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想到在1月喜迎开年红后,股票市场在2月遭遇强劲寒流袭击,力度之大始料未及。沪指在2月5日当周遭遇“黑色一星期”,海外及市场利空因素叠加使大盘最多下行400点,抹去一年来涨幅,月末略有复苏。截止2月28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259.41,月度大跌6.36%,成交量减少43.48%至32623亿元;深圳成指报10828.73,单月下行2.97%;创业板指报1753.63,逆势上涨1.07%。
行业方面,前期涨势较好的地产、采掘和银行板块领跌,月跌幅分别达到11.45、9.75%和8.89%。电子行业在经过逾两个月调整后重拾升势,多数公司业绩向好提振市场预期,月度上涨3.35%,另有钢铁和计算机板块录得涨幅。
个股表现中,剔除次新股后,在2月发布分红送转方案的美联新材涨幅第一,达到61.81%;智慧农业和用友网络以超过40%的涨幅排名第二、三位。两市共2264家公司2月下行,4家公司股价腰斩,延华智能下跌幅度最大,为-54.93%。
春季行情遭遇寒流
正当广大投资者期待金融、地产能够在2月继续引领新年春季行情时,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寒流不期而至。在月初的短暂反弹后,A股跟随海外股市延续下行之势,沪指2月5日当周大跌近400点,经历“黑色一星期”,几乎抹去2017年以来指数所有涨幅。
可以说,处于市场调整“暴风眼”的美股引致了全球股市巨震。美股自1月26日開始不断走低,标普500、道指、纳斯达克期间(1/26-2/9)最大跌幅达11.8%、12.2%、11.7%。美股跳水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公布的经济数据超预期,引发市场对美国通胀和联储加息的担忧;二是,美国股票市场已持续近7年处于牛市状态,指数涨幅较大,部分投资者选择抛售止盈;三是,市场下跌和波动率的上升导致程序化交易,组合保险策略以及风险平价策略出现连锁平仓反应,造成股票市场“踩踏”式下行。
美股调整从两个渠道迅速影响A股市场:一方面是风险情绪渠道。美股下跌,风险偏好下降,触发趋势型投资者抛售股票离场,从上证50和沪深300领跌中可见一斑。另一方面是国际资本流动渠道。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一定程度上解释了2月初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跌幅超过中小板指数的现象。
而随着监管层的低调维稳以及春节假日期间海外股市的反弹修复,A股市场也逐步企稳回升。国内方面,央行释放临时流动性满足节前、节后现金投放需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证监会2月9日大跌当周并未按惯例公布核发IPO批文,并采取多项窗口指导以支持股票市场稳定。
总体而言,二月行情被暴跌的阴影笼罩,投资者情绪及市场风向均有所转变,月末走势修复过程中蓝筹白马的再度回撤与中小创的轮番反弹形成鲜明对照,在经济基本面和资金面并无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还需关注行业热点及主题动向。
三月迎接两会窗口
虽然下跌来的急速、猛烈,但市场仍不缺上行的动力。技术面上,成交量与价格同步萎缩显示投资者相对惜售,指标均发出超卖信号令价格开始修复,但要重启升势还需时间盘整稳固。基本面上,2月底至3月初,三中全会与两会将接连召开,市场的维稳预期增强,两会窗口的临近或逐步给市场带来积极影响。
一方面,今年“两会”的重要性高于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旧规划均有可能在今年加速落地。另一方面,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大幅提前将加强改革类政策执行力度,这些预期都将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成为市场持续修复的新动力。同时,投资者也应留意一二月合并经济数据发布及海外股市波动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