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辽宁省泉眼沟硅灰石矿地质成矿条件

2018-04-12 10:06董颖胡越朱德奎陈毓翯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6期
关键词:硅灰石

董颖 胡越 朱德奎 陈毓翯

摘 要:吉黑褶皱系构造隆起带的南缘,是我国硅灰石矿主要的成矿带之一。通过深部找矿,在辽宁省泉眼沟发现特大型硅灰石矿床。区域内矿体赋存于古生界富拉堡子岩组硅质大理岩中,多呈层状、似层状。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分析,该硅灰石矿床属层控接触热变质型矿床类型,成矿作用与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关系密切。

关键词:泉眼沟;硅灰石;吉黑褶皱系

中图分类号:P61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6-0185-02

泉眼沟区域地质和找矿程度相对较高。自70年代以来,地勘单位在该地区开展了1:20万区调、1:5万区调的普查和详查工作。本区成矿带与闪长岩岩体有关,地层层序上与上覆变粒岩密切相关。推断赋矿层在走向和倾向上有一定程度延伸,预测深部巨大的资源潜力。

1 泉眼沟区域地质概况

泉眼沟区域处于吉黑褶皱系成矿带的南缘,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硅灰石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Ⅰ)华北断拗(Ⅱ)下辽河断陷(Ⅲ)法库断凸(Ⅳ)内。

区域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变质岩系及中生界侏罗系、侏罗~白垩系、白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

区域褶皱构造以调兵山复背斜为主,褶皱地层为下古生界富拉堡子岩组。断裂构造主要是北北东向。

区域内的三叠世早、中期的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与硅灰石成矿关系密切,呈岩株和岩席状沿背斜的核部从西向东依次侵入,形成了串珠状分布的东、西两条成矿带。在侵入岩体的接触变质作用下,促使富拉堡子岩组中含硅质的大理岩成矿。

2 泉眼沟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特征

矿区地层属古生界富拉堡子岩组,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东部。岩性为硅灰石化方解石大理岩、方解石大理岩、角闪二长变粒岩、黑云二长变粒岩和黑云二长浅粒岩等。勘查发现硅灰石化大理岩赋矿层的残留体,呈断续带状产于闪长岩中,研究分析三叠世早、中期侵入岩作用,破坏了地层的连续性所致。

2.2 岩浆岩特征

该区内岩浆从印支至燕山期频繁活动。印支期侵入的高力沟单元闪长岩沿调兵山复背斜核部,呈岩株状侵入于下古生界富拉堡子岩组中,这是与硅灰石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岩体,它常含硅灰石化方解石大理岩捕虏体和变质辉长岩包体,泉眼沟矿区东成矿带的分布范围和各矿化带的产出规模均受其控制。

2.3 构造特征

矿区内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简单,单斜层产出。区内有一条喇嘛山断裂,北西走向,对硅灰石矿化带有切割作用。

2.4 成矿带特征

调兵山背斜和闪长岩体控制成矿带的空间分布范围,赋矿规律表现为纵向上呈断续带状分布,横向上呈平行斜列式排列。成矿带主要赋存在角岩化~大理巖化蚀变带中,属高力沟单元闪长岩体与含硅质的碳酸盐岩建造的外接触带,硅灰石矿多产于碳酸盐残留体中,被包裹在侵入岩体内,断续分布。

泉眼沟硅灰石矿成矿带包含东、西两个亚带。主矿带位于东亚带,主矿带的矿石呈纤维状、致密块状;西亚带内的矿石呈粗晶襄团状。地表矿体在靠近侵入岩体接触带产出,成群集中或成带分布,矿体之间不连续。成矿带分布范围在接触变质范围内,接触带附近闪长岩蚀变增强,有绿帘石化、硅化、硅灰石化等分带现象,通常是顶板较厚,底板较薄。硅灰石矿一般形成于强矿化蚀变部位。

3 泉眼沟硅灰石矿矿床特征

3.1 矿体产出特征

区内发现7个硅灰石矿化带。矿化带在走向和倾向上呈现膨胀收缩规律,主要由硅灰石、硅灰石化大理岩、大理岩及少量变粒岩夹层组成。矿化带向西南变薄趋于尖灭,矿层数减少;向北东逐渐增厚,矿层数增多。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呈层状、似层状产出。

3.2 矿石特征

区域内矿石矿物成分简单,矿石类型可划分为硅灰石型、硅灰石—方解石型、硅灰石—石英型、硅灰石—方解石—石英型四类。其中硅灰石—方解石型、硅灰石—石英型两种类型较多。

