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良好心态对运动状态的影响浅析小学短跑教学的心理元素

2018-04-13 09:24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3期
关键词:心态状态心理

杨 赟

(南昌市濠上街小学,江西 南昌 330009)

短跑属于小学体育阶段非常重要的田径运动项目,尽管其对运动条件的要求并不高,但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要想提高成绩,仅仅提高学生的技战术素质和体能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强化训练。心理训练日益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板块,通过融入心理训练帮助学生在运动和比赛过程中形成良好心态,既是丰富体育教学实践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客观需要。

1 运动心态对短跑项目运动状态的影响分析

1.1 短跑运动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

在小学体育短跑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在参加短跑训练或者比赛时会出现心理紧张状态,具体表现为肌肉紧绷或者想要小便,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心理状态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1)淡漠心理。即对训练或者比赛持消极抵触心理,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拼搏意志,参与短跑时技术动作失去节奏,甚至会中途摔倒,肌肉整体处于紧张失活状态。(2)盲目自信心理。即过分相信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体能素质,对训练和比赛的困难性和复杂性没有形成清醒认识,导致兴奋过度、盲目乐观,一旦出现技术动作的失误,则会束手无策、动作失调,情绪迅速崩溃。(3)惧怕心理。部分小学生有着比较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过分渴望获得荣誉,将短跑项目看作获得个人荣誉的重要途径,从而给自己造成过重的精神压力,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思想包袱重,顾虑多,内心焦虑惶恐,波动比较大,因而严重影响了技术动作。

1.2 短跑运动中学生良好心态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短跑项目由于参与强度大、时间短以及竞争激烈等,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提升运动状态、优化运动成绩会产生显著效果。很大程度上,学生心理状态的好坏对最终短跑成绩会产生决定性影响。随着小学短跑教学和训练手段的日益进步,影响学生短跑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有运动技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短跑项目在学生技术和体能因素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心理状态就成为影响最终成绩的决定性因素。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升学生运动状态的重要保障,能够使学生进入适度兴奋状态,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绪投入到短跑训练或比赛中,进而获得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感和协调性。良好心理状态是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短跑技战术动作的重要前提,从心理学家对影响青少年比赛成绩因素的调查分析发现,由于心理状态问题导致青少年运动成绩欠佳的占比达到了70%以上,而由于技术准备和训练水平环节出现问题的占比仅为20%。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调节和支配大脑活动,从而不断在脑海中闪现标准的动作过程。此外,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学生在短跑运动后迅速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短跑运动中,学生比较容易表现出神经性疲劳,比体力疲劳的恢复难度更大,而在心态放松的前提下有利于学生精神迅速恢复到放松状态,从而迅速恢复。

2 小学短跑教学心理元素的训练策略

心理状态对于小学生短跑运动能力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心态是确保学生正常发挥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重要前提,也是帮助学生迅速从训练或比赛后的疲劳状态中恢复的基本保证。因此,重视小学短跑教学实践中学生心理元素的作用,正确认识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认真完成的教学课题。

2.1 培养学生短跑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大部分体育教师过分看重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技能教学、轻兴趣培养的普遍现象。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才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传统短跑教学中枯燥且单调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短跑运动产生抵触心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心态也就无从实施。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加强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短跑运动的兴趣和参与激情。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玩好乐的天性,创新教学方法,丰富短跑教学形式,在日常教学训练中更多地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方法。如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全面体会短跑运动的乐趣。在训练学生起跑反应和加速能力时,设置“看谁反应快”的游戏;在训练学生抬腿要领和跑步速率时,设置“触棒比赛”的游戏;在训练学生快速跑时,设置“行进间追拍”的游戏。同时,在短跑教学中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的进步能进行及时地表扬,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能进行巧妙地指正,多对学生运用鼓励性教学语言。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短跑运动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运动心态的基础。

2.2 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大部分体育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学生在短跑项目中个人能力的差异性,往往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尺进行短跑的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并定位自己,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短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情绪的变化,并能够按照他们的实际能力制定合适的任务目标,为每一个学生创造积极的成功体验,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学生在日常训练中不断获得能力上的进步,即使短跑能力并不是顶尖,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进而不断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如指导身材偏胖的学生多进行力量练习,安排身材瘦弱的学生多进行起跑灵敏性练习,使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运动优势,从而正确评价自己,形成良好的心态。

2.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由于短跑项目具有参与强度大、时间短以及竞争激烈的特点,学生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比较容易表现出惧怕心理或者盲目自信的心理,在心理上背上想赢怕输的包袱,进而出现注意力分散、心理亢奋或紧张、技术动作失常等问题。因此,短跑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会学生建立正确的自信心理,既不因为怀疑自己能力而产生惧怕心理,也不因为过度自信产生轻视心理,是非常必要的。

在短跑训练中,教师要给学生心理暗示,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即是成功,忘掉训练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干扰,全心全意想着完成自己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技术动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体能素质。同时,教会学生采用一些自我暗示手段,如减慢呼吸频率等,从而调解快速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张心理。此外,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利用周围环境增强自信心的能力,如在跑步过程中向周围同学挥手致意,引发他们的热烈回应,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紧张心理,还能够进一步增强自身气势。因此,培养学生在短跑项目中的自信心,是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运动心理,形成良好运动心态的重要手段。

2.4 强化学生意志品质训练

强化学生体育运动中意志品质的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心理的抗压能力。教师可以先从学生思想层面入手进行意志品质训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可以通过一些优秀运动员事例进行相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教育他们在体育场上要拼搏到底。当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情绪波动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和鼓励的手段,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帮助他们建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教师还应该提升学生心理稳定性素质,小学生表现欲望强,在短跑过程中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心理稳定性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态的重要心理元素。在学生接触短跑项目初期,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对短跑项目的兴趣,在其后训练中逐步提升训练难度和强度,不断提升学生适应能力;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会学生通过调整呼吸、语言暗示以及自我调控等手段培养心理稳定性;教会学生正确的放松方式,如在训练前听听歌曲、参加游戏或者稍作休息,消除自己的紧张状态,保持稳定的心态。

3 结 语

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在心理水平上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较好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容易在短跑运动中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进而影响到运动状态和最终的成绩。因此,在短跑教学中进行科学和深入的心理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不断创新短跑项目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短跑兴趣为切入点,重点强化学生自信心、意志品质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心态。

参考文献:

[1]刘涛英.浅析小学生短跑训练中放松技术的方法与手段[J].体育时空,2014(7).

[2]王兴华.合理利用短跑教材升华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价值[J].青少年体育,2014(3).

[3]罗子荣.体育教学中短跑技术与心理因素关系的实践论[J].中国学校体育,2012(S2).

猜你喜欢
心态状态心理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心理小测试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心理感受
做谦逊的人
智珠二则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