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跃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34000)
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容易发生抑郁,目前报道的发病率在30%~60%。脑卒中后抑郁可延缓神经功能恢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病死率[1-2]。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在脑卒中急性期至发病后几年内,一般脑卒中后3~6个月为最危险期,1年内的发病率均较高。目前较多的研究认为脑卒中病灶的位置、损伤面积及病灶数等与发病率有显著的关系。而在患者康复恢复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诊断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合并脑出血,头颅CT、MRI结果明确诊断;未接受介入支架、动脉溶栓及静脉溶栓等治疗;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失语,认知功能障碍,听力、视力障碍等;有精神病史、心理疾病史及脑器质性疾病史;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简易痴呆量表测试异常。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后抑郁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41例)与脑卒中非抑郁组(5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会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
组别 例数 男/女 平均年龄/岁受教育时间/年抑郁组 41 21/20 65.5±7.1 13.8±4.1非抑郁组 59 29/30 66.3±6.9 14.2±4.5统计值 0.041 0.563 0.453 P值 0.839 0.574 0.651
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婚姻等,分别于入院当天及发病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价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发病2周以及发病后6个月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分别于2周及发病后6个月随访采用Rankin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在入组2周及随访过程中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入组第2周对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对患者认知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 LES)判断患者1年内经历的生活事件对本人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持续时间。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 SSS)评价社会支持情况。采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Type A Behavior Pattern Scale, TABP)评价患者A型行为,包括CH、TH量表以及L量表,L量表用于评价问卷的可信度,L<7分为测验有效,可计算CH分及TH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A型行为比例,TH、CH、TABP、MMSE、负性LES、SSS、2周mRS以及6个月mR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社会心理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s,分)
表2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社会心理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s,分)
组别 例数 A型行为/例 TH CH TABP总分 MMSE 负性LES SSS 2周mRS 6个月mRS抑郁组 41 30 15.5±1.8 15.2±1.5 30.3±3.1 22.6±3.9 14.1±5.5 36.1±6.1 2.9±0.7 2.1±0.5非抑郁组 59 22 13.0±1.5 12.4±1.7 25.2±2.8 25.4±3.3 6.7±1.4 44.3±5.2 1.6±0.4 0.8±0.2统计值 11.082 7.547 8.494 8.572 3.871 9.903 7.221 11.778 18.033 P值 0.001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
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社会心理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周mRS、TABP总分及负性LES是独立危险因素,而MMSE、SSS是保护因素(P<0.01)。见表3。
表3 影响脑卒中后社会心理抑郁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在脑血管病后所出现的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临床症候群。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在25%~68%。2001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仅脑卒中后7~10 d抑郁的发生率就高达25.5%;2001年德国脑卒中后7 d轻度抑郁发病率20%,中度8%,重度5%。抑郁家族史、独居、原有卒中病史、受教育程度、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程度等、脑卒中严重程度以及功能缺陷程度、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病程等是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的常见原因[3-4]。病变部位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存在争议。卒中后抑郁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甚至悲观绝望,兴趣缺乏,对任何事物无评价,或者觉得脑子空空,变笨了;丧失乐趣,无法从家庭或者工作社交中得到乐趣,不爱活动,浑身发懒;焦虑,心悸、胸闷、多汗、尿频及紧张不安等;自责自罪,认为给家人带来负担,无端内疚;妄想或者幻觉,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或者灾难妄想;认知症状,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躯体症状,患者出现食纳差、头晕头痛、肢体疼痛麻木、周身不适、心慌气短、恶心嗳气及尿频多汗等。患者发生抑郁后,躯体和社会功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康复,复发率和死亡率上升,加重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改良Rankin量表(mRS)主要用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价,在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发病后2周与随访6个月抑郁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非抑郁患者,而在多因素分析中,发病后2周mRS评分是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因素,提示患者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响患者的情绪心情,神经功能恢复差的患者增加卒中后抑郁的风险。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主要用于患者认知状况的评价,在本次研究中,单因素分析中抑郁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非抑郁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MSE是卒中后抑郁的保护因素,说明患者认知功能越好,发生抑郁的风险越小。A型行为类型量表(TABP)用于评价患者A型行为,A型行为是美国加州心脏病专家Meyer Friedman和Rosenman RH于1970年提出,其基本行为特征为竞争意识强、对他人敌意、过分抱负、易紧张和冲动等。国内已有较多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胆囊炎及精神病等与A型行为关系的研究报道。在本次研究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抑郁患者A型行为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抑郁患者,抑郁患者TH与CH评分也显著高于非抑郁患者,说明A型行为与脑卒中后抑郁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多因素分析中排除了这个结果,考虑A型行为可能是其他高危因素的结果之一。负性LES是过去一年中患者经历的负性事件对患者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是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负性事件对患者产生负性影响,加上发生脑卒中,增加了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SSS是指患者受到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5-6]。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早在上个世纪,法国社会学家Durklieim就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本世纪以来,社会流行学研究表明社会隔离或社会结合的紧密程度低的个体身心健康的水平较低,而死亡率则较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研究发现,与正常人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面较窄,一般仅限于自己的亲人,而神经症患者社交活动少,社会关系松散。老年人如果有较密切的社会关系,则可以有效地减少抑郁症状。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良好的社会支持可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风险。
综上所述,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心理社会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用应尽量规避危险因素的发生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1]蒋玲, 荣阳, 蔡国明, 等.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 2010, 8(11): 40-42.
[2]唐学梅, 仇剑崟. 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及病因机制研究进展 [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 38(3): 280-284.
[3]张长青, 方向华. 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2006, 32(3): 283-286.
[4]曹曦, 李维祖, 明亮.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 [J]. 安徽医药, 2005, 9(12): 940-942.
[5]薛咏红, 汪国成, 李常威. 香港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6, 6(4): 243-248.
[6]蒋立勤. 脑梗死后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 14(3): 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