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忠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自治区政府的努力下,西藏扶贫工作得到了显著改善。西藏作为经济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对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1〕。但作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的脱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截至2016年底,全区320多万常住人口中,还有44万贫困人口。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易发、频发〔2〕,生存条件较差,环保任务重大,城镇化程度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是制约西藏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的主要因素。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是中国的天然屏障,但这片土地环境恶劣,高寒气候只适合种植少数农作物,耕地面积小,可灌溉土地少,很多时候靠天收,粮食生产得不到有力保证。此外,西藏还处在个体种养的单打独斗阶段,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投入产出比不高,离农业现代化还有很大距离,种种因素导致农牧民的收入很难提高。
在农业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当地民众却又大多不愿意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动力。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使其对金钱的欲望并不是特别强烈;二是国家的补助政策可以解决基本温饱,使其缺少解决生存问题的强烈渴望。
1.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模式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是由国家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开展的电商扶贫工程。2014年以来,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作为农村电商先头部队〔3〕。在2017年确定的26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中,国家级贫困县占了237个,西藏自治区有加查县、索县、朗县、米林县、普兰县入选。示范工作要求在贫困县发挥电子商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在贫困村建立电商服务点,增加农村网络销售额、开展农村电商培训等等。
2.第三方平台农村电商模式
国内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农村电商扶贫中来。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公司推出特色中国馆,汇聚各地农特产品,推行农产品上行,在淘宝首页开设“兴农扶贫”板块,提倡科技兴农、精准扶贫。京东与国务院扶贫办签订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中国特产”频道,建立地方特色馆,推动地方优质特产上行;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入京东工作,“一人工作,全家脱贫”;与地方院校合作开展技能培训,鼓励贫困户创业;推出“农民种地不花钱”的金融扶贫政策等等。
3.返乡创业+大学生村官模式
在国家积极推荐电商精准扶贫、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外来务工者返乡创业,积极挖掘家乡资源,对接地方政策,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了致富梦。此外,很多大学生村官也通过电商找到了农村脱贫之路,甚至有通过微博、微信成为了农村网红、农村代言人。在西藏自治区,援藏干部、驻村工作队、志愿者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开展电商辅导,培养农村创业者,真正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
1.贡嘎:电商服务站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
山南市贡嘎县是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当地,将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建设相结合,对于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优先考虑作为电子商务服务站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经过推荐和审核后,直接对贫困户现有房屋进行装修升级,改造成乡村电商服务站,并为其免费接入宽带、购置电脑设备,对贫困户进行网上代购、服务站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确保其能保证服务站的正常运营。同时结合实际条件,为服务站引入便民快递、取款缴费等服务,让其成为当地农牧民一体化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商服务站除了帮助经营者脱贫致富,还要以点及面,帮助其他农牧民销售农特产品,实现更多人的脱贫致富。
2.邮政: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
