩子需要欣赏和尊重,以及一些个人空间。另外,如果社会认知更多地趋向于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不把内向看作是一个问题,也许那些家长就不会那么焦虑,也不会把焦虑传达给孩子了吧。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别人的评价有多重要
其实我小时候就“深受其害”:恰好,我也是一个很内向的人。那时候的感受是,周围的人好像都同情我的父母,满脸写着:这孩子怎么这样呢?而我还小,也真的开始相信自己有别于普通孩子,有一种被击败的感觉。
久而久之,我就学会了用傻笑掩饰我的尴尬,或者代之以冷漠,尽量不和别人交往。而且,在我开悟前的那些年里,我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做任何事情都非常在意结果,生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好像生活的意义就是证明自己的价值。如果别人不认可或不在意,对我的打击就非常大。
对爸爸妈妈说:内向的孩子最希望的就是别人不觉得他有问题,能给他一些善意的微笑。说到底,就算他内向,可是他并没有妨碍任何人。其实,不爱说话,不善于表达,并不代表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是一片空白。
内向的孩子在想什么
我注意到很多所谓内向的孩子都爱看书。家长可能不清楚,对爱看书的孩子而言,打开一本书,就好像是展开了一场冒险,那是一种生命体验和生命力加倍的感觉。那时候,我时常反复地看一本书,然后激动万分地想着自己经历那一切的感受,我会在脑子里和书里的人对话。后来我独自去过很多地方旅行,都是为了去验证当初在书上看到的东西。对我而言,这种想象的美好远胜过任何形式的聊天。我也注意到很多所谓内向的孩子,都很反感别人说“打个招呼有什么好害羞的”或者是“来,你也唱一个”“你看人家都能大声的说”“你说呀,你好好的说呀”。
对爸爸妈妈说:孩子说话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他们说話,是因为他们想表达观点和情绪,这一切都应该和“我”的主观意愿相关。如果连说话都听别人的要求、指令、意愿或者是希望,不觉得孩子很可怜吗?其实成长并不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这就是一个自我和社会的拉锯战,他们会逐渐在很多事情上妥协,做父母的实在不必在内向这件事上去逼孩子妥协,因为往往会适得其反。当你觉得这件事是一个问题的时候,那就才会成为一个问题。
怎么对待那些内向的孩子
当有人在孩子面前说他不爱说话,或者不大方的时候,你选择去维护孩子的尊严,他会更感激你;当你着急他不肯积极发言的时候,试着陪他一起安静地感受这个世界,会感受到他更强大的生命力;当你给孩子一个选择成为内向的人的权利时,你得到的是他对你更深的信任。与其着急去改变他,为什么不把这个精力放在了解他上呢?很多内向的孩子对爸爸妈妈可是有说不完的话,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把他对你的敞开心扉当作父母的特权,反而高兴他对别人的惜字如金呢?
对爸爸妈妈说:也许,你应该努力的,不是急于把孩子变成被社会主流认可的人,而是要和他站在一起,让周围的人明白世界因我们的不同而精彩,每个人都有选择成为不同类型的人的权利。一个从小被尊重和善意对待的孩子,即使再内向,也具有让人愿意靠近的温和气质,因为他感受到了被人温柔对待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