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霞,普福顺,唐太松,王 梅,杨舒影,李兴响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 红河 661199)
头颈部CTA扫描范围广,常规扫描方案使用大剂量(约 70 mL)高浓度对比剂扫描,以此使血管内获得足够浓度对比剂,取得高质量的扫描图像[1]。但大剂量对比剂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具有潜在危险,在满足临床诊断情况下使用小剂量对比剂行CTA扫描具有重要意义[2]。随着CTA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3]采用小剂量对比剂(30 mL)联合适当生理盐水(60 mL)进行低对比剂浓度扫描,扫描图像质量亦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因此,本研究对比分析常规与低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A扫描中的意义和诊断准确率。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5月在我院按低剂量方案及常规方案行头颈部CTA扫描患者各50例,将低剂量方案组定为A组,常规方案组定为B组,年龄30~60岁,每组男女各25例。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签署碘用药知情同意书。
1.2仪器与方法2组均行头颈部CTA检查,采用GE 64排128层螺旋CT,优力奇高压注射器,18 G留置针。扫描范围:主动脉弓至C1椎体水平,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扫描参数:120 kV,220 mA,层厚1 mm,层距1 mm,准直器64×0.6 mm。A组注射30 mL对比剂+60 mL生理盐水,B组注射70 mL对比剂+30 mL生理盐水,A组注射流率5 mL/s,B组4 mL/s,采用触发扫描,监测位置选择升主动脉。将扫描图像传至工作站行MIP和VR后处理。CTA分别将窗宽和窗位设为850 HU/250 HU,并通过微调获取最佳对比度图像。
1.3图像分析由2名副高级以上影像科医师进行双盲法评估图像质量,分别对颅内血管和颈部血管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对2组主动脉弓、基底动脉末端、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和双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强化程度(CT值)进行对比。
1.4图像质量评分标准[4]4分:血管显示清晰、管壁良好,无骨残留定为优;3分:血管显示略清晰、管壁稍模糊,少量骨残留定为良好;2分:血管显示<50%或有较多骨残留,但不影响观察血管;1分:有大量骨残留影或伪影,严重影响血管观察且不能满足诊断定为差。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及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表1)2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质量平均分为(3.620±0.725)分,B 组为(3.700±0.7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1,2)。
2.22组血管强化程度比较(表2) 2组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强化程度比较,A组均低于B组(均P<0.05)。基底动脉末端和双侧大脑中动脉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多与头颈部血管狭窄或斑块有密切关系,早期发现头颈部血管问题并临床干预,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5]。MSCTA安全、快速无创,是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但头颈部CTA扫描范围广且解剖结构复杂,使用大剂量对比剂易造成侧头臂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影响图像质量[6]。因此,在不影响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比剂剂量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表1 2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例(%)
表2 2组血管强化程度比较(HU,±s)
表2 2组血管强化程度比较(HU,±s)
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A 组 263.18±15.72 251.18±15.24 B 组 307.96±17.74 286.49±16.29 t值 1.986 2.104 P值 0.917 0.821组别 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350.52±21.51 291.34±18.86 382.13±23.20 380.12±23.91 413.57±28.72 320.21±14.57 441.27±31.33 443.51±30.17 4.021 2.157 4.725 4.791 0.021 0.062 0.013 0.007主动脉弓 基底动脉末端 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
图1 男,53岁 图1a,1b 低剂量方案头颈部血管VR和MIP图像,血管显示清晰、管壁显示良好,无骨残留定为优秀,图像质量评分为4分。主动脉弓、基底动脉末端、左右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左右大脑中动脉起始的CT值分别为327.6、288.7、385.6、381.2、248.3和270.5 HU 图2 男,56岁 图2a,2b 常规方案头颈部血管VR和MIP图像,血管显示清晰、管壁显示良好,无骨残留定为优秀,图像质量评分为4分。主动脉弓、基底动脉末端、左右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左右大脑中动脉起始的CT值分别为:419.8、302.8、475.3、471.1、263.1和297.5 HU
本研究发现,2组每种图像质量等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图像质量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具有快速扫描的特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取数据,无需长时间保持血管内对比剂高浓度,利用小剂量行头颈部CTA可获取良好的图像质量,且不影响临床诊断[7]。此外,图像质量与义齿和静脉内过高的对比剂浓度也有密切关系,静脉充盈的程度也影响血管的后处理和对动脉病变的观察[8]。
本研究对比2组目标血管的强化程度(CT值)发现,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A组强化程度均低于B组(均P<0.05)。基底动脉末端和双侧大脑中动脉中强化程度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值强化程度与对比剂剂量及注射流率具有密切关系,流率越快,其峰值相对越高,动脉强化程度与周围组织差异越大[9]。头颈部CTA采用小剂量增强扫描能避免大剂量增强扫描产生的伪影,通过注射生理盐水冲刷对比剂,对血管强化程度不会构成负面影响[10]。
综上所述,在128层螺旋CT头颈部CTA中,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能获取良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适用于更多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祥宝.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CT头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8):1011-1014.
[2]郭欣.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颅CT血管减影成像中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6):88-89.
[3]李立,钱伟军,刘芳,等.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头颈CTA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30-32.
[4]邓永绍.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减影成像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4(11):1504-1506.
[5]韩秋丽,廖玉荣,王甜.64排螺旋CT不同浓度对比剂在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J]. 安徽医学,2016,37(11):1359-1362.
[6]李高忠.低剂量碘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5,10(4):478-481.
[7]李开,邵国良.小剂量以及小对比剂剂量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J]. 医疗装备,2017,30(7):202-204.
[8]陈黎丽,潘为领,王学廷,等.低剂量对比剂在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5):672-674.
[9]庞燕,王益民.低剂量对比剂行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J]. 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0):2375-2376.
[10]李明利,金征宇,张云庆,等.多层螺旋CT头颈部低剂量对比剂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3):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