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小学一线教师因为“科研”二字的“高大上”往往选择避而远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无非就是不知道研究什么,如何进行研究,如何总结成果。笔者认为,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教师可以尝试从“小”开始,循序渐进,慢慢打破科研僵局,并逐渐形成科研氛围。这里的“小”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小学教师教科研的对象与“小”有关,要么是小学阶段,要么是小学生,要么是小学校园。也就是说,对于科研对象来说,把与工作服务对象无关的对象纳入研究对象,其实都不具有实际意义。这一步就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把中小学的研究对象准确定位在工作岗位中,也让大部分教师明白了自己选择课题时候的范围与范畴;二是在小学背景下,选择对一线工作有实际意义的、自己感兴趣的小课题进行研究。那么,如何从“小”开始做好科研工作呢?
平时所说的科研可分为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按照1944年库尔特·卢因首次提出的说法,行动研究用于描述制订计划、实地调查和贯彻执行的过程,是指教师或研究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对于小学教师而言,行动研究往往最具有实际意义。笔者认为,行动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多种行动策略中,选择较为优化的一种行动并加以证实。也就是说,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行为中进行优化选择,或者做出否定和肯定判断,而这些行动研究方向往往是从小行动当中挖掘出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教师批改试卷的时候是记正分还是负分?这个问题实际上做教师的每年都碰到过。那么,选择哪一种更加科学,或者说更加符合工作的实际需要呢?这个小问题触发之后,往往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方式得到证明。比如,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计正分一组,计负分一组。然后,通过时间、准确率、反馈度等数据对比,得出最后的结论,证明计正分与计负分的优劣势各在哪里。这一过程就是十分实用的科研过程。一线中小学教师也有涉及部分理论研究的,比如,廖志文老师主持了一个课题叫《小学“第二生活科幻画”校本教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在这一课题当中,他针对前人对“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纳入“第一生活”这一理论做出了总结与归纳,同时在课题研究中提出自己关于“第二生活”的概念与理论系统,并将“第二生活”理论与儿童科幻画联系起来,建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方向。在此课题中,他必须通过课题研究从已有理论中提炼出自己关于“第二生活”这一理论的支撑。然而,无论是哪种研究,最先都要寻找到问题的价值所在。如何准确发现并挖掘到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研究方向呢?在平常的教科研工作中,比较有效的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问卷调查中遇到的困难
举例1:在东莞市2017年200多名新教师培训会场中,笔者现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结果当中可以发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经过梳理与分析,往往能成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比如,以下两项调查结果的反馈:
针对以上两项的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有意识地对选择答案人数最多和最少的那一项进行现象背后的分析,再结合实际工作环境,就能提炼出两个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①《小学新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②《基于“微格”研训环境下,新教师课堂观摩方式变革的研究》,以上例子说明,从小调查问卷中往往能发现有实用价值的课题。
举例2:在学校实施课外阅读评价时,往往需要相关教师出大量的阅读测试题。有一天,一位老师就诉苦:课外阅读考核的题目出题量太大了,简直是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而且出错率还很高。笔者问她有这样想法的老师有多少?她说几乎是所有老师都希望能从中解脱出来。于是,我们逐渐萌发了一种想法——如果有一种工具能够在推进学校课外阅读中,提供“读什么”“如何读”“读得怎样”等一系列解决方案,那么,实用意义就非常大了。于是根据这一命题,我们确立了开发课外阅读“云架构”评价平台的想法。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一个服务于广大学生、教师、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的课外阅读全方位评价平台就研发出来了。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云架构”评价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在成果推广中获得了大量一线老师及学校管理者的认可。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云架构”评价平台的研究与开发》的研究成果 (域名为:www.ydpjw.com)
以上案例说明,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小困难,往往也能发现有实用价值的大问题。
2.从大到小,以小见大。在急于追寻课题研究方向,而又暂时无法理清思路的情况下,还有一种课题选择法,就是选择从国家、省市宏观教育方向指导下,结合自己从事的专业与班级选择与上层设计大方向相关联的小课题进行研究。比如,根据现有国家教育指导思想,省市教育焦点问题,结合学校教育特色等宏观设计的“大”课题层面,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找到相对应的“小”课题。
课题方向选择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对课题研究过程中一些小细节的关注,而这些小细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资料整理。一般建设采用电子文件夹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四大类型;按照时间排列法,也可以采用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分类,如:立项文件夹、开题文件夹、实施文件夹、结题文件夹、申报文件夹、推广文件夹,等等,当然,也可以两者结合。课题资料最需要收集的除了参考文献之外,在实施过程当中,细小的证明材料往往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支撑。
比如,一个学校辅导员组织一批班主任成立了一个课题组,研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在建立课题组资料库时,一些能够反映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就要细心保存下来。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前后对比,不同年级对比,从而获得相关的数据,这些“小”资料在研究过程当中是极具证明力度的。
课题研究的最后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所以教师能否将自己所做过的工作规范、系统、通顺地表达出来,是需要其具备相应的文字表达功底的。刚开始时,许多教师对撰写论文是十分抗拒的。此时,不妨适度降低写作的难度,从“小”开始。一般来说,行动研究成果文字的呈现方式,从小到大排列为:叙事——反思——论文——课题。可以先建立自己的博客、公众号或者平台,在上面发布一些教育叙事类文章,当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将反思进行归类,梳理出论文和课题成果来。笔者认为,练习撰写能力最好的途径还是从“小”开始。在教育叙事——反思——论文——课题这一过程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往往也来源于教育“小”叙事。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科研的“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科研价值的“大”和“广”,只要一线教师在进行教科研时能够注重挖掘“小问题”“小细节”“小成果”,那么,一线中小学教师就会在教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