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部门的投入溢出效应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计算

2018-04-12 09:15
学海 2018年2期
关键词:产业部门投入产出消耗

   

社会部门是指从事社会管理或社会服务的部门。在国家统计局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139个部门的分类中,社会部门分布在三个部门中:一是社会工作部门,二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三是社会保障部门。国家统计局2012投入产出表的42个部门的分类中,社会部门分布在两大部门中:一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部门,二是卫生和社会工作部门。在这些部门中,包括的大类有社会工作,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保障,卫生事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部门分类标准,本文将以上部门统称为社会部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部门是以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的重要部门。近年来,我国社会部门的投入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社会服务机构为1765004个,从业人员1309万人,分别较2010年增长39%和19%;社会组织机构为1342960个,从业人员1015.7万人,分别较2010年增长19%和14%;社会工作机构为413372个,从业人员282.1万人,分别是2010年的3.14倍和1.2倍。增加社会部门的投入不仅有助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而且还可以通过投资乘数效应、吸纳劳动力就业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影响。

本文从两个方面讨论社会部门投入的溢出效应:其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对社会部门的单位投入会给产业部门带来怎样的溢出效应,探讨社会部门在国民经济产出中的重要地位;其二,测算对社会部门的单位投入会对吸纳本部门劳动力就业的直接作用,以及对吸纳其他部门劳动力就业的间接作用,探讨社会部门在吸纳全社会劳动力就业上所起到的溢出效应。本文的后续内容如下:一是本文相关机理以及研究方法;其次是社会部门对产业部门的投资乘数效应研究;第三是社会部门对产业部门的就业溢出效应研究;第四是相关的政策建议。

机理与方法

(一)社会部门对产业部门的溢出效应机理

1.投资乘数效应

投资乘数效应是指对社会部门的投资引起相关产业部门需求与产出的变动。社会部门的投资会转化为其他部门的收入,这个部门把得到的收入用于消费或投资,又会转化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就会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或支出的倍数递增。同样,社会部门投资的减少也会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的倍数递减。

随着我国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部门与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关系在不断加深,对产业部门的投资乘数效应也不断扩大,例如老龄化问题是社会部门关注的重点,增加投资改善老年人的福利影响到上下游产业,包括建筑业、医疗卫生、互联网、交通运输、机器人、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发展,涉老服务目前是许多领域创业创新的重点。

2.吸纳就业效应

通常意义上的社会部门吸纳劳动力就业,是指对社会部门一个单位的投入能够引致社会部门的就业需要量。然而从部门关联的角度看,该投入对劳动力的需要量并不只限于社会部门,由于社会部门一个单位的投入,会带来对产业部门产出的需求,而产业部门需要通过增加就业量来增加产出,这个增加的就业量就是由社会部门间接带动产业部门的就业量。社会部门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对社会部门的投入一方面直接吸纳大量就业人员,另一方面通过支付从业人员的工资,促进与之相关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旅游等部门的发展,进而对这些部门的吸纳就业产生影响,因而社会部门在吸纳就业上具有溢出效应。

3.知识溢出效应

知识溢出的过程是不同主体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无意识的传播过程(潘文卿,2011)①,这一过程既可以在技术关联较近的产业之间内,也可以在技术关联较远的产业之间内完成,如从社会部门的社区共享到产业部门的共享经济就是社会部门知识溢出效应的典型案例。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菲尔逊教授(Marcus.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乔.斯潘思(Joe L.Sparth)在1978年最早提出了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和协同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②。他们的共享经济的概念是指社区成员通过交换闲置物品,分享经验知识,共同向企业和组织筹集资金进行社区建设。在互联网出现以后,时间、空间与社会阶层间的限制被打破,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分享闲置资源,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共享的内容从最初的闲置物品、汽车、房屋,迅速渗透到金融、餐饮、空间、物流、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并加速向农业、能源、生产、城市建设等更多产业扩张。

(二)溢出效应的计算方法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只针对投资溢出效应和吸纳劳动力就业效应进行讨论。

1.直接消耗系数与间接消耗系数

社会部门对产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可以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计算得到:

(1)直接消耗是指社会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需要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或服务,记为aij。其计算方法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投入产出表,用社会部门的总投入(Xj)去除该部门生产和服务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Xij:

(1)

