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港峒客
这一年,老将冯子材戎马倥偬,全力推进史上第一个贯通黎山的井字形路网,勒石五指;两广总督张之洞百忙中专电其兴隆前线指挥部,擘画在海南种植咖啡的可能性,询问何处取种,怎生栽培……这是海南建省101年前,1887年。
海南此时曾如何危如累卵,乱世名宦又怎样力挽狂澜?冯公是否上过五指山,曾否坐镇兴隆市?他的征战线路如何?本文就此探索一番。
“琼局之危,更甚台湾”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琼州1860年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原本就危机四伏的晚清海南,被迫开放之后不但沒有改善民生,反而加剧了其凋敝颓败。洋货与鸦片如潮涌进,岛内的土特产则廉价外流。大量的失业破产,普遍的吸(鸦片)烟嗜赌,加上贪官污吏、奸商盗匪,社会走向普遍贫困化和管治失序。饥肠辘辘的流民,构成巨大的火药桶。
在这个大背景下,1880年代海南爆发了一场震撼全琼的“客黎之乱”。
自光绪五年(1879年)儋州、临高的新移民(时称“新客家”)暴动以后,海南官府迁延数年未能解决,以致黎、客“奸民”合流坐大,新式火器不断流入山区。光绪十一年(1885),以儋、临大旱为契机,客黎底层民众揭竿而起,两三千人在澄迈、临高一带到处攻掠,数月后蔓延至乐会、万州、陵水、崖州等地。暴动武装声势浩大,总数超过万人,攻掠无数乡镇,并迫近定安、澄迈县城。
一时间,近半地域失序,绅民胆战心惊,官府束手无策,全琼岌岌可危。
外患更堪忧。船坚炮利的西方文明,以野蛮的“弱肉强食”铁律不断东扩。法国殖民军在中越边界不断挑动事端,蚕食我土,炮轰我船,并大有觊觎海南之势。在镇南关被我民族英雄冯子材大败一役(这是晚清我国反侵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唯一战役),才不得不一度收敛,同意和谈。
局势之危,仅举光绪十年的两例:一是十八条法国军舰同时逼近海南榆林港,逐日操练,且秘而不宣,若非冯子材大捷,则“琼事不堪设想”(万州道员杨玉书遗电,《张之洞经略琼崖史料汇编》,海南出版社2015年版,199页。本文所有引文,均为该书页码);二是,六月法军侵占我台湾基隆,谋再攻淡水,其水师提督(海军司令)孤拔八月向新闻界扬言,称由于海南靠近东京(越南河内),法军必然进兵将其占据。这种公然试探,是当年列强惯技,一旦气候合适就制造事端促成(61、62页)。
外有叵测强敌,内有心腹之乱,海南此局,危如累卵。
晚清洋务重臣、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对“孤危已甚”的琼局十分清楚,认为其险更甚于台湾,必须尽快扭转。
张冯绝配 断然出招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务实开明,曾被孙中山誉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在光绪十二年九月的奏折中,他并未过多诬蔑“乱民”,反而直指民间“匪乱”频发是由于当局管治不善,对民需索无已,“不亟图良策”造成的,再下去将会逼得“琼地全为群匪”。他确定“剿抚兼施”的基本方针,提出一整套开发治理方案,通过整治而发展经济,“大拯琼民”,宣称要令海南“永为乐土”,“使琼民永免涂炭之苦”。拨乱关键一步,是调时年已71岁的广西提督冯子材,率兵登岛(9-13页)。
我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皇朝时代由于管治失范,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纠纷乃至规模或大或小的兵戎相见,数不胜数。海南并不例外,“黎乱”不少,不得不从海北调兵镇压的大乱,也有多次。冯子材登岛,是皇朝时代的最后一次。
鉴于中越边境形势紧张,抽调能震慑法国人的名将冯公赴琼,实非得已。
冯公“平乱”,形格势禁,特点多多。
他登岛只率领3000名士兵,就地再招募若干,抵抗住严重的“瘴疠”,前后十个月便“办清二万余老匪、千余里坚巢”(103页),基本完成了任务,而且实施了朝野数百年来一直热议、却始终无法实现的重大计划——开通贯穿整个中部山区、总长3600华里的“十字路”(又称“井字路”)系统。至于扶持黎区发展经济,抑制奸商,兴办学校,是张之洞事前擘画,后续完成的。
力挽狂澜 毁誉不一
皇朝腐败,落后挨打,百事可哀,不是区区两个或更多张之洞、冯子材这样的干才所能根本改变的,但毕竟可以局部、暂时地转危为安。
特定时空看,倾危乱世的干才、忠臣更为可贵,比如文天祥、陆秀夫、林则徐。冯公去后直至清末,大部分黎区均能维持平安,经济文化有所发展,底层百姓苦难得以舒缓,后世黎区之人对冯公多有好感、怀敬意。
事实上,冯公的成功,部分也得益于1860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他能以少胜多,除了过人的军事胆识和忠勇廉洁的品格外,还由于动用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器设备:德国毛瑟枪、“洋式火箭”、电报、运兵轮船,开路时的炸药、煤油;也由于兼署巡抚的张之洞对他高度的信赖与尊重,在财政左支右绌的情况下“百计苦搜”,做好他的后勤。冯公背后,是开明大员张之洞对经略琼崖的呕心沥血。
当然,对张、冯“平乱”众所周知的另一种解读,是“镇压黎族人民起义”。
历史从来是个多面体,横看成岭侧成峰,毁誉不一,毫不奇怪。个人认为,且不提反贪惩恶追求理性管治的正面价值,至少从加强海防的民族大义角度,张、冯力挽狂澜的功绩之巨,是毋庸置疑的。试想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多事之秋,万一海南大局失控,殖民者乘乱入侵而致非我所属,整个东南沿海防务态势将发生致命逆转,后来的南海权属云云,更是无从谈起了!
