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视角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现状

2018-04-10 06:23王勇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外交海南论文

王勇

一、国家公共外交政策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研究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政策引导下的重要国家战略部署,在全面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和文化又快又好发展的同时,还特别肩负着“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加深国际文化交流”的重任。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海南岛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要能够为国家有效开展“全方位的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高层次的外交外事活动”提供广阔平台。可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伊始,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便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定位,是中国政府借以塑造国家形象、引领公众态度、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阐明中国价值、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战略之一。2014年4月10日,国新办原主任赵启正在博鳌亚洲论坛公共外交基地成立仪式上也明确指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离不开开放和公共外交!”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国家战略部署一样,关乎国家公共外交信息与思想的国际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与国际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自国务院《意见》发布以来,海南省人民政府随即制定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政策与制度,努力保障并积极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有效开展。近年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绩斐然,承办了包括博鳌亚洲论坛在内,诸如金砖国家峰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岛屿观光政策论坛等一系列重要的外事活动,已成为我国举行多边外交外事活动的重要平台和基地之一。一方面展示宣传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进展和成果,提升了海南良好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向国际社会传播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符合提高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增进国家利益的中国公共外交策略和基本原则。

从国家战略决策到地方各部门的规章制度,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研究得到了多方位的协力扶持,促进了这类研究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如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工程已经近半,有必要对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与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重在发现现存问题或不足,既要探讨其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后续建设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影响,也要为其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提供有益指导。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历年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期刊论文为主,结合博硕论文、国家级与省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多方位探讨与此有关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分析现状,总结不足,发现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期刊论文

期刊论文代表了某一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引领该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的“专业检索”,通过以TI=(国际旅游岛+公共外交)×(海南)为组合的题名检索,试图全面考察篇名中包含“国际旅游岛”或者“公共外交”,并且包含“海南”的所有期刊论文。截至2017年8月1日,共检索到757条发表于各类期刊的有关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研究论文。其中,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02年第4期的《海南金融》,是中國(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撰写的《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框架建议》。之后,一直到2007年才再次有2篇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论文相继发表,并逐年持续增长。在国务院发布《意见》的2010年,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猛增到220篇,占比29.1%。2010年之后的近7年时间内,尽管论文发表数量逐年递减,但总数仍高达703篇,占92.9%,而2010年之前发表的相关论文总数才不过52篇,前者几乎是后者的14倍,具体数据见图1。为了进一步了解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新近趋势与特点,本文以2010年之后的703篇研究论文为主,具体分析相关研究情况。

统计显示,除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论文呈现井喷式发展外,近年来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如2016年的研究论文才41篇,仅为2010年高峰期的1/5。说明国家战略决策对学术研究的刺激影响,也表明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进入常态,学界对与其有关的深入研究还亟待进一步拓宽,以构筑新的学术研究点。

就文章所关注的研究主题而言,主要包括旅游类(498篇)、经济类(含工农业与服务业)(242篇)、法律法规类(53篇)、教育类(50篇)、环境与基础设施类(83篇)、体育文化类(61篇)、国内外政治与政党类(28)。显而易见,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几个围绕国际旅游岛战略部署的核心基础和内容方面,基本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初期专注经济基础、旅游设施等的现实状况和要求。不过,高度集中的研究主题,如旅游类占65.8%,也凸显了现阶段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趋同、局限与偏化等不足和问题,不利于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也无法对建设实践提供真正客观、有效的智力支持。现阶段,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状况与《意见》中,将海南建设为“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高层次的外交外事活动”平台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如国内外政治类和体育文化类研究论文的占比也不过12%,其中诸多研究还远未触及《意见》预期达成的“公共外交效应”。这种研究局限与困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存在的效率较低、质量不高、目标受限、视野较窄等发展盲区。值得强调的是,757篇期刊论文中,中文核心类155篇,占22.5%,而CSSCI类仅37篇,占4.9%,很难形成真正引领或反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实践的学术研究力量。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博硕论文

博硕士论文是对专业知识领域较高层次的系统理论和学术探讨,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了进一步了解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进展情况,本文对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博硕士论文进行“专业检索”,仍然采用TI=(国际旅游岛+公共外交)×(海南)的组合题名检索方式。截至2017年8月1日,共检索到46条。但博士论文仅1篇,只在部分章节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循环经济模式提出了独立思考。可见,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学术层次还不是很高,研究价值亟待进一步拓宽和深挖。最早的一篇是发表于2008年的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国务院《意见》正式公布之前就较早地探讨了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化问题,具有明显的前瞻性。之后的大批论文都出现在2010年国务院《意见》公布之后,共45篇,占97.8%。整体来看,近5年有关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博硕士论文没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基本保持在年均5篇之内,研究进展比较缓慢。

46篇博硕士论文中,排名前三的发表单位主要是海南大学共17篇,占37.0%,天津大学共8篇,占17.4%,海南师范大学共7篇,占15.2%,说明高层次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仍然局限于本地高校,其学术影响范围有限。尽管因对口支援海南大学的合作关系,天津大学也有数量较多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论文出现,但整体上仍改变不了研究主体极度受限的现实状况。此外,论文关键词共现特征分析表明,大部分论文仍以各种类型的“旅游业发展”为主,而对于与之有关的“国际性、外事类、文化经济的交流”等研究根本没有涉及,说明这类博硕士论文研究主题过于集中,路径偏于狭隘,难免导致其数量受限,发展速度滞后。

