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奔奔
(江苏省宜兴市肿瘤医院,江苏 无锡 214200)
胃癌是指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中医认为,胃癌属于“胃反”、“噎膈”、“胃脘痛”、“积聚”的范畴,其病因有“正虚”、“邪实”两个方面。王居祥主任中医师从事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已有40余载,在治疗胃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居祥认为,在导致胃癌的病因中,“正虚”主要是指中气不足,脾肾亏虚,治法以益气健脾、补肾为主;“邪实”主要是指气滞、痰湿及毒瘀,治法以理气解郁、利湿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此病患者坚持使用中药方剂进行长期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王居祥擅长运用健脾益胃、疏肝和胃、辛开苦降之法治疗胃癌。现将王居祥治疗胃癌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总的原则是扶正祛邪[1]相结合,以补中气、健脾益肾扶正为主。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病机不外乎正虚邪实。东垣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泉。人之元气由先天所生,后天所长。元气莫不由胃气所化。《脾胃论》中说:“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脾胃为精气升降之枢纽。人体的生命活动必须依靠脏腑精气的升降运动。升降浮沉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基本运动形式,其表现为升降相替,沉浮更变,周而复始。脾属中土,土旺于四时,在四时中皆有土气。因此,土在升降浮沉和万物生长收藏的过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体之脾土,亦是同理。脾胃属土,在脏腑精气的升降运动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脾胃不仅可将水谷之精气灌溉四脏,滋养周身,同时还能推动脏腑精气的上下流行、循环化生。胃癌患者的病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2]。《内经》中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具有腐熟水谷,消化食物、吸收精微的功能。脾胃健壮则其腐熟水谷的功能健全。若脾胃虚弱,则其腐熟水谷的功能会减弱,甚至反受腐熟水谷之害,形成恶性循环,使虚者更虚。脾胃虚弱贯穿于胃癌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多数胃癌患者的发病与长期脾胃虚弱、患有慢性胃疾(如慢性胃炎及细菌感染等)有密切的关系。脾胃失于调治,寒、湿、热诸邪乘虚侵入,即可诱发胃癌。积极防治慢性胃病可有效地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在治疗胃癌方面,王居祥将补中气、益气健脾、养胃顺气作为基本治则,并通过辨证拟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方法,针对患者体内寒、热、痰、瘀诸邪的变化情况为其增减用药。在临床上,治疗胃癌的常用方剂为黄芪健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养胃散等,治疗此病的常用药物有党参、太子参、沙参、黄芪、茯苓、白术、薏苡仁、砂仁、竹茹、陈皮、制半夏、猪苓、白芍、百合、佛手、瓦楞子、木香等。王居祥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为人体其他脏腑阴阳之根本。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恶性肿瘤多伤及肾,即所谓“五藏之病,穷必及肾”。明代的张景岳指出:“凡脾肾不足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在胃癌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均可出现肾虚的表现。因此,应为此病患者使用补骨脂、山萸肉、枸杞子等补肾益精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其临床疗效。
在治疗胃癌时,王居祥最常用的祛邪法有清热解毒法、疏肝和胃法、辛开苦降法、化痰祛湿法、温中散寒法、活血化瘀法等。根据辨证论治的需要,王居祥也会使用以毒攻毒法、利水逐饮法、养血滋阴法等方法治疗胃癌。
《内经》中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胃癌患者若出现心下痞满、脘胁胀痛、呕吐吞酸、喛气呃逆、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气结化火、寒热并存的证候,可使用辛开苦降法对其进行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若因胃功能不全、寒热之邪兼夹痰浊,痞结于内而导致脾胃失降失常,亦可采用辛开苦降法对其进行治疗。在为其用药时可寒温之品并用,以苦寒之品清泻郁火,以辛开之品降逆之呕。在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癌时,常用的方剂有半夏泻心汤、左金丸等,常用的药物有法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吴茱萸、陈皮、姜竹茹、蒲公英、党参、甘草等。
胃癌患者常可因体内脾虚水湿不化而蕴结痰湿之邪[3]。古人常言:“百病多因痰作祟”、“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湿之邪不仅是胃癌的致病因素之一,也是此病重要的病理产物。痰湿蕴结型胃癌患者可出现胸脘满闷、面黄虚浮、呕吐痰涎、便溏腹胀、颈胸部位有痰核结节、腹内有包块、舌苔滑腻、脉象濡等临床表现。痰湿之证往往与血瘀、气滞等证候并存,故在为患者使用化痰祛湿法进行治疗时,应兼用理气法、活血法等治法。在采用化痰祛湿法治疗胃癌时,常用的方剂有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平胃散、香砂六君子汤、海藻玉壶汤、星夏涤痰汤等,常用的药物有陈皮、法半夏、郁金、海藻、厚朴、瓜蒌、胆南星、川贝、莱菔子、猪苓、茯苓、菖蒲、百合、橘叶、橘核、山慈菇、牡蛎、黄药子等。
