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汇
辛巴族人17世纪从安哥拉高原迁徙至纳米比亚,一度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最為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目前是纳米比亚一个行将消失的原始社会族群。辛巴族保留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以家庭畜牧业与种植业为生,其中奶牛、长尾绵羊、山羊是其主要养殖禽类,玉米和小米是主要作物。由于作物的熟制限制,收获了的玉米等会被晾晒至完全干燥并储存在土制仓库中以供辛巴族人长期食用。然而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致使辛巴族人的食物来源并不充足,且食物种类非常单一(基本仅限于玉米与牛奶和可不定期获得的牛羊肉),其人均营养摄入量远低于正常水平。另外,辛巴族人居住在三到四平方米的由树枝和掺有牛粪的泥巴搭建而成的小泥屋中,各家庭聚集而居,形成小村落。
(一)辛巴族人分析
在远离城镇的辛巴族部落与现代文明社会尚没有经济、文化交流时,辛巴族人生活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下,没有标准统一的流通货币。随着交通线路的修通,辛巴族与外界的沟通交往日益紧密,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也对辛巴族这个特别的土著种族表现出了极大地好奇,旅游业在辛巴族村落及周边迅速发展,前往辛巴族村落的游客为辛巴族带来了巨额的收入。旅行社会把游客的部分参观费用以现金方式直接赠给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的辛巴族村落。除了参观费中直接获取的现金收入,辛巴族人会在游客参观时大力推销手工艺品,手工艺品的售价与其精致程度有关,而其从手工艺品获得的收入根据不同游客的购买力变化不等。
(二)游客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尤其在最近几年,旅游业蓬勃兴起。在纳米比亚的辛巴族人主要生活地Opuwo,游客参观村落一次需要交给每人1000至3000纳币的参观费(其中包括导游费、给辛巴族村民的钱以及给辛巴族村民购买礼物的费用,具体金额分配由旅行社与辛巴族部落探讨决定),这笔钱对绝大部分游客来说都是一笔较小的开支,而在辛巴族人部落参观的过程中可以收获与辛巴族人直接近距离交流、深入辛巴族人家庭内部参观,甚至观看辛巴族女人用红泥洗澡的表演,这些丰富而特殊的旅行体验,使绝大多数游客认为旅行的消费是极具高性价比的。
(三)旅行服务提供者分析
为游客提供旅行导览与住宿的商业机构也因辛巴族旅游的逐渐开发应运而生,在辛巴族村落所在城市,有各种价位的酒店与旅社(价格200~5000纳币不等),较高端的酒店提供额外付费的辛巴族村落导游服务(每人1000~3000纳币,内含导游费与给辛巴族村落的费用)。除酒店提供导游服务,首都温得和克的旅行社也提供辛巴族向导预定服务。同样,在当地城镇的市场上也有个体导游招揽游客。
(四)政府分析
纳米比亚政府承认辛巴族人为合法公民,并针对其种族的特殊性有保护性与救济性的工作。目前在Opuwo地区(辛巴族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正在建立一个小型辛巴族博物馆,但受整个纳米比亚经济萧条等因素影响,政府对辛巴族人的生活发展并不能起到巨大作用,并且由于利益关系冲突,政府与传统的辛巴族部落也会发生冲突。
(一)辛巴族人生活质量分析
由于大部分传统辛巴族人都还过着原始的生活,其居住环境与食品摄入都存在极大地问题。其居住的小泥屋、食用的初级加工食品都远低于现代人的生活标准。同时,由于传统与信仰因素等影响,辛巴族女性的卫生程度也远不达标。女人一生都用红泥洗澡,不仅不能除去身上的脏物,还容易滋生细菌。另外,辛巴族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辛巴族人患病后唯一解决疾病的措施就是涂抹红泥,而不是接受正规的医学治疗。
(二)辛巴族旅游商业规范问题
辛巴族部落旅游商业的市场规范十分不完善。在较大型的酒店中,辛巴族旅游项目会明码标价,但其余市场上的旅游和导游服务都无明确价格,而是由商家随意开价,再与客户协定、最终定价。在辛巴族部落里,辛巴族人会销售手工艺品,而手工艺品也没有明确标价,并且要价离谱,一个小手工艺品可以要价上千纳币,最终成交价格往往只有几十纳币。在商业规范方面,整个纳比米亚都普遍存在胡乱要价现象,政府对此也无严格监管。
(三)辛巴族传统文化保护分析
与外界社会建立联系后,辛巴族人逐渐为利益所驱使向现代化文明靠近,而当地风土人情略遭到破坏,数量庞大的游客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辛巴族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游客的救济与捐赠使辛巴族人减少了传统生产的积极性。
(一)募集资金,建设辛巴族部落
一是政府完善专项基金,加大对辛巴族部落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辛巴族人生活现状、发展辛巴族部落生产力。二是社会爱心人士捐助资金,为辛巴族人生活质量提高筹集善款。三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众筹,汇集网民力量,捐助辛巴族人民。
(二)推进辛巴族部落旅游深入
一是当地修建辛巴族文化博物馆,聘请专业导游深度讲解辛巴族文化。二是部落旅游与辛巴族人手工艺品交易适度分离,使辛巴族人与游客以友好关系交流,而不是消费者与商家的关系。三是加大辛巴族文化宣传,在宾馆与网络播放辛巴族视频介绍,使游客有准备地参观。
(三)加强辛巴族青少年教育
一是政府与社会爱心人士募捐,在当地建立免费学校。二是在互联网招募志愿者,定期为辛巴族青少年进行学习辅导。
(四)保护辛巴族传统文化
政府组织或社会团体自发成立辛巴族文化研究与保护专业小组,记录辛巴族文明,沿袭辛巴族文化。
(作者单位: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