中国邮政凭借其营业网点多、涉及范围广的优势,在自治区电商精准扶贫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西藏邮政在线下布局了便民服务站、邮政营业点,在线上布局了邮乐购、“邮掌柜”、邮乐网等多个网上销售平台。中国邮政林芝分公司还深入产品上游开展调研,考察产品质量、价格、供应量等情况,最后从“西藏江南”选取了藏米、荞麦粉等特色产品,包装上线,销往内地,走出西藏,保证农牧民的丰产丰收。在西藏,中国邮政“工业品代购+农产品进城+代办服务+普惠金融+仓储批销+电商培训”电商精准扶贫体系正在形成。
3.阿云电商:藏货通天下
除了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外,本地电商企业还尝试自建平台开展农特产品自产自销。西藏阿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运营的“藏货通天下”平台,就是将本地实体商业与全网虚拟经济进行融合,充分发挥自治区特色产品优势,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商品流通,将百姓所需优势商品引进来,提高全民生活质量。“藏货通天下”除了网上销售之外,还通过实体商业资源整合,打造实体产业聚集,通过人才培训、产业孵化、电商服务、培养微商、产品溯源等途径,提升西藏农村电商的质量和规模。
1.物流时效性不高
目前国内发往西藏自治区的快递,一般需要通过成都进行中转,然后走航空或川藏公路进藏,一般在7~14天左右,与内地快递时效相比有很大差距。而这个时效,还仅限于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等自治区交通较便利市区,对于阿里地区以及边境各县,因为位置更为偏远,导致交通不便,物品的送达时效更加漫长。
2.宽带和移动网络急需改善
对电子商务扶贫来说,网络是否通畅,物流是否通达,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4〕。目前,西藏自治区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87万户,普及率为59%,固定宽带用户25.5万户。西藏自治区还未全面架设移动4G网络,高海拔地区因地理条件的原因,还存在时而掉线、网络不畅等问题。目前电子商务的展示正在从原有的“文字+图片”过渡到“视频+直播”阶段,对于网络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商发展,网络先行”,自治区急需解决固定宽带和移动网络的问题。
西藏农特产品上行面临的问题和内地完全不同。内地农特产品上行的问题在于供应链的后端,即包装、营销、推广等,内地各省份,因为本身地理环境、产品种植差别不大,导致各省份特产同质化严重,并无本质区别。而西藏农特产品因青藏高原的独特性以及藏区独特的宗教文化,具备了天然的差异化和可辨识性,如冬虫夏草、牦牛肉、藏香猪、氆氇、青稞酒、糌粑等,除青海、甘肃、四川等藏区稍有涉及,其他省份很难可以与之相比。所以西藏农特产品上行的困难不在后端,而在供应链前段。“不愁卖,却愁供”现象非常严重,以藏香猪为例,藏区的养殖规模有限,而且藏民信仰宗教,导致藏香猪的供应只能适应小而美的店铺,无法承担大型促销活动,如“双十一”的疯狂销售。
此外,西藏畜牧养殖、农产品种植大多还是个体户形式,无法形成规模,本地农产品龙头企业、合作社都很少,缺乏本地供应链前段的汇聚,其交易成本都很高,如何降低交易成本让贫困户真正受益才是必须思考的问题〔5〕。
近年来,国家尝试多种形式推动人才援藏,如干部长期援藏、组团式援藏、技术人才短期援藏等,但目前人才援助还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岗位,对于商业运营人才,目前涉及较少,所以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主要还是需要自治区内部培养。
据调研,西藏自治区职业院校(高职和中职)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寥寥无几,目前,仅有山南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全日制电子商务专业,该校自2016年9月开始招收电子商务专业,目前仅有两个年级在校学习,还没有毕业生。可以说,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的供应远远无法满足自治区农村电商人才的需求。
截至2017年8月底,注册地在西藏自治区的天猫店仅有47家,其中只有12家月销量在100笔以上,而且有不少店铺的实际运营团队是在内地,自治区电商规模甚至不到内地一个县区的规模。此外,区内基本上缺少常态化的电商培训、电商沙龙等交流活动。
除了整体电商环境,自治区目前还缺少龙头企业。虽然在商务部刚刚公布的《2017—2018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拟入选名单》中,西藏自治区有3家企业入选,分别是西藏七芝堂实业有限公司、西藏藏香阁商贸有限公司、山南顶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但无论是从线上经营规模,还是从网上影响力都和内地入选企业有很大差距,并未起到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1.政府大力推动区内交通建设,提升物流时效
积极推动干线运输建设。目前,西藏自治区拉萨、林芝、昌都、日喀则、阿里等地都建有机场,货物可以实现与内地的快速运输,但各地市之间的铁路、公路干线运输仍然有很大问题。政府要积极推动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各地市的干线运输线路建设,缩短干线运输时间。以笔者援藏所在地山南市为例,拉萨到山南没有铁路,现有的公路运输大概需要3个小时,若在建的泽贡高等级公路通车后,时间可以缩短到1.5小时,大大提升了物流时效。
农村公路建设。自治区地广人稀,农牧民群众居住较为分散,县市、乡村之间距离较远,建设好农村公路,才能解决好农村电商“运输难、物流难”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才能打破制约农牧民发展的“瓶颈”,才能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推动物流园区建设,引入规模物流企业
