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华,王健康,张会云,赵轶鹏,王 静,常 勇
(1.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95;2.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31)
苏北稻麦周年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以全量秸秆还田为基础,通过周年协调型稻麦新品种筛选、示范,形成合理的茬口搭配,以稻麦标准化播栽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支撑,规范简化各项技术措施,提高机械化水平,达到稻麦周年目标产量1 200 kg/667 m2,并实现节肥减药、绿色可持续发展。
本技术适宜在苏北地区稻麦两熟轮作区示范推广。
确定稻麦两熟制度下的适宜主导品种,在考虑高产稳产的同时,应注重品种生育期长短,以合理安排上茬作物适期收获和下茬作物适期播栽,破解茬口衔接难题。
按照水稻机插、小麦机播的生产方式,集成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立苗快发技术,针对水稻秸秆还田与小麦播种质量和壮苗矛盾等突出的问题,集成“碎草匀铺”“机械条(匀)播”和“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重点解决小麦出苗不齐、不匀的问题。
确定稻麦节水减氮的关键调控技术及指标,提高肥水利用效率。
选择综合抗性较好、适应性广、高产稳产、食味品质优良的徐稻9号、连粳12号、徐稻8号、连粳11号、京粳1号等早熟中粳品种及中熟中粳新品种。
3.2.1 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秧田。基质育秧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50,营养土育秧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80~1∶100,秧板畦宽1.5~1.6 m,沟宽0.3~0.4 m、深0.2 m,保证秧板平整,秧田面积大时应分块,畦长不超过50 m。
3.2.2 播种与管理。选晴好天气晒种2~3 d,播前稻种用3 g/kg菌虫清23号和0.4 mL/kg 4.2%浸种灵对水1.0~1.2 kg浸种,浸种时间48~60 h,浸后不催芽。播期按照毯苗秧龄20~22 d、钵苗秧龄28~30 d适龄移栽来确定。采用流水线播种,一次完成装盘、浇水、播种、覆土全过程。秧盘装基质厚度为2.5 cm,浇水后盘底有少量水渗出,覆土厚度0.5 cm后镇压,排盘后用无纺布全覆盖,畦边用泥土压实。
3.2.3 秧田管理。齐苗后,调松无纺布,防止压苗。4叶期前湿润灌溉,补水可灌“跑马水”,速灌速排,4叶期后遇干旱可喷水护苗,移栽前1 d浇好起秧水。
毯苗育秧至移栽前可不接布、不施肥。钵苗育秧2叶期前揭布,隔天每百盘用15%多效唑粉剂6 g对水喷施(600倍水),2叶期施断奶肥,按每盘4 g复合肥(质量比:N∶P2O5∶K2O=15∶15∶15)于傍晚喷施,之后用清水喷洒,防止烧苗,栽插前3~5 d施送嫁肥,每盘喷施5 g复合肥(质量比:N∶P2O5∶K2O=15∶15∶15)。
秧田期重点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稻象甲、螟虫等。钵苗育秧田块在水稻长至2叶1心后使用36%丁垩乳油140 mL/667 m2和38.5%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45 g/667 m2对水30~40 kg/667 m2喷雾防除稗草。毯、钵苗在移栽前2~3 d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 g/667m2对水40~50kg/667 m2防治灰飞虱,做到带药下田。
3.3.1 田块整理。前茬小麦收获时,秸秆机械切碎至5~8 cm并分散匀铺,或者收获后机械粉碎,全量还田。大田浇水浸泡1~2 d,浅水深旋,保证泥草混合,耥匀,保持田间平整,沉实2 d后待插。
3.3.2 肥料运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目标产量,计算施肥量,纯氮应控制在18kg/667 m2左右,质量比:N∶P2O5∶K2O=1∶0.4∶0.4,锌肥1~2 kg/667 m2。栽前基肥复合肥(质量比:N∶P2O5∶K2O=15︰15︰15) 施用量 30 kg/667 m2,尿素10 kg/667 m2。栽后5~7 d追施分蘖肥尿素10kg/667 m2,施肥时保持田间湿润,不建立水层。穗前40~45 d追施复合肥(质量比:N∶P2O5∶K2O=15∶15∶15)10~15 kg/667 m2,穗前 35 d 补施促花肥尿素10 kg/667 m2。
3.3.3 合理基本苗。机插行距30 cm,穴距12 cm,2~3株/穴,确保基本苗7万~8万株/667 m2。移栽时田间水层深度控制在1~2 cm,秧苗入土0.5~1.0cm,栽插后及时人工补缺。栽后20~22 d够苗,达到预定穗数22万~24万个/667 m2,栽后28~30 d达高峰苗30万株/667 m2左右,成穗率70%以上。