四、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立项集中体现了学科领域的前瞻性研究焦点与趋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国内外影响和发展状况。鉴于该选题的地方性特点,本文在统计国家级层面的社科和自然两大科研项目立项的基础上,还统计调查了包含省级、厅级各类级别科研立项的情况,试图对其立项趋势、所涉学科门类、研究主题等进行全面分析。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

本文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以“国际旅游岛”或“海南国际旅游岛”为名称或主题词,对项目资助情况进行检索。截至2017年8月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类立项仍为0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共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2项,也是下文分析的重点内容。就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时间和数量来看,2010年、2011年各1项,2012年2项,2013年1项,2016年1项。立项所涉学科门类分别是法学、经济管理、哲学和民族学,研究主题涵盖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立法保障(1项)、品牌经济及农业发展(2项)、道德文明建设(2项)、民族传统工艺发展(1项)四个方面。另外,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均为2011年立项,主题分别为知识产权和本土少数民族问题。整体而言,国家社科立项仍然聚焦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本土”问题,而对与之有关的“国际性”相关议题的关注严重不足,离国务院《意见》中提及的把海南打造为“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与外事外交平台”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其他级别科研基金项目

为了进一步观察其他级别科研项目中有关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趋势和特征,本文进一步利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以“国际旅游岛”为关键词对“已立项项目”进行检索。截至2017年9月1日,初步检索到69项,人工排除无直接相关立项与国家级科研立项28项,最终得到40项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直接相关的其他级别科研立项。从数量分布来看,最早的1项是2008年获批的国家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以旅游自然环境为主题,之后2009年1项,2010年7项,2011年6项,直到2015年增长到12项,2016年也有10项。对研究主题的统计分析表明,除涵盖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类似的旅游开发、经济管理、农业社会、道德文明、民族文化等之外,还涉及国际体育活动、语言规划、外事翻译等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多样化、纵深化、特色化发展的新趋向。从公共外交的角度来看,部分科研项目也已经开始关注海南对外交流、外事外交“国际性”活动的发展,但仍需进一步大力挖掘。

五、公共外交视角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題与应对建议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指导意见的公布与实施,在大力推动与此有关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实践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学术界对这一重大社会发展热点的研究热情。期刊论文、博硕论文、各类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学术界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关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在指导相关社会实践,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繁荣了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引领了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下文着重探讨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尝试从公共外交视角,结合国务院《意见》精神,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一,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主题的拓展与挖掘不够,持续深入研究瓶颈问题逐渐显现。期刊论文、博硕论文和科研项目的统计分析表明,现有研究主要局限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政策法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本土文化特色挖掘等,大多只是围绕“国内,甚至仅是省内热点议题”,而“全方位的区域性、国际性”的研究视野不足,对如何发挥海南国际旅游岛独有政策、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研究主题、挖掘新的研究领域等问题的探讨比较匮乏。

为此,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入中期关键阶段之际,相关研究议题与焦点亦应做出相应调整。本文认为,从公共外交视角,结合国务院《意见》和海南省人民政府《纲要》精神,仅仅抓住“公共外交海南大有可为”做文章,探索该议题研究的新增长点。诚如中国前外交部长、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李肇星所言:“海南加强公共外交方面的交流合作,其实也是为国家外交服务”。站在国家“一带一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上,深度挖掘海南独特的地理、区位、历史、民族、文化特色与优势,从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等多个角度,为海南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国际性文化交流与外交外事活动”建言献策,方能从广阔的“国际视域”开发“海南公共外交研究的渠道角色与价值”。

第二,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的质量、层次还不高,科研引领“海南国际性”的实践效用有限。高水平学术研究的缺乏体现在核心期刊论文的数量较少,高质量博硕论文有限,国家级科研立项选题也还有待进一步深挖等方面。这些问题的有效改善和解决,既要求研究者开拓视野,也有赖于政策的有效引导与扶持,以便进一步发掘海南开展区域性、国际性外事外交等公共外交活动的路径与模式。对海南发展决策者而言,应该从公共外交人才队伍培养,提升公共外交在海南地方政府总体外交中的地位等方面,引导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者持续挖掘新的领域。比如,海南作为我国第三大侨乡,对海南籍海外华侨文化的挖掘与研究本身就应该成为海南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研究中助推“海南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民间外交力量。但就现状而言,这方面的系统调查与研究还比较鲜见。此外,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密切相关的语言景观、网络舆情、民族文化差异与融合、民间组织交流的国际化等都是海南发展公共外交,服务国家外交大有可为之处,也是国家鼎力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目标之一。

六、结语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既是海南提升自身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健康发展的动力,也是关乎中国国家形象提升、良好国际舆论塑造、国家利益维护的重大举措。本文的统计分析表明,现有研究还仍囿于“海南本土开发”,而未能大胆探索“海南走出去”的“区域性、国际性”新路径,集中体现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中公共外交思想与意识的薄弱。不仅有违于国务院《意见》精神,也不利于借助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与成就引导积极的国际舆论与态度,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因此,研究者需要“内外兼修”,研究视野方面既要具有“内强素质”的坚守与创新,又要培养“外塑形象”的意识与眼界,兼顾“内部情怀”与“国际视野”,大胆求新,把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置于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大视域下,积极探索与之有关的经贸文化交流、民间组织交流、语言舆情、外事外交等“国际性”议题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外交海南论文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