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爱
(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大理 671003)
大理旅游业,从1994年起,就大力实施“以旅活市”战略,并逐渐从“一般接待型”升级到了“支柱产业型”。旅游,在大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旅游是多种因素交织交叉的结果,如何协调诸多因素从而使得大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人类学视野下,将诸多因素纳入到“结构”与“能动性”中来看待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从中找到契合点使二者相辅相成、和谐发展。“结构”与“能动性”是贯穿人类学理论的一条主线。以杜尔干、拉德克利夫布朗及曼切斯特学派等为代表的社会决定论和文化与人格学派、象征人类学等为代表的文化决定论理论强调结构,代表了社会、文化对个体行为制约的结构决定论观点;与之相反,利奇对个体能动性的关注及巴特等人以分析个体为出发点的能动性理论,则强调个人及其能动性对社会、文化的形塑〔1〕。当然,“结构”与“能动性”并不是一条线的两端,它们各有侧重,但其实是相融为一、互为一体的。从人类学“结构”与“能动性”理论范式,结合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实际,根据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得来的资料,提出大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结构(struc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tructura,意思是“堆聚、排列”。就词源学角度而言,结构原指建筑学上建造、构造,而以堆积方式将元素“结构”起来则暗示着这些相互关联的元素构成一个自我存在的空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认为社会是一种有规律的结构,它与生物有机体有极大的相似性,是一个由各种元素组成的整体〔2〕。后来,英国的斯宾塞在《社会学原理》中发展了孔德的理论,把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结合了起来,通过一个“结构功能”理论把“结构”“功能”“分化”“整合”等结合成一个有较高解释力的分析范式〔3〕。马尔科姆·沃特斯在《现代社会学理论》中把结构定义为“在直接感受到的经验之下隐藏的各种社会经验安排所体现出来的模式”〔4〕。“结构论”重视整体性的宏观研究,认为社会文化现象不能归结为个人因素,行动并不表现为个体的主观选择,任何个人行动都是社会结构或文化规范制约的产物。“结构论”的人类学者认为,结构享有优于行动的本体论地位。结构决定了有自觉意识的经验内容,从而主体及行动都消失了。简言之,以杜尔干、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为代表的理论强调结构、制度对人们行为的塑造与制约。
运用“结构”理论范式,根据现有的结构,大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两条。
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经济门类齐全,产业结构合理,这样弊病才少一些,治理起来也容易。否则,会制约经济发展,最终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据田野调查,笔者2017年12月从大理州旅游局得来的数据得知:2017年,大理州共接待近2 100万外地游客。2017年1~9月全州主要旅游景区(24家)共接待游客1 090.15万人次,同比减少11.09%;门票收入5.29亿元,同比减少5.56%。单从数据上看,是同比减少了。因为从2017年年初起,大理州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实施了一系列洱海治理的措施,由此有几百家客栈自行关闭,当地政府关停了环洱海餐饮客栈1 900多家,有很多路段因处理排污问题而重修,短期内游客量减少了,大理很多相关从业人员如旅行社、客栈、饭店工作人员及旅游包车的司机等暂时失业。大理古城周边供游客拍照、游览的花卉园、草莓园、蓝莓园等也因游客少而十分冷清。同时,很多业主因旅游不景气而经营惨淡、损失惨重。
此外,自2017年4月云南堪称“史上最严”的22条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措施正式落地以来,大理州也取消了所有的旅游定点购物,严厉打击非法载客,还整治了旅游纪念品市场(摊点)等,很多相关从业人员也失业了。由此可见,微观来看,过分依赖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一旦遭遇旅游发展不景气就会失业。那么,宏观来讲,一个地区如果过分依赖旅游业,产业结构失衡,一旦旅游业遭遇创伤,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陷入困境。因此,过分依赖旅游业存在隐患,应该避免,并重视多种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旅游是很多因素交织交叉的结果。人类学视野下,诸多因素都被纳入到“结构”与“能动性”这条贯穿人类学理论的主线中,藉此分析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便在诸多因素中寻求契合点而协调共生。因此,人类学视野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务必切实考虑到目前已有的各种“结构”——国家政策、法规。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的指引与约束,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及综合治理,当地人及当地商铺经营者的能动性(如积极参与旅游、对国内外游客的态度等),旅游服务行业的业态发展及服务质量,国内外游客的满意度,等等。充分考虑到各种现有结构状况,努力确保它们之间能相辅相成、协调共生,这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能动性萌芽于西方的19世纪初,当时的自由主义者就把个人作为起点的分析单元,社会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人造的躯体”,是原子个体在某种程度上的机械组合,它可以通过个人的自觉活动而加以变更和改善。社会从个人的利益观点看纯为工具〔5〕。功利主义认为“趋利避害”是不变的人性,社会利益是使每个个体利益得以满足的折中或总和。心理主义认为,人是具有欲望、情感和意志的主体,人们的行为、互动和由此生成的社会乃是人们心理活动和发展的结果。“能动性”理论的代表人物巴特明确强调人的能动性,他通过对斯瓦谷地的博弈、斯瓦谷地帕塔人wesh制度的研究,指出结构并不是某种人们极力来维护的东西。它其实是一种附属物,是人们的策略无意带来的附属产物①中央民族大学潘蛟教授2018年《当代人类学理论讲义》第9页。。简言之,持能动性观点的学者认为个人及其行动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结构和文化规范只是个体行动的结果,行动的关键是个人的主观选择,主张按照主体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其行动的意义和动机,社会被看作是人的建构,随着主体的知觉和动机投入而持续不断地发生转换和变化。
运用“能动性”理论范式,充分发挥能动性,大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条。
政府具有强大的能动性和执行力,与作为“结构”存在的机构、体制合为一体,具备“结构”与“能动”的双重储能。就大理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好的能动性,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据田野调查,笔者2018年1月从大理州旅游局获得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大理以实现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旅游产业制度、旅游政策措施等为重点内容,在“发展大理”“魅力大理”“生态大理”“人文大理”“法治大理”等方面下功夫,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例如颁布实施《大理市生态市创建规划(2008—2020)》等一系列规划制度,划分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生态试验区三大区块。加强以苍山、洱海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和大理古城、喜洲古镇、双廊古渔村等文化遗产保护。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开展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关停环洱海餐饮客栈1 900多家,解决生态破坏与洱海保护矛盾问题。又如制订了《大理市全面开展市场监督管理综合联动执法改革实施方案》《大理市旅游市场秩序整治42条措施》,明确53个涉旅部门监管责任清单,开展“史上最严”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累计受理旅游消费者投诉569件,办结涉旅案件78件,罚没款30余万元;办理“诉转案”25件,挽回游客经济损失40万余元。