登岛十月 行辕九迁
五指山附近的上安乡仕阶村,与冯子材事迹密切相关的摩崖石刻群,一直是海南名胜,尤其冯子材亲题“手辟南荒”四个大字,更是脍炙人口。该题字上款为“大清光绪十三年春”,下款为“钦差大臣、太子少保、督办全琼军务钦州冯子材志”。
因此,民间一直传言,冯子材亲身上过五指山,又盛传他曾驻扎兴隆,指挥战斗。冯公带兵向来身先士卒,不避艰险,所以他的士兵也不惮勇往直前。直逼前线指挥,在他来说很正常,不足为奇。
那么,冯公真的上过五指山吗,真的到过兴隆吗?
下面就从信史角度,逐一考据冯子材在海南“行辕”的移动轨迹。
冯子材登岛及此前此后,张之洞与之文电通讯频繁,奏折也多。逐一分析这些史料,发现冯子材莅琼总共变换了九次指挥处所,平均每月移动一次。依时间顺序表述如下:
▲1,府城。
“冯子材于七月初旬抵琼”(张之洞奏折,11页)。具体日期应该是1886年农历七月初五至初六。张之洞电文:“致琼州冯督办,十二年七月初六。大旆抵琼,欣慰”(102页)。
冯公在府城逗留两个月略多。密锣紧鼓地招兵、编练、运枪械、察战局,排兵布阵,并加速敷设电报线路。
八月下旬,指挥东路官军在万州发动第一轮攻击,击杀造反首领陈钟青,袭破长沙寨。另一造反首领陈钟明率主力退入深山,以什密为核心,层层布防,据险抵抗。
不避艰险 指挥靠前
▲2,岭门。
“九月十三日,冯子材亲驻岭门”(张之洞奏折,19页)。
岭门向来是“入黎”要口。在岭门,冯公指挥中路官军渡万泉河,深入五指山腹地。同时,指挥东路官军进击万州西峒,以断陈钟明右翼友邻,并形成对陈钟明的钳形攻势。
“已饬(电报)局展电线,一至定安,一至澄迈,(当年)九月中旬可成。若定安大军前进,再用行军线”(张之洞八月电文,109页)。琼北虽平缓,但岭门毕竟遥远,电牍皆由府城用驿递接驳。
冯公在岭门约驻一个月,此期间,官军先后击破西峒及陈钟明什密大本营,万州除深山区外,大致底定。
▲3,定安。
“十月十四日,致定安冯督办”(张之洞电文,119页)。冯子材经定安返回府城数天,再回驻定安数天。
▲4,屯昌。
“十月二十六日,致屯昌冯督办”(张之洞电文,122页)。
冯子材在屯昌共二十二天。此前战事尚在湿热天气,“瘴疠”高发。行辕定安至屯昌期间,他安排替换伤病累累、减员过多的营伍,筹划陵水方向战事。十月底,在陵水连续发动进攻,同时,清除了万州深山的最后一支反政府武装。
▲5,嘉积。
“十一月十八日,致嘉积冯督办”(张之洞电文,126页)。鉴于陵水的反政府武装再三顽强抵抗,冯子材行辕嘉积约一个月,督促各路继续进剿,终于在十二月上旬完成陵水的规模战役。
屯昌、嘉积,本非冯子材理想的行辕,他离开定安前就准备直接开进万州。但万州遥远,电报线敷设未及,张之洞建议暂留电报能抵之屯昌、嘉积,以便指挥各路(122页)。一俟万州线路铺通,冯公便立即南下。
壮志登峰 流传佳话
▲6,万州。
“十二月十五日,致万州冯督办”(张之洞电文,131页)。此电后两天,十字路工程正式开始。为督促各地廓清残余反政府武装,踏勘设置抚黎官署地势,冯子材拟亲入五指山。张之洞闻讯大惊,急电阻止:“元(按为日期代码)电将亲往五指山相度地势,千万不可。”冯遂留驻万州指挥各路,时间将近一个月。
或许,这就是民间传说“冯公入五指”的来源。
▲7,保亭。
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二日,冯子材自赴保亭司督剿”(张之洞奏折,26页)。
保亭司,是冯子材行辕最深入五指山区者。入驻前一日,由于越南边界形势再次吃紧,张之洞急调冯军五个营回防钦州,以应不虞。入驻保亭当夜,官军在陵水廖二弓搜杀了马岭弓黎首黄清,标志着陵水战事基本结束。
冯公驻保亭司共计十天。此期间,张之洞致冯子材及该处各要员电报,接收站均为万州,可见保亭并无电报线,电牍由人工递送接驳。
