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民,梁修庆,张 正,亢霞霞
(广西大学 商学院,南宁 530004)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在国外,发达国家纷纷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例如,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日本提出“以3D造型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革命”计划[1]。对于我国来说,鉴于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我国实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结合,催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态势,从而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1-4]。在国内,后发地区面临国际、国内制造业发展的新态势,要想赶上时代浪潮,就必须抓紧迈开紧跟的步伐。
作为后发地区的广西制造业长期存在的企业规模小、行业结构层次低、自创能力弱、区域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广西制造业发展陷入困局[5]。因此,推动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在实地调研广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把握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结合广西自身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从而推动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期实现广西制造业弯道超车的战略突破。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强国富民之基;在第二产业的构成中,制造业占绝对的主体地位。根据广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 670.00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39.9%(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6]。其中,采矿业669.65亿元,占4.3%,比2008年末增长197.6%;制造业11 824.55亿元,占75.5%,比2008年末增长16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 175.8亿元,占20.2%,比2008年末增长68.1%。广西制造业占工业比重如下:制造业7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0.2%,采矿业4.3%。
此外,数据显示,2013年末,在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资产总计排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 958.02亿元,占18.9%;农副食品加工业1 505.76亿元,占9.6%;汽车制造业1 274.44亿元,占8.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 146.54亿元,占7.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 133.24亿元,占7.2%;除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外,制造业就占据了其中的四席。
在制造业总产值方面,如表1所示,2010年广西制造业的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如无特别说明,下同)为8 391.56亿元,而到了2014年广西制造业的总产值就达到了18 326.17亿元,五年的时间增加了将近一万亿,增长了两倍多。从表1可以看出,2010~2014年广西制造业的生产总值是逐年稳步增加的,但是从增速来看,却是逐年下降的,从2010年的42.41%的增速快速下滑到2014年的13.05%[8];这既表明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下滑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增长,同时也说明了广西制造业增速放缓的压力不断增大。
表1 2010~2014年广西制造业总产值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据2011~2015年《广西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另外,根据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7],2015年广西全区生产总值(GDP)为16 803.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 565.9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7 694.74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6 542.41亿元,增长9.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3%、45.8%和3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51.4%和41.9%。2015年广西全部工业增加值6 338.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在工业内部行业细分中,采矿业增长1.2%,制造业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2%。
总体来说,广西的制造业无论是在第二产业内部,还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2014年期间,虽然面临经济下行增大的压力,广西制造业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但每年仍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在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绝对主体地位的情况下,第二产业成为拉动广西经济增长的主力。
在拉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投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投资的增长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2010~2014年期间,除2013年为负增长外,广西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速差不多均在20%以上;在此期间里,制造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除2010、2011年制造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低于70%外,分别为57.69%、66.39%(制造业新增固定资产/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012、2013、2014年的占比均在70%以上,分别为71.78%、75.05%、74.68%,从占比的趋势来看,制造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是不断增大的[8]。
此外,据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7],2015年广西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48.60亿元,比上年增长43.9%;第二产业投资6 479.34亿元,增长14.5%,其中工业投资6 390.80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投资8 427.01亿元,增长18.6%。其中,制造业投资额5 253.40亿元,比2014年增长13.3%。在制造业行业内部,投资额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889.70亿元;其次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额为415.13亿元;而投资增长速度最快的前三名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3%)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过去几年里,广西制造业的投资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速有些放缓;制造业新增固定资产的投资不断增长,整体上增速也很快,其占制造业总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效益是从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分析行业、企业创造社会财富、企业利润的能力。表2显示了2010~2014年广西规模以上制造业的一些经济效益指标,从中可以看出,2010~2013年广西规模以上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逐年递增的,201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却出现了负增长(-24.0%);因为主营业务收入是利润的重要来源,因此2010~2014年广西规模以上制造业利润总额的情况与主营业务收入类似,2010~2013年利润总额是逐年增长的,2014年利润制造业利润总额出现了负增长(-25.5%),比利润总额的下滑幅度更大[8]。从表2还可以看出2010~2014年广西制造业的资产利润率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广西制造业的整体的创利能力是不断下降的。