由包括社会部门在内的n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aij构成的n×n的矩阵A,称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矩阵A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2)间接吸纳系数是通过完全消耗系数减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得到。完全消耗系数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公式为:

B=(I-A)-1-I

(2)

式中的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B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I-A)被称作列昂惕夫矩阵。用完全消耗减去直接消耗可以得到间接消耗系数。

2.直接吸纳就业量与间接吸纳就业量

社会部门对产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可以通过间接吸纳劳动力就业来反映。

部门之间所表现出的投入产出关系,实际上可以扩展到吸纳劳动力就业上来。对某一部门的投入不仅带动本部门的就业,而且也能够带动相关部门的就业。依此类推,由社会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所引致的吸纳就业也是存在关联的。

对社会部门一个单位的投入,能够引致社会部门的就业需要量。但是该投入对就业的需要量并不只是社会部门,由于社会部门一个单位的投入,会导致第i个产业部门增加产出,而第i部门增加的产出部分是通过增加就业需要量来完成的,这个增加的就业量就是由社会部门间接带动i部门的就业量。某个部门带动的直接和间接劳动力数量计算式如下:

(3)

等式左边的矩阵li代表i部门的劳动力就业效应,部门劳动力就业效应是指某部门在某一时期的产出所承载的该部门的就业人数;cij代表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各元素;Y1代表第1个部门的投入,可以以投入总量来反映;向量[l1c11Y1,……lncn1Y1]代表为了保障第一个部门投入的运行而吸纳的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的数量。

运用上述公式,我们不仅能够计算和分解每一个部门吸纳直接就业量与间接就业量,而且还能够对间接就业量进行细分,观察某一部门的投入对哪些部门吸纳就业量较多,而对哪些部门吸纳就业量较少。特别是如果有较长期的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直接吸纳与间接吸纳劳动力就业总量与结构的变动方向与趋势,这样有助于社会部门对于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引导和预测,也有助于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相关研究综述

用投入产出法来测算和分析社会部门投入对经济部门的溢出效应,最早是由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一书中提到的③,他认为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表是深入观察部门之间内在关系的天才之作,但该表的局限性是没有考虑经济投入产出与社会投入产出的平衡。他认为市场经济的运行能够自发维持生产部门的平衡,但生产部门间的经济平衡,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不平衡,例如汽车生产可以带动石油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交通运输和保险业的发展,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带来的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带来对警察、医生和交通管制者的需求则是不体现在列昂惕夫平衡关系中的。加尔布雷思认为经济上的不平衡是市场能够自行解决的,但社会不平衡是不能自发解决的,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社区服务和社会工作的介入。如何从数量上反映社会部门的介入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就需要在列昂惕夫的经济投入产出关系中,引入社会部门的投入和产出,以此分析社会部门投入对经济部门的作用机制与溢出效应。

许多社会学家运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产业关联中的社会溢出效应问题,如Frankc(1988)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社会政策如何通过直接作用于社会部门而间接对私人部门产出溢出效应④;Paula Cullen Young(1993)运用投入产出方法测算对非政府组织的投入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的溢出影响⑤。Virginia等(1993)认为现有的投入产出表中反映非政府组织绩效的指标不够,他们通过对投入产出法的修正,提出一种适合研究非盈利组织的投入产出模型⑥;Luca Perrone等(1984)在研究罢工影响力问题时,运用投入产出法中美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来探讨罢工的波及程度和波及范围⑦;孙凤和谢维和(2008)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产业间劳动力就业的直接吸纳和间接吸纳问题,并首次对各个行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总量进行了测算⑧。

社会部门对产业部门的投资乘数效应

(一)投资的直接拉动作用

所谓社会部门发展对产业部门的直接拉动,是指社会部门作为需求方,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作为供给方,对社会部门每一个单位的投入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用直接消耗系数来表示。运用国家统计局139个部门的投入产出系数计算三个社会部门对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

1.社会部门的每亿元投资会对产业部门产生较强的直接拉动作用

社会部门是提供服务的部门,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要直接消耗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产品和劳务,总体来看社会部门每亿元的投入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平均3267万元的直接拉动作用,因此社会部门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直接拉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分部门来看(见表1):