兴隆之驻 一字之差
▲8,南峒。
“正月二十三日,致南峒冯督办”(张之洞电文,169页)。
按万州只有“西峒”,在今萬宁市南桥镇一带,没有“南峒”。唯乐会有,地望在今琼中县和平镇及上安乡北部。
张之洞正月二十三至二十九日数电,均系致“南峒”冯督办及杨道(台),说明这几天官方指挥机构曾深入“南峒”七天。同是二十九日的电报,又有“致陵水冯督办、杨道”电,可知当日稍后,两长官已外移至陵水了。
乐会南峒,位于万泉河上游河谷的万山丛中,不但官方向无建置,亦无民村墟市,是瘴疠横行的典型“榛狉之地”。冯子材若驻南峒,属于真正的野战指挥所。但按当时能力,电报线能否“飞线”拉进遥远而地面崎岖复杂的南峒,大成疑问,况且从时局看,“南峒”并非牵动全局的要地,两长官完全没必要深入履险。
盛传冯子材曾驻兴隆指挥。从相关文献看,未见行辕于兴隆,但是综上所述,则有迹可寻。那就是:这几篇电文很可能都将“西峒”误作“南峒”了。
虽然是个低级错误,但琼岛辟地一字之误,远在省城的总督衙门幕僚未必觉察,这边电文照收,百事不妨。若果然系“西峒”,最可能的位置,自然是兴隆。
兴隆位于太阳河谷宽缓处,民村与黎区西峒之间,晚清墟市兴旺。在兴隆以西、太阳河支流汇合处,官方此前已常设有“合口汛”(汛,清代哨所,位今合口村)以作防护。
冯子材开辟十字路之第二条,就“由万州之兴隆五甲西北行,经长沙营、什密……”;又有“光绪十三年(1887年),广西提督冯子材奉派来琼,在琼州设立无线电报局5处:海口、兴隆、陵水、南丰、崖州”(《海南省志·邮电志·大事记》)。
因此,兴隆是当时官军前敌指挥所的合适位置,电报线自万州沿河谷抵达,又是十字路起迄点。虽然电文一字之差,冯子材曾驻兴隆,应该没有疑问。
当时万州西峒已经廓清,电报线自太阳河谷越过岭门入陵水城(即当代G223国道走向),比从海边牛岭天险进入陵水,要容易得多。随着电报线通,冯公即下陵水。
值得注意的,还有张之洞致“南峒杨道(员)”电文,百忙中专门询问“在琼州种咖啡,以收外洋之利”的可能性(170页)。这虽然只是他对产业兴琼大量关注事例之一,对老资格“兴隆咖啡”,却是大好谈资。
大局甫定 急赴原防
▲9,陵水。
“正月二十九日,致陵水冯督办”(张之洞电文,171页)。
陵水是冯子材逗留最长的地方,接近五个月。此期间,他指挥开十字路,招民垦荒,战争善后,黎区归化。同时,筹备对最后一支反政府武装即“崖黎”的军事行动。
三月十七至十九日,官军击溃“崖黎”主力,随后分散搜捕。闰四月二十五日捕获到崖黎最后一名重要首领谭亚吉,标志着琼崖战事之完全结束。
张之洞“致陵水冯督办”的最后一电,为闰四月二十六日(206页)。因为对法边事紧急,冯子才立即准备归程。
▲10,经府城、海口北渡。
五月初五至初八间,冯子材启程返回钦州。
“当于五月初四日电奏请旨,饬冯子材统率萃军仍回钦州原防……冯子材于奉旨后还至琼州府城,与道府各官商酌一切,即于五月内凯撤回钦”(张之洞奏折,31页)。至府城时,冯公身份依然是琼崖全权“督办”,所以才有“与道府各官商酌一切”之举。
因此,府城是他在琼的最后一处行辕。交割完毕,他即卸督办任,返回钦州原防了。“初九日,致钦州冯督办”(張之洞电文,207页)。
统观全程,冯子材始终随着南向展布的电报线及时南下。只是陵水至崖城的电报线,距离既长,又须通过漫长的回风岭,沿途极其艰难崎岖,所以工程费时甚久,以致冯公等之不及即奉诏北归,崖城因此与冯公踪迹缘悭一面。
尾声:冯子才离琼半年后,光绪十三年十一月:
“琼州黎峒十字大道现已开通,生熟黎岐均已归化,黎境畅行无阻”(督抚衙门谕示全省商民:《招徕商民赴琼州伐木垦田示》,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