表2 2010~2014年广西制造业经济效益表
数据来源:2011~2015年《广西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从2015年最新数据的行业细分看,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9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利润54.51亿元,增长97.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1.54亿元,增长67.5%;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140.95亿元,增长44.2%;电力热力行业实现利润87.39亿元,增长14.8%;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100.79亿元,增长6.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62.07亿元,增长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140.89亿元,增长2.9%;黑色金属冶炼业实现利润62.76亿元,下降9.2%[7]。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广西制造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但是像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等个别行业的经济效益却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形势。
分析区域制造业的发展,不仅要看总量和增量的增长,而且要看其内部结构的构成和空间分布,合理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更有利于制造业的健康发展。2010~2014年,广西制造业内部细分行业比重(各行业生产总值/制造业生产总值,下同)最大的前5个行业几乎一直都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如表3所示)。像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通信和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技术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行业加总起来的占比大致在13%左右,2011~2014年这几个行业总的比重处于缓慢的上升中,但是总的占比仍然很低,如果细分到每一个行业,比重几乎都在5%以下(如表4所示)。
表3 2010~2014年广西制造业内部细分前5名行业及占比
表4 2010~2014年广西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总值占制造业比重
此外,一个地区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和组成结构不仅反映出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活跃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这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及产业的内部构成。截止到2016年10月15号,广西目前有36家上市公司,属证监会行业分类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有20家,占广西上市公司的一半以上;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分属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一共6家,而其他上市公司的所属行业也大多都是食品加工或制造业(南宁糖业、黑芝麻、皇氏集团),其次是3家医药制造(莱茵生物、桂林三金、中恒集团),2家汽车制造(八菱科技、福达股份),而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器机械制造都各只有1家,分别是柳工和银河生物。从上述广西制造业内部细分行业占比和制造业上市公司行业所属分布情况的分析来看,广西的制造业还是集中于原料加工与制造方面,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行业还是很少的。
在空间布局方面,广西的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柳州、南宁、桂林、梧州、玉林、百色、北海等地。柳州是广西的工业基地,主要有冶金、机械、汽车制造等产业;而南宁、桂林、梧州、玉林主要是食品加工、建材、制药等产业,桂林、南宁、北海等地还分布着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规模较小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桂西的百色主要是铝产业;而防城港、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地区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经济发展相当缓慢,其制造业发展明显低于广西其他地区的水平。广西各个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凸显出区域内制造业发展的不平衡。
如前文介绍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在广西工业结构内部,资产总计前五名分别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从2010~2014年广西制造业内部细分行业占比(各行业生产总值/制造业生产总值)前5名对比表(表3)中也可以看出,这两组数据有4个行业是重叠的;而这4个行业除汽车制造业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低以外,其他三个行业都是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
2010~2014年间,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造纸、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制造、非金属矿物、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的加总产值均高达制造业总产值的60%左右,而像通信和电子设备、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医药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产值的加总所占比重才13%左右,低于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等省。2015年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产值仅占全部产品产值的4.9%,列全国倒数第二位;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智能电视、石墨烯、稀土磁性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工业新产品几近空白。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广西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集中在中低端产业链,工业品的附加值不高,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对资源的依赖性还很强;而且,从技术含量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占比来看,广西制造业的结构水平较大程度地低于其他省份制造业的结构水平。
广西制造业企业数量少,而且规模也较小。截至2016年6月底,广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国的1.4%,列全国第18位。其中,大中型企业为1 421户,占全国的2.8%,比江西少30%以上;广西企业户均资产总计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5%左右,略小于贵州省,占据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0%的农副食品加工和木材加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占全区的12%,占据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30%以上的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资产总计却占全区的45.8%,电子、机械和汽车制造等这些宜于发挥规模效益的产业,企业数只占16%,资产总计也只占全区的20%,广西工业行业以原材料为主的分布格局,形成相对较低的产业层次,导致工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分布散。