表1 社会部门对产业部门直接拉动(前10个部门)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的总直接消耗系数为0.4046,表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每亿元的投入,会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4046万元的直接生产拉动;同理对社会工作部门的每亿元投入,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3419万元的直接拉动;同理,对社会保障部门每亿元的投入,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2338万元的拉动。比较来看,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的直接拉动作用更大。

2.社会部门每亿元投入所产生的直接拉动中,排在前位的有生活服务业、金融业和信息产业等

社会部门对前10个部门的拉动作用占到139个部门的60%。因此我们主要观察对前10个部门的直接拉动作用:第一,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拉动最大的部门是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每亿元的投入,拉动该部门的产出是270万元,拉动住宿业236万元,货币金融和其他金融服务业225万元,航空运输业215万元,批发零售业214万元,餐饮业155万元。

第二,社会保障部门对货币金融和其他金融服务业的拉动力最大,每亿元的投入拉动其513万元,餐饮业235万元,邮政128万元,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104万元,航空运输81万元,住宿81万元。

第三,社会工作部门对居民服务业的影响最大,每亿元的投入会拉动其产出355万元,其次是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服务业,为336万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出183万元,货币金融和其他金融服务的产出138万元,批发零售136万元,餐饮100万元。

综合来看,社会部门对产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对生活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如通过拉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和居民服务等促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这是由社会部门的产出特点以及劳动密集型特征所决定的;二是对生产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如拉动电信和信息传输业,货币金融和其他服务业,促进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这是由社会部门的知识密集型特征所决定的。由于社会部门所拉动的行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就业特征,因此加大对社会部门的投入在促进人民福祉提升的同时,还会促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发展。

(二)投资的间接拉动作用

社会部门除了直接对某一产业门的发展产生溢出效应外,还通过间接带动与该产业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产生溢出效应。社会部门每单位的投入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间接拉动,用完全消耗系数减去直接消耗系数得到。

1.社会部门的每亿元投入会产生较大的间接拉动作用

表2数据显示,社会工作部门的间接消耗系数为0.5808,即每亿元的社会工作部门投入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合计5808万元的间接拉动;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部门的间接消耗系数为0.7239,表明每亿元的部门投入间接带动7239万元的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产出;社会保障的间接消耗系数为0.3748,每亿元的投入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间接产出为3748万元。平均来看,对社会部门的每亿元的投入会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产出5800万元的产出。

表2 社会部门对产业部门间接拉动(前10个部门)

2.在社会部门对产业部门的间接拉动中,排在前位的有农产品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货币金融和金融服务业

分别观察三个部门对国民经济部门间接拉动最大的前10个部门,第一、社会工作部门间接拉动的部门主要有:农产品为623万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为344万元,货币金融和其他金融服务为234万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为228万元,批发和零售为227万元,商务服务170万元,道路运输118元。第二,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间接拉动部门主要有:煤炭采选产品业372万元,农林牧渔专用机械363万元,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32万元,麻、丝绢纺织及加工品306万元,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242万元,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为203万元。第三,社会保障间接拉动的部门有: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为187万元,精炼石油和核燃料加工品为174万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167万元,批发和零售165万元。

比较来看,社会部门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间接拉动是大于直接拉动,平均来说是直接拉动的1.5倍,且这种拉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直接作用于第三产业,进而间接对第一、二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拉动最大的是农产品业,其次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业等。

社会部门对劳动力吸纳的溢出效应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4年按42个部门分城镇单位的就业人员数,计算42个部门每单位投入所能吸纳本部门的劳动力人数,即劳动力就业效应。然后运用公式3测算出社会部门的两大行业,即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对城镇劳动力的直接和间接吸纳人数,间接人数即为吸纳劳动力的溢出效应(结果见表3)。

表3 每亿元最终投入直接吸纳和间接吸纳城镇劳动力就业(前10个部门)(人)

1.社会部门是国民经济42个部门中直接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部门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部门每增加亿元投入可直接吸纳劳动力就业2504人,位居42行业第2名;卫生和社会工作部门每增加亿元投入可直接吸纳劳动力就业1646人,位居第5名。综合两个部门的直接吸纳就业人数,社会部门直接吸纳就业人数总和为4150人,居42个部门的第二位,仅次于建筑业的7325人。