除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外,还要引入国内先进的物流企业和物流模式,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目前,各大快递公司都在西藏建立了分公司,但只具备配送功能,并没有在西藏建立起物流中心。政府应积极推动物流园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将拉萨打造成物流中枢,在日喀则、那曲、昌都建立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并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同时,要引入内地知名电商物流企业,借助他们先进的物流模式,整合物流资源,引导技术升级,促进产业链完善,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2017年5月,京东拉萨仓储物流园正式运营,中小件和大家电实现了西藏本地发货,部分地区实现“即日达”,拉萨地区实现“当日达”,为西藏物流中心建设提供了良好范本。
3.推动农牧区网络基础设施发展,为农村电商保驾护航
重点推动“宽带西藏”工程,升级改造原有宽带网络,逐步实现光纤入户,力争在2020年,实现行政村全部通宽带,搭建农产品上行的“网上天路”。除了网络基础设施,通信运营商还要为自治区农牧民开展计算机使用、电子商务技能等基本能力培训,让农牧民能用网、会上网,同时还要进一步降低网络成本和服务费用,确保广大农牧民能够用得起。
推动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糌粑,还是牦牛产品,一个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继而带动周围农牧民群众的就业,从而实现脱贫致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保证产品的源头供应,能够持续输出优质农特产品;推动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推出新产品。此外,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产自西藏、代表西藏、又能走出西藏的优质品牌。
农牧民要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农产品上行,将藏区的优质产品销售到内地甚至国外去,这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更能通过预售、团购等“网络订单式”销售,改变农牧民的生产种植模式,降低农牧民的经济风险。农产品上行让西藏农特产品直面消费者,打掉中间渠道和销售环节,既能让利于消费者,还能让农牧民增收。当然,农产品上行还要解决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的问题,这就需要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做好引导和示范,地方政府做好相关的培训和扶持工作。
电商复合型人才缺乏,不单单是西藏,在全国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在农村,电商人才更是极度匮乏。
自治区要制定电子商务人才引进的相关扶持政策,吸引电商转型、产品规划类高端人才入藏工作,在户籍、住房、生活等方面给予扶持。特别是吸引在内地读书的藏族学生,让其回到西藏推动家乡电商的发展。农村电商发展,还需要网店推广、网店美工、网店客服、网店物流等相关人才〔6〕,自治区教育厅引导区内职业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也可以采用和内地职业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切实培养一批实战人才。
此外,组织农牧民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对已经或准备从事电商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其快速上手,在实践中成长,并对其进行跟踪辅导。当然,此类培训不同于内地专家的短期培训,应该是常态化技能培训,对于农牧民后期存在的问题要持续关注。
内地电商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培养了农业行业明星企业,而且还形成了良好的电商环境,形成了抱团发展。由于西藏自治区地广人稀,电商起步晚,目前来看,很难自发形成这种环境,还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推动。
1.建立地方性电子商务协会
联合政府、学校、企业、农牧民共同发起电子商务协会,定期举行电商沙龙,对于单个会员出现的问题,协会共同帮助其解决;常态化组织培训,提升农牧民的电商技能,形成其归属感。
2.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
西藏自治区电商扶贫要想实现后发优势,就得更加有效率,将同行业有潜力的企业集中到一起,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配送园、文化产业园等等,将企业送上发展的快车道,才能推动农牧民的快速脱贫致富。
〔1〕涂学敏.西藏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6(6):6.
〔2〕王文令.新时期西藏扶贫开发工作的相关思考〔J〕.西藏发展论坛,2016(5):33-36.
〔3〕王盛.政策解读:《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J〕.农业工程技术,2016(33):13-14.
〔4〕赵霞.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7(12):269-270.
〔5〕陈晓琴,王钊.“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实施路径探讨〔J〕.理论导刊,2017(5):94-96.
〔6〕祝君红.精准扶贫战略下农村电商扶贫的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7(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