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从而导致整个产业的科技研发处于低水平。2014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经费支出的企业453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8.3%,而此项的全国数据为16.9%,江苏和广东分别为29.1%和16.0%,广西仅高于西部省份的贵州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广西R&D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8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R&D强度(R&D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45%,全国为0.84%,与居全国前2位的江苏(1.16%)、广东(1.39%)相差甚远,列西部倒数第2位;广西R&D活动经费投入前4位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等行业,有R&D活动经费支出企业占该行业全部企业比重均低于29%、R&D强度均低于1.73%;广西拥有研发人员3.3万人,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1%,列西部最后;新产品产值率和新产品销售率分别为7.6%和76.4%,同比分别下降1.5和8.8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导致了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弱、研发人员匮乏,从而制约了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产业集中度一般是一个行业当中骨干企业产值所占该行业产值的比例,反映产业中大型企业的作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某项产业的产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从不同行业排名前5位企业产业集中度看,2016年1至6月,广西机械产业集中度为94.4%,龙头企业的性质已成型;汽车产业集中度为53.8%、电力产业集中度为53.4%,骨干企业的作用较明显。但广西传统产业的集中度偏低,食品产业只有14.5%、建材产业9.2%、造纸与木材加工产业10.1%、纺织服装与皮革产业10.6%、医药产业22%、有色金属产业37.3%,这表明这些产业的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缺少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结构较重。此外,虽然广西有着众多的工业园区(每个市至少一个),南宁、柳州、桂林、北海还各有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但是除了阳和、柳兴工业园区以汽车零部件为纽带,基本形成共生共存关系外,很多地方的园区对入驻的企业不加选择,园区内的企业大多只是地理空间的聚集,只是企业数量上的简单“堆砌”,入园企业与当地原有企业、原有产业,以及当地资源、市场缺乏紧密的有机联系和牢固的共生关系,并没有形成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产业零散且企业关联度不大,对外未构成品牌特色的竞争优势,尚未建立真正的企业群体,企业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南宁作为广西的省会,其经济实力在省内较强,2014年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为2 856.6亿元,区内排名第2,并且聚集了众多科研高校的技术人才,分布着一些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产业结构较为高端,区域内的制造业的发展速度较快。柳州,是广西的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水平居于区内首位,2014年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 323.9亿元,占整个广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9%,其制造业企业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技术水平先进,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制造业水平远在广西平均水平之上,并且形成了冶金、机械、汽车制造等产业集群。在广西区内,除了南宁、柳州、桂林三市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两千亿,其他省市的均在两千亿以下,像河池、贺州、来宾2014年三市的工业总产值加总一共才1 286.9亿元,才占整个广西的6.24%,这些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其制造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省内的平均水平。广西区内发展的巨大差异凸显出制造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也表明了区内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对于其他经济落后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同时企业同质化严重,没有产业联动与合作的态势,产业间协同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
2014年以来,广西陆续出台稳增长“38条”“48条”,稳增长力度逐年加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为了适应整体的经济形势和国家整体的改革布局,广西自治区政府实施了降成本的“41条”,更加细化地实施破解企业面临困难的措施,采取了涉及多领域的专项行动,力助广西企业突出困局,但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尚不完全满意。
2016年1至6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5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30元;企业获得政府补助11.7亿元,同比仅增长3.5%。据2016年第二季度工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在接受对是否受益于相关政策的帮助和支持调查的企业中,81.1%的企业选择“否”,表明受益于扶持政策的企业仍属少数,涉及简政放权、创新支持、“互联网+”扶持政策、降息等助力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
另外,一些地方反映,奖补政策未能及时落实到电力生产企业,直接导致电力生产企业持续负增长,当地支柱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金融部门反映,广西证券、保险发展滞后,信托公司缺失,担保公司规模小,导致一些企业因缺乏抵质押物而无法获得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广西金融工具偏少,金融细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部分领域融资难而其他领域资金富余的现象。贺州某电力公司反映,因机组最低稳燃安全发电额得不到保障,将加剧发电主设备的损耗,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河池市某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反映,镉污染事件后,政府加快了对冶炼企业异地搬迁的推进,但财政却不给予资金支持,导致新建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延缓技改工程。该公司还反映,按政策于去年下半年向区内金融机构申请专项货款资金,走程序、办手续耗时半年,到今年5月份才得以动用一半资金,而贷款开始计息的时间却是今年3月初,资金利用效率极低。此外,“41条”降成本政策措施中的工伤保险费实际平均费率的降幅、对融资利率基点的下调等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的行业特点,导致优惠政策难落实。以上的情况说明了自治区政府制定的政策落地与企业预期有很大差距,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的监管力度尚需加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当前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要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市场的选择。