2.社会部门的劳动力间接吸纳在42个部门中居前位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部门每增加亿元投入可间接吸纳劳动力就业915人,位居第9名;卫生和社会工作部门每增加亿元最终投入可间接吸纳城镇劳动力892人,位居42个行业第10名。综合两个部门的间接吸纳就业人数,社会部门的总间接吸纳就业人数,为1807人,次于建筑业部门的7531人和交通运输设备部门的2261人,位居42个部门的第四位。因此社会部门在劳动力吸纳上具有重要的溢出效应。

3.社会部门间接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部门

除了了解社会部门每亿元投入可间接吸纳就业的总量外,社会部门间接吸纳的劳动力分布在哪些部门,对哪些部门间接吸纳的劳动力多,即对哪些部门的溢出效应最大呢?表4数据显示:

表4 社会部门每亿元投入可间接吸纳就业的部门(前10个部门)(人)

第一,对卫生和社会工作部门每增加1亿元的最终投入,可间接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是化学产品部门(365人),依次还有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43人),交通运输(42人),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40人)。

第二,对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每增加1亿元的最终投入,可间接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91人),化学产品(69人),食品和烟草(48人),住宿和餐饮44人,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44人),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42人)。

比较来看,由于社会部门直接吸纳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要多于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社会部门间接吸纳的部门主要是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就业。综合来看,社会部门是42个部门中吸纳劳动力就业最多的部门之一,这种吸纳能力不仅体现在直接吸纳上,而且也体现在间接吸纳上。因此加强社会部门的建设,增加社会部门的投入,不仅能够为产业部门提供服务,而且还能促进产业部门的就业。

政策意义

社会部门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部门,增加对社会部门的投入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内容。本文的研究发现,增加对社会部门的投入对产业部门具有重要的溢出效应,因而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1.重视社会部门的溢出效应,发挥社会部门对产业部门的积极拉动作用。社会部门直接拉动最多的产业部门有生活服务业,如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居民服务等;以及生产服务业,如货币金融和其他金融服务以及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社会部门通过对这些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使用直接拉动其发展,同时又能够间接带动农产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融服务业,道路运输,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等多个部门的发展。因此加强社会部门的供给和创新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而且会对社会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均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以系统的思想规划社会部门的发展,推动社会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均衡发展。社会部门的三个子部门,在对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拉动上各有特色,社会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对信息、网络、大数据等产业的直接带动作用较大;社会工作部门对居民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较大,而社会保障业对金融保险部门的拉动作用较大,而这些部门又对农业、电力、燃气等部门具有间接拉动作用。因此在创新发展信息、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产业时,在推动居民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产业升级时,社会部门不仅要以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规划本部门的发展,同时也要为产业部门提供知识溢出效应,使得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达到双赢。

3.重视社会部门的人才吸纳能力,加大对社会部门的人才培养投入。投入产出分析显示,社会部门是吸纳劳动力就业最多的部门之一。社会部门的吸纳能力不仅体现在直接对本部门的劳动力吸纳上,而且也体现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间接吸纳上,特别是体现在间接吸纳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的增加上。加强对社会部门的投入,重视对社会部门的人才培养,不仅能够吸纳劳动力就业,而且也是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潘文卿、李子奈、刘强:《中国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35个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

②Felson, M.; Spaeth, J.L.,“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AmericanBehavioralScientist, March 21,1978.

③加尔布雷斯:《丰裕社会》,许世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12-226页。

④Frank C. Genovese, “An Examination of Proposals for a U.S.”,IndustrialPolicytheAmericanJournalofEconomicsandSociology, Vol.47, No.4 (1988), pp.441-453.

⑤Paula Cullen Young,“Non-profit Institutions in an Input-output Framework”,InternationalJournalofVoluntaryandNonprofitOrganizations, Vol.4, No.4,(1993), pp.465-485.

⑥Virginia A. Hodgkinson and Murray S. Weitzman,“Measuring the US Non-profit Sector: A Progress Report”,InternationalJournalofVoluntaryandNonprofitOrganizations, Vol. 4, No. 4, (1993), pp.519-529.

⑦Luca Perrone, Erik Olin Wright and Larry J. Griffin,“Positional Power, Strikes and Wages”,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 Vol. 49, No. 3 (1984), pp.412-426.

⑧孙凤、谢维和:《行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8期。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投入产出消耗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转炉炼钢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唐山市氮代谢过程分析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网络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高校R&D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29所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