从硅灰石矿石的结构构造和晶体发育程度上看,基本包含细晶致密块状矿石和粗晶硅灰石矿石两种类型。

硅灰石、方解石、石英三种矿物为矿区内主要矿石矿物成分,其它透辉石、钙铝榴石及微量金属矿物含量较少。其中硅灰石属于矿石矿物,其它属于脉石矿物。

该区域内的硅灰石结构属于粒状花岗变晶、纤维变晶结构,矿石构造呈现致密块状、条带状及少量巨斑状。

3.3 围岩及其蚀变

高力沟单元闪长岩是泉眼沟硅灰石矿成矿带顶板、底板的主要围岩,成矿带附近是灰白至浅蓝色大理岩、硅灰石化大理岩,夹有少量变粒岩、大理岩化石英岩。矿层完整性较好。

勘查结果显示,区内成矿的重要蚀变作用是硅灰石化,非常强烈和普遍,其它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硅化、角岩化和矽卡岩化表现次之。当硅灰石化程度非常强烈时,便形成硅灰石矿体,而在硅灰石化程度不够强烈时就形成硅灰石化大理岩。

3.4 泉眼沟硅灰石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3.4.1 矿床成因类型

根据勘查结果分析,泉眼沟硅灰石矿床的成因类型应属层控接触(热)变质型矿床。主要是由该区域内富含硅质的大理岩体,在受到侵入体的炙热烘烤到一定程度情况下,发生了热接触变质而形成。富拉堡子岩组硅灰石化大理岩层位控制着矿床,矿体与大理岩为交代渐变接触关系,矿体呈不规则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延长和延深较大。

3.4.2 主要控矿因素

泉眼沟硅灰石矿的赋矿围岩是富拉堡子岩组硅灰石化大理岩,由于形成硅灰石矿物质中的硅和钙都来自硅质灰岩,所以该区域的原岩沉积建造控制着矿体的形态、矿石质量。勘查发现,控矿地层都是被岩体捕虏的残留体,沿原地层的富硅灰岩层位分布着矿体,矿化很好。分析控矿地层的残留体,由于三叠世早、中期岩体大规模侵入,导致重复遭受热变质作用,在地层中形成矿体。

热接触变质的硅灰石矿物,在形成硅灰石过程中,伴随着释放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这就需要相应的半封闭构造环境,供气体排出。泉眼沟区域内矿体盖层大理岩中,裂隙发育较好,具有合适的温度和埋深,这样使得岩体的热能不易迅速散发进而使硅质灰岩成矿。

4 泉眼沟区域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4.1 找矿标志特征

总结勘查成果,在泉眼沟赋存硅灰石矿地段,地表分布红土层。硅灰石矿化常发育在大理岩中富硅层位。富矿地段围岩蚀变有绿帘石化、角岩化、碳酸盐化等,在硅质灰岩、大理岩以及含碳酸盐地层与中浅成酸性侵入体接触带附近成矿。

在空间分布上,在岩体宽、矿化带延长和延深较好的残留体内赋存着主矿体。矿体厚度从地表向深部逐渐变厚,品位变富。复层硅灰石品位往往比较高。矿石结构不同,品位也有差别,细晶致密块状矿石,含矿率比较稳定,粗晶板柱状矿石,含矿率不稳定。

4.2 找矿方向

通过对泉眼沟区域深部找矿发现,矿化带在古生界富拉堡子岩组赋矿层位出露面积大,连续性好,矿体层数多,厚度较大,品位较高。研究确认该区变粒岩底部寻找硅灰石矿的潜力巨大。

在对泉眼沟硅灰石矿床的勘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在远离成矿带顶板变粒岩底部寻找硅灰石矿的新思路,为辽宁省至吉黑地槽褶皱系南缘找矿提供新的线索和启示。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地质矿产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一,区域地质,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1989.

[2]曲元贵,杨本楷.接触变质型硅灰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机理的研究[J].吉林地质, 1988(2):159-170.

猜你喜欢
硅灰石
我国硅灰石矿成矿区带划分及成矿规律
关于我国硅灰石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的发展探讨
超细硅灰石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浅析硅灰石矿勘查基本分析项目和矿物含量的确定
浅议硅灰石矿床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硅灰石对陶瓷化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负载庚二酸钙硅灰石填充聚丙烯的β-成核作用研究*
聚丙烯/硅灰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
聚丙烯/硅灰石复合材料的改性
酸碱两步法改性硅灰石的表征及对纸张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