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相对于其他产业,其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的机会成本高,一旦企业的发展不符合市场要求,其损失将是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因此,要想推动制造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迎合市场需求。比如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认清现状,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取长补短,与其他地区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共同发展;而不是利用行政命令,发展自身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企业的生产和产业的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而政府的作用是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有序竞争,防止恶性竞争。自治区政府要进行合理引导,做好全区的整体规划,做到全区产业发展与局部发展相协调,根据地方比较优势,合理进行地方的产业布局,避免区域内局部地区的过度同质化竞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东部产业西移的步伐正在加快,广西要利用靠近珠三角的地理优势,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在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时,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与特点,把承接的产业融入到本土企业中,在优势产业中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承接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制造业,转化吸收先进技术,缩小初级产品加工比例,扩大高新技术制造行业的比例,使产品加工向中高端方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广西制造业跨步式发展。
广西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原材料加工型产业比重过高;产业结构层次低,资源依赖性强,初加工产品比重高,给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节能降耗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成为制约广西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但不能因此而放弃这些产业的发展,去发展与本地现实情况不相符的其他产业;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对初级产品和资源型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制约瓶颈为发展机遇,走出一条符合广西特色的制造业发展道路。比如广西有丰富的铝土矿产资源,大多数都是粗放开发,并没有对铝土进行精深加工,与其他产业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套作用,产品的附加值也很低,对于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和资金,采取多种合作方式,积极发展铝土深加工产业,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和发挥协作作用,延伸其产业价值链。只有立足现实,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符合广西制造业自身发展的道路,才能推动广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广西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缺陷就是企业规模较小,分布分散,一些产业的企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虽然在南宁、柳州、北海等地有一定规模的电子、机械制造等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业园区,但是这些企业占广西制造业的比重还比较低,资产总计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广西制造业还是以原材料为主的分布格局,这就导致了企业规模下,分布较为分散。面临这样的困境,要以产业链为纽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完善交通、信息等基础配套设施,推动各地区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园区,让地方特色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在整个自治区内部,也要做好园区的规划与协调工作,防止各地特色产业园区的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要做到自治区内各地产业园区的整体协调发展,以及产业园区内部的协调发展。
由于广西大多数企业规模相对小,受资本的制约,风险承受能力不强的限制,其投资与研发能力不足,产品未能及时更新换代,所以产品也就没有竞争力。因此,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就要从源头出发,根据企业空间分布和实际境况,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政府有限性的扶持下,深化企业产权改革的基础上,依法推动区域内同质企业进行重组合并,实现资源与要素的优势集中,从而实现资本的扩张与集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其抵抗风险的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实行《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战略背景下,广西要把握好当前的趋势与发展机遇,完善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利用现有的一些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在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同时,向制造业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个性化需求不断上升的时代,制造业企业要不断把握市场动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研发、设计与生产;这必然要求企业改变原有的产品研发、生产与市场相分离的发展道路,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延伸企业的生产和服务链,重视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在保证产品高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服务价值。
此外,虽然广西的经济发展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广西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在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甚至国外先进技术,在充分学习、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推动区内诸如智能制造、先进技术材料加工与制造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中国工业经济,2015,(6):5-17.
[2]陈国亮,唐根年.基于互联网视角的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研究: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6,(8):76-92.
[3]张继良,赵崇生.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绩效、问题与对策[J].调研世界,2015,(12):3-7.
[4]郭朝先,王宏霞.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J].经济研究参考,2015,(31):3-13.
[5]黄山松.新一轮广西制造业升级转型的突破口与路径选择:广西制造业升级与转型战略研究之一[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8-32.
[6]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N].广西日报,2015-01-29(14).
[7]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广西日报,2016-04-19(10).
[8]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