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书信年代,慢悠悠情意深

2018-04-12 00:55陶瑾
现代苏州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书书信文化

记者|陶瑾

曾经的书信年代,慢悠悠情意深

记者|陶瑾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此言非虚。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年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的重要途径。怀念那些书信往来的日子,笔下的岁月静静流淌着,内心却掩饰不住波澜与激动。打开信,见字如面,细微之处,便见真情。

古代通信 家书抵万金

说到书信,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汉代时,就有了较为完整的信使制度。朝廷专门设置了驿使,备了驿马,辟了驿道,建了驿站,专供递送公文之用。书信在古代有几种称谓:函、书、札、简、笺、尺牍、尺素、鸿雁等。

《汉书•丙吉传》:“尝出,适见驿骑特赤白囊,边郡发奔命驰来至。”就是记载了驿递送公函的事。在古代,朝廷的公文都有专人传递,一般百姓的书信则只能托人顺路带交。若是官宦人家或殷实富户,也可自派下人专门跑一趟。但因古代交通不便,又无现代交通工具,若是千里之遥,常常往返一次需要几个月时间。杜甫《述怀》中提到:“自寄一封信,今已十月后。”从他后来写的《得家书》一诗看,所谓十月后就是指十个月以后才收到回信。陆游《渔家傲•寄仲高》诗中也提到,“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一封书信往返,要年把时间,这在今天看来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在古代,却是常事。

得信不易,相见又难,自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了。当然,这都是古代社会的通信情况,那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所造成的。

而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人们写信通常都用毛笔,日常的书信往来恰恰其实都是一篇篇书法佳作,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现存最早的纸质书信是陆机的《平复帖》,《平复帖》书写于西晋,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陆机的这封信是为了祈求友人早日康复而写的。苏东坡的《人来得书帖》、《阳羡帖》等传世墨宝也都是书信。还有书圣王羲之的墨迹,有不少是信笺,比如“寒切贴”、“快雪时晴贴”等。诸葛亮的《诫子书》,短短86个字,堪称书信教子的经典,至今对后人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教育意义。从这些书信中,我们也看到了古人当时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重塑对于书信的仪式感,将这份文化记忆留存在我们心中

“晒”信、读信 文化仪式感不可失

书信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深深扎根于民间土壤中的温暖种子。通过这些珍贵的信件,可以了解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么质朴、真切。

曾经,一封信,两三页纸,贴上几分钱的邮票,跑到街角,小心翼翼地塞进邮筒。之后就剩下等待的时光,十天也罢,半月也行。那时,人人写信,写给亲人,写给挚友,写给朦胧的爱情……信如夏日蒲扇,似冬天暖炉。一封封书信,写满叮咛,写满爱的执着。

旧时苏州三百六十行——代写书信

打开信,见字如面,细微之处,便见真情

去年五月,苏州古城区的一个街道开展了“居民书信分享会”活动,大家纷纷表达对传统文化情怀的殷殷守望。“1964年30封71页,1965年17封36页……”77岁的居民蒋阿婆带来了15本装订成册的信集。信集中,微微泛黄的信纸大小不一,15本信集共收录了207封、320页信。“这都是老伴写给我的信,是我最美好的回忆。那时,我们的书信一来一去差不多要一周时间。每次收到丈夫的来信,特别开心。读完信后,我马上回信,再跑到家对面的邮局贴上8分钱的邮票寄出去。”蒋阿婆说,在丈夫的来信中,有时会抄上一段学习笔记,有时会写上几首即兴小诗,有时还会把他的生活收支明细写下来。“你所言只有读书才有将来的前途,确实,在治世时代偃武修文之时,需要有文化才能使国家科学发展……”今年76岁的马老伯读起了父亲写给自己的家书。这是父亲在1986年写的一封信。如今信纸已泛黄,但纸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字里行间彰显着崇文家风。马老伯说,每次搬家,他会扔掉很多东西,唯独这几十封家书一直珍藏着。这一封封家书时刻鞭策着他和家人多读书、做好人、干实事。

记得去年初家人收到远方朋友寄来的一件礼物,礼物中夹带一封手写书信。信中,朋友回顾了大学时的一次交心卧谈,并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心得及困惑。一字一句读完,亲切感油然而生。

话说回来,时代在变化,当下书信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能够再用书信联系的人们也越来越少。现代人的通信工具比起当年的书信来,效率的确要高出许多倍,可以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更多更直接。现在看来,习惯了社交软件的即时联系,手写书信已基本变为人们怀旧的一种形式了。

马老伯珍藏着父亲写给自己的几十封家书,鞭策自己多读书、做好人、干实事

不过,书信这种看似“老土”的沟通方式,反而因充满了深沉的思想内涵和悠远的人生意味而更加让人感动。书信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推动书信文化的复兴,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当代人尤其青年们应当重塑对于书信的仪式感,将这份文化记忆留存在我们心中。

有时真的很想收到一封盖着邮戳、亲笔写着我名字的书信。寻找一份久违的感觉,体验那种鸿雁传书的感动。我想我会逐字逐句细细地读,一遍遍读,好好珍藏起来……

猜你喜欢
家书书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清晨忆家书
一封家书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谁远谁近?
重读“红色家书”
共 筑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