此外,大理州“将旅游业培育成为主导型支柱产业”的任务,围绕“三城五区”空间布局,着力推动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跨越,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可见,政府充分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今后,实现“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这一目标、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使旅游业成为大理市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完成旅游人才培养计划、旅游融资改革计划、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用地保障创新计划、市场整治监管计划、信息数据共享计划等等都需要政府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有些问题也需要政府继续发挥作用,进行综合治理。例如自2017年4月云南堪称“史上最严”的22条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措施正式落地以来,大理州也取消了所有的旅游定点购物,严格禁止暗藏陷阱的低价游,严厉打击欺诈消费,查处了一大批案件,整治工作取得的效果显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部分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并未改变,诚信经营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由地上转入地下、由明目张胆转为乔装打扮。对此,还需政府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治理,继续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除了在加强行业管理,进行综合治理,完善监督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保护旅游者权益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外,政府还要继续加强对本地居民的文化宣传教育,更要对外来游客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其文化保护意识进而使其能够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等等。
在旅游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大理当地人是核心力量,无论是否直接投身到旅游业,大理当地人都对国内外游客始终保持着友好和热情。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中,很多国内外游客都表示他们很喜欢大理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自己在大理受欢迎,真正感受到“宾至如归”。
然而,比起对外国游客,当地人对国内游客则不怎么热情——当地人解释说,国内外游客都是客人,在发展经济面前也都平等对待,所以对外国游客更友好根本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外国游客来了会走,走了还会再来,但最后依然会走,正如古城里很多文化衬衫上写着的“Foreigner's coming(老外来了),Foreigner's leaving(老外走了)”。“洋人街”牌坊上写着:“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老外最终所能分享的是大理的好风光。但是很多国内游客来了以后,就不走了,他们在大理买房子,大理的很多别墅都是外地人买的,外地人炒高了大理的房价,外地人所“分享”的不仅是好风光,还有大理的土地资源及其他的公共资源等等。
因此,在发展旅游经济,围绕着国内外游客而做出政策调控及管理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当地人是当地的魂、当地人一直以来都是大理保持活力及不断发展的源泉、当地人与国内外游客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因素,无论怎么开发及发展旅游,不仅不能忽视当地人的感受而且还应充分发挥当地人的能动性,让当地人积极主动热心、自愿自觉自主地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游客既是“已游”旅游地发展状况的见证者,又是“将游”旅游地旅游影响的可能制造者,旅游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反作用于游客,在游客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很容易与其期望相背,降低游客的满意度并影响其重游倾向,对于目的地来说是很不利的。游客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关系到现行旅游市场的运转、旅游政策制定与实施、未来旅游资源的规划以及旅游业发展前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国内游客抱怨旅游服务流动岗的工作人员态度不够好、还指错了路;有的游客抱怨在火车站、汽车站、在路边招揽客人的人过分热情甚至有诱骗行为;也有的游客提到旅游商品的体验性较差,正如李刚提到的:旅游商品的体验性主要体现在个性化、情感化和参与性上。纵观大理现有的银饰品,雷同现象比较严重,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千店一面的现象明显,游客的购物体验性较差〔6〕。还有的游客抱怨大理双廊镇等地商业化气氛太浓了……
旅游对于现代旅游者而言,不再只是一种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满足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7〕。通过了解游客的诸多旅游需求及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特点,找出游客旅游过程中的关注重点与旅游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调控,以达到旅游地与游客的良性协调共生。旅游地的各种旅游影响可以通过游客感知进行衡量与调控,如何吸引游客并增强游客的重游或推荐意愿是旅游地首要关注的议题。根据游客对经济、环境影响感知较强,对负面影响的感知强于正面影响的感知,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感知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及女性游客的负面感知强等结论,建立以利益相关者为主导,以游客感知重点、差异为突破口,以教育、说服、培训、示范为手段的常规管理与全过程管理相结合。
总之,“结构”与“能动性”是贯穿人类学理论史的一条主线,当然,它们并不是一条线的两个端点,而是一种双重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是社会与人相互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依据。运用人类学中“结构”与“能动性”的理论范式,结合大理旅游发展的实际,分析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得来的资料,由此提出了大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既要重视现有的“结构”,也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即结构方面需要注意产业结构上避免过分依赖旅游业、注重旅游发展中各种现有“结构”之间的协调共生;能动性方面需要当地政府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当地人的能动性、高度重视国内外游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