气机调畅是人体脏腑功能统一协调的基础。肿瘤的发生与气机失调的关系极为密切。气机郁滞既是导致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也是肿瘤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之一[4]。忧思恼怒、七情不遂可导致肝郁气滞、肝木克土、胃失和降、气血不和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早期胃癌患者较易出现胃脘胀满不舒、痛引两胁、情志不舒则疼痛加剧、心情舒畅则症状减轻、喛气、胸闷、呃逆、呕吐、胃脘部压痛或可扪及肿块等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表现。在治疗胃癌方面,疏肝和胃法是常用的治法之一。在采用疏肝和胃法治疗胃癌时,常用的方剂为柴胡疏肝散、旋覆代赭汤等,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郁金、枳壳、旋覆花、白芍、代赭石、法半夏、香附、八月札、橘叶、苏叶、川楝子、延胡索、乌药、檀香、杮蒂、大腹皮、佛手、青皮、玫瑰花、九香虫、绿萼梅、厚朴、甘草、焦三仙等。
胃癌患者的发病与其受到寒邪的侵袭密切相关。《内经·百病始生》中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胃癌患者可出现胃脘隐痛、遇寒则甚、得温则减、腹内包块、朝食暮吐、食后不化、复行吐出、下利清谷、面色淡白等脾胃虚寒的症状。温中散寒法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癌的常用方法。在采用温中散寒法治疗胃癌时,常用的方剂为理中汤、小建中汤等,常用的药物有党参、干姜、黄芪、茯苓、制附子、白术、砂仁、吴茱萸、桂枝、陈皮、姜半夏、炮姜、高良姜、生姜等。
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胃癌的常用方法。在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癌时,必须确认患者具有瘀证的临床表现。胃癌患者常可发生贫血、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可发现其胃黏膜充血、出血、溃疡、糜烂等病变,甚至可发生胃穿孔。在接受放疗、化疗期间,此病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并存在一定的出血倾向。因此,在为此病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时应特别慎重。胃癌患者若有瘀证,可出现心下痞块、胃脘刺痛、按之压痛、食后作痛作胀、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等表现。笔者认为,患者若无上述瘀证的表现不宜为其采用活血化瘀法,若其确有瘀证则可采取此法对其进行治疗,并可联用理气法及化痰法。在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癌时,常用的方剂为失笑散、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通幽汤等,常用的药物有蒲黄、五灵脂、九香虫、红花、当归、郁金、丹参、赤芍、延胡索、莪术、参三七、桃仁、丹皮、急性子、姜黄、藤黄、血竭、地鳖虫、黄药子、露蜂房、乳香、没药等。
清热解毒法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胃癌患者在发病的早期甚至中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毒邪内蕴证,但毒邪已在其胃内隐伏。在此病患者体虚气弱或受到外邪侵袭时,其胃内的毒邪便会显露出来。在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即使其并无毒邪内蕴的症状,仍可在进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清热解毒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在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胃癌时常用的药物有山慈菇、天龙、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干蟾皮、石见穿、藤梨根、野葡萄藤、半边莲、半枝莲、仙鹤草、败酱草、龙葵、蛇莓等。
患者王××,男,69岁,其主诉为:三年前因患胃癌接受手术治疗,近一个月内其出现了较重的脘痞乏力等症状。2010年3月,该患者因出现“剑突下烧灼样疼痛不适”的症状,在宜兴市十里牌医院接受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其病情被确诊为“贲门癌”。2010年3月27日,该患者在宜兴市十里牌医院接受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显示:“低分化腺癌侵及全层,两切缘未见癌累及,贲门周围淋巴结(2/5)见癌转移,第四组淋巴结1/1见癌转移”。术后,为该患者采用OLF方案进行6个周期的化疗。在我院就诊时,该患者的病情被西医诊断为:贲门癌术后PT3N2M0ⅢA期。其临床表现为:神疲懒言、乏力、脘痞、反酸、呃逆、口干、食少、进食生冷后胃感不适、腰酸软、舌暗红、苔白、脉滑、双尺浮大、重按无力。其病情的辨证分型为:中气不足,肝胃不和,脾肾两虚,寒热错杂。为该患者采用益气健脾、辛开苦降、和胃补肾、解毒抗癌的方案进行治疗,所用的处方为:黄芪30 g,党参10 g,莪术10 g,白术10 g,蒲公英15 g,仙鹤草15 g,煅瓦楞子30 g,补骨脂10 g,山萸肉10 g,法半夏6 g,姜竹茹10 g,黄连6 g,吴茱萸3 g,神曲10 g,谷芽10g。在此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可益气健脾,扶正培本;蒲公英、仙鹤草、莪术可解毒抗癌祛邪;半夏、黄连、竹茹辛开苦降,可和胃消痞止酸;补骨脂、山萸肉可益肾补虚。该患者在使用此方进行治疗后,其诸症均明显改善。以此方作为基础方对该患者进行治疗二年余,其进行胃镜复查及CT检查的结果均无明显的异常。
受到吴门医派、东垣学说的影响,王居祥在治疗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方面重视健脾益胃、扶正祛邪之法,并坚持“治法稳重,辨证细心、用药守量、不偏不激、长期调治”的原则。他所用的中药方剂看似平淡轻灵,方中无大热、大寒、大毒及大剂量的药物,但疗效良好,副作用极轻,易被患者接受,能使患者坚持长期用药调治,进而可使其病情逐渐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