3.3.4 水浆管理。薄水插秧,水层深度1~2 cm;栽后3 d内保持1~2 cm浅水层,5~7 d开好纵横沟,之后保持湿润灌溉,后水不见前水;在栽后20 d茎蘖数达20万个/667 m2左右时进行第1次轻搁田,达到田边裂小缝的标准;复水后让其自然落干,进行第2次搁田,达到田间陷脚不超过2 cm的标准;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期成穗数的1.1倍时采取重搁田,达到群体叶色自然退淡、叶片上举、地面有小裂缝、白根铺满地的要求。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建立浅水层,其后干湿交替,成熟前5~7 d断水。
3.3.5 化学除草。栽插后5~7 d,结合施肥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按100~120 g/667 m235%丁·苄可湿性粉剂,拌细土撒施或尿素混合撒施,用药后1~2d灌水并保持3 cm水层5 d;或用异·苄(异丙草胺和苄嘧磺隆复配剂)20~30 g/667 m2拌细土20~30 kg撒施,施药时田间保持水层3~4 cm,施药后保水5~7 d。
3.3.6 病虫防治。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营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田间每2~3 hm2设置1台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虫卵数量。水稻生长前期避免使用高毒杀伤天敌的化学农药。中后期推荐使用井冈霉素、BT、阿维菌素类生物药剂进行防治。
当水稻稻谷颖壳变黄,米粒转白且呈现固有色泽,质硬不易碎后,及时进行机械收获和机械烘干。
选用徐麦33、淮麦39、徐农029、明麦16等半冬性、成熟期中早、田间赤霉病较轻的小麦品种,种子质量达国标要求。
水稻收获时留40~50 cm高茬,随即粉碎秸秆,或水稻秸秆趁鲜青切碎(5~8 cm),全田抛撒平铺均匀。因地制宜采取耕翻、旋耕等方式灭茬埋草整地,推广大马力秸秆还田与旋耕机械,以加大旋耕深度,使土壤与秸秆充分接触,耕深15~20 cm,秸秆埋入10 cm以下。
采取机械条播、匀播,10月25日之后播种行距缩小至15~20 cm。采用多功能旋耕施肥播种机播种,一次性作业可完成秸秆还田后旋耕、施肥、播种和镇压(以及开沟),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提高播后镇压质量,确保出苗和保墒防冻。
4.3.1 播种量。10月15—25日播种,用种量12.5~15 kg/667 m2,播前药剂拌种,基本苗20万~25万株/667 m2;10月30日以后播种的晚茬小麦播量控制在20~25 kg/667 m2。为夺取高产,小麦播种尽量在11月5日前结束,但注意避免烂耕烂种。
4.3.2 开好麦田一套沟。播种后适时机械开沟,每4~5 m开挖1条竖沟,沟深20~30 cm;距田两端横埂3~5m各挖1条横沟,若田块长度超过100m则要加挖腰沟,沟深30~40cm,确保内外沟配套相通。
中等肥力水平田块小麦全生育期纯氮施用量15~18 kg/667 m2,根据地力高低适当调整施氮量。质量比:N∶P2O5∶K2O=1∶0.5∶0.5,小麦氮、钾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6∶4为宜,磷肥全部基施。
4.4.1 基肥。耕前撒施,采用全层施肥法,施氮肥(N)10 kg/667 m2左右,磷肥(P2O5)7~9 kg/667 m2,钾肥(K2O)4~5 kg/667 m2,秸秆还田量过大的田块,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基肥可增施硫酸锌、硫酸锰、硼砂等微量元素肥料,用量1 kg/667 m2。
4.4.2 追肥。重视拔节肥的施用,小麦基部第1节间定长、群体叶色褪淡、叶龄余数2.5左右时,施尿素 10~15 kg/667 m2,钾肥(K2O)3~4 kg/667 m2,或施45%复合肥25~30 kg/667 m2。返青时群体过小(群体茎蘖数小于45万个/667m2)或脱力落黄严重田块,要提早施用拔节肥,以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
视田间苗情可增施尿素2.5~5 kg/667 m2作壮蘖肥或返青接力肥,小麦生长后期结合“一喷三防”喷施磷酸二氢钾0.10~0.15 kg/667 m2。
4.5.1 化学除草。坚持“秋除为主、春除为辅”,根据草相、草龄、墒情等适期使用对路药剂。越冬前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冬前化除,注意安全用药,防止冻害与药害,春季化除适当加大药量。
4.5.2 病虫防控预案。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明确主攻对象,统筹兼顾,综合防治。前期采用药剂拌种预防纹枯病和地下害虫,返青拔节期以防治纹枯病为重点,挑治麦蜘蛛。抽穗扬花期以防控赤霉病为主,兼顾白粉病、叶锈病。灌浆期加强麦蚜防控,实施综合用药,达到一喷多效,兼治灰飞虱,预防干热风。
4.6.1 及时抗旱降渍。冬前视干旱情况浇好越冬水,年后做好清沟理墒工作,遇雨涝天气及时排涝降渍。
4.6.2 冬季冻害和倒春寒的预防、补救措施。采取灌水、覆盖、促弱控旺等措施预防冻害,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及时增施恢复肥。
4.6.3 预防倒伏。采取冬季镇压、春季化控、中耕培土等措施预防倒伏。
小麦蜡熟末期及时机械收获,并做好碎草匀铺。籽粒要及时晾晒、入仓,避免淋雨,以防造成穗发芽,影响产量及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