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御厨“复原”古宴展绝活

2018-04-12 00:55陶瑾
现代苏州 2018年7期
关键词:复原苏州

记者 陶瑾

苏州御厨“复原”古宴展绝活

记者陶瑾

苏州人对于美食有着独特情结,在饮食上对时令的讲究称得上是极致,一年四季的饮食,跟着季节的更迭而变化,即使是家常便饭亦讲究春尝头鲜、夏吃清淡、秋品风味、冬令进补。苏州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离不开一代代苏帮大厨高超的技艺和匠心的精神。下面这位苏帮菜传奇人物,今年亮相《舌尖3》,他曾为国家领导人掌勺,还挖掘出了“吴王宴”,还原了古籍中的苏州菜。

一道糖醋排骨坚定了烹饪生涯

《舌尖上的中国3》第三集“宴”中,一桌神秘的文会宴,激起了吃货们对苏州菜的垂涎。负责这次文会宴制作的大厨是潘小敏,中国烹饪大师、苏帮菜第三代传承人,曾获得亚洲厨王终身成就奖。

记者在沧浪新城内马路社区见到潘小敏时,他正兴致盎然地和辖区居民聊着苏帮菜的制作心得,空闲时还教街坊邻里烹饪技巧,沧浪新城的老老少少都把他当成辖区“网红”。

其实,潘小敏从前在家并不会做饭烧菜。他出生在苏州一大户人家,家里有专门烧饭的工人,从小吃到不少美味的苏帮菜肴。1968年,17岁的他插队去了昆山巴城。一次偶然的机会,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改变,那是在1972年昆山奥灶馆厨房招学徒,潘小敏就被派去了。

初到饭店,先从洗碗工和端菜员做起,后来跟着师傅上午学切菜配菜,下午学煎炒烹炸。那时候早上5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他在烹饪上有天赋,又肯吃苦耐劳,很快就熟能生巧了。一般学徒三年,而潘小敏一年半就满师了。

他凭着儿时记忆将很多苏州菜重新还原,还自己研究创新菜品,没多久,他做的菜已经是出类拔萃,在客人中间赢得了好口碑。那时,他最引以为豪的一道菜是“糖醋排骨”,很多客人排队来吃这道菜,这也坚定了他继续从事厨师的信心。

1986起,潘小敏正式在物资贸易中心(现胥城大厦)上班,从厨房领班做起,通过不断努力,当上了胥城大厦行政总厨。比起厨师和厨师长,行政总厨的工作要求更加严格,不仅需要管理食材和后厨人力资源,还要主导菜品的开发和成本控制。连续几年他都被评上“苏州市先进工作者”,在他看来,做厨师一定要有职业精神,吃的了苦,愿意付出。厨师也要像工程师一样会设计菜单,根据客人需求加以改变。

为国家领导人做菜要有百分百把握

现为书香酒店集团行政总厨的潘小敏曾两度进入外交部掌勺,并曾料理过国家领导人的一日三餐,指导烹饪过多次国宴。

1997年,潘小敏被调往位于法国巴黎的中国领事馆,负责大使宴、武官宴等宴会。当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出访法国,法国总统希拉克提出吃中餐。这顿中餐,就是潘小敏做的。说起那次的经历,他记忆犹新:“心里又紧张又兴奋,给领导人准备用餐,必须严格把控每一道菜,全心投入地准备。并且细节很重要,如果有一道菜出了问题,很可能影响整个宴会。像一些新菜式就不敢随意做给领导人吃,发生一点差错也是不行的。”

2001年,他在法国任职期满,回苏州工作了几个月,没想到外交部又来电话把他召回北京。当时正值北京申奥,潘小敏几乎每天都要准备几十人的宴会。2004年,他回到苏州,继续在胥城大厦担任行政总厨,他想留在苏州发扬苏帮菜。

《文会图》局部 宋·赵佶

蜜汁火腿

神秘的“吴王宴”和“文会宴”

苏州菜最大的特点是四季有别,讲究一菜一味。苏州菜还具有文化涵义,比如潘小敏曾挖掘制作的“吴王宴”,让食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能了解吴文化。

据介绍,吴王宴共有十八道菜:勾践献宝、吴王宝鼎、卧薪尝胆、虎丘剑池……每道菜都有一个典故,比如“卧薪尝胆”,主材料用的苦瓜和鱼球,苦中带鲜;“虎丘剑池”用鳝鱼背做“剑体”,配上火腿等做“剑柄”……

后来,他开发了“叫花蹄髈”,从“叫花鸡”改良而来。由于烤好的“叫花鸡”水分有所流失,吃起来干巴巴的,于是他想到用油脂多的蹄髈代替,烤完敲开外面一层泥,香气四溢,然而肉仍有点干,为了让蹄膀里有水卤,他把冰块塞进蹄髈再烤,问题迎刃而解。他去巴黎也做过这道菜,老外的理念让他回来后重新改良了,采用洋葱、胡萝卜和西芹代替香料,达到更自然醇正的味道。

这一次,他和苏州艺术家叶放还原了古籍中的苏帮菜肴,打造了一桌“文会宴”。文会宴自古有之,是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席间珍肴美酒,赋诗唱和。

潘小敏面对古籍中琳琅满目的菜肴,先选择一些进行试做,再根据宴请文人的想法要求加以甄选和改良,进而梳理出20道苏帮名菜。

他首先介绍了《红楼梦》里记载的茄鲞,就是刘姥姥在大观园中吃的“跑了味儿”的茄子。“如果按照《红楼梦》中的做法,颜色偏深,不大美观,因此我稍加改良,做成苏州人常吃的八宝酱的形式,口味不变,卖相却更好一些。”潘小敏说道。

还有一道“重头菜”,就是有着千年历史的金齑玉脍。相传隋炀帝巡幸江南品尝此菜时,因其味鲜美异常,鱼肉洁白如玉,齑料色泽金黄,连声赞曰“金齑玉脍!”潘小敏保留了传统做法的精髓,并进行了改良,由于野生鲈鱼现在难觅,他以养殖鲈鱼为底,片鱼肉裹入橙丝,过油后入盘,佐以高汤南瓜酱汁,味道清甜有回甘。

“我们在面对古人的食谱时,是面对沉甸甸的文化传统。然而,古法毕竟是古法,做出来的菜不一定适合现代人口味。所以在‘复原’过程中,保留传统经典的同时,要结合当代食材、口味、形式加以革新。”

如今,年过花甲的他还在不断为开发新菜而忙碌,他希望能为苏帮菜的传承做出贡献,培养更多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复原苏州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园林之城——苏州
唐宋前后几种革带的形制复原及称谓研究
苏州大冢:十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