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婷
2017年2月,《消费者报道》整理分析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7年全年的食品质量抽检信息,共25212批次。抽检囊括了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制品、酒类、饮料、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等32类食品。
数据显示,不合格产品共计241批次,占比为0.96%;不合格产品主要集中在食用农产品、特殊膳食产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不合格原因涉及菌落总数超标、过氧化值超标、大肠菌群超标等。
另外,本刊还发现网购产品的不合格几率略高于实体店;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合格原因主要在营养成分标示值与实际不符;有5类食品的合格率达到了100%。
哪些食品、哪些地区的不合格产品最多?消费者要如何避开各种各样的不合格产品?
抽检数据显示,粮食加工品、糖果制品、速冻食品、蛋制品、冷冻饮品5类食品抽检合格率为100%,堪称“年度最放心食品”。相反地,食用农产品、特殊膳食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合格率最低,但合格率仍达9成以上。(如图1)
在241批次不合格产品中,菌落总数超标、过氧化值超标、大肠菌群超标成为食品最突出的质量问题。(如图2)
菌落总数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的指标,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菌落总数超标并不一定会对人体构成危害。它如中奖概率一样,细菌总数越多,则检出有害细菌的概率也更大,安全风险也越高。不过,消费者应该不乐意“活吞”数以亿计的“细菌”。
过氧化值是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种指标,可用来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及腐败变质情况。嗅觉上可表现为不受待见的“哈喇味”,本刊建议消费者:如果闻到食品有“不新鲜”的气味,就不要再食用了。
大肠菌群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它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大肠菌群超标说明食品被“粪便”污染了。当然,粪便可能来自健康的人或动物,也可能来自肠道患者或带菌者,所以粪便除一般正常细菌外,也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
在27类不合格食品中,食用农产品、特殊膳食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检出不合格的批次最多,占所有不合格食品的27.0%,消费者购买时更需要“精挑细选”。
食用农产品(如蔬菜、肉食等)主要问题是農药和兽药残留,特殊膳食食品多为营养素标示值与检出值不符(有“虚假宣传”的嫌疑),而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最应警惕不卫生、不新鲜等问题。(如图3)
便捷的“网购”可谓深入民心。不过,产品质量差、假货云集等不良印象也让不少人对网购始终持保留态度。
那从食品质量来讲,实体店真的就比网购好吗?你常逛的电商中检出不合格食品最多的是哪一家?
抽检数据显示,241批次不合格食品中,125批次来自网购,116批次来自实体店,网购食品比实体店食品略“不靠谱”一些。
在网购食品中,12个电商平台上“黑榜”,其中天猫检出不合格产品高达49次,占比约达4成。(如图4)
中国地大物博,食品工厂也在各地区遍地开花。哪里生产的食品不合格最多?进口食品就百分百放心吗?
数据显示,241批次不合格食品中以国产食品为最,占90.5%,进口食品占9.5%;值得注意的是,在国产食品中江西、广东、福建、湖南等省份生产的食品检出不合格最多,最容易“踩雷”。(如图5)
此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高达28批次,成为 “问题食品的重灾区”。
抽检数据显示,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最常见的是蔬菜类,以农残超标最为常见(以上海青最严重)。在肉制品类中,鸡胗的兽药超标次数最多。(如图6)
其实,对于使用农药和兽药,我们应科学评价其功过是非,而不是过度妖魔化。试想,如果菜叶上爬满了蠕动的虫子,想必我们毫无购买欲。
不难看出,施加农药是为了杀虫、增收,而兽药用于预防或治疗疾病,让即将上市的“农产品”有一个讨喜的卖相。
比如,出现频率最多的毒死蜱是一种常见农药,可微溶于水,属于中度毒性(是高毒农药如1605、氧乐果等的良好替代),对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具有较好防效(但对蜜蜂的伤害也是致命的)。
当然,消费者最希望购买到的蔬果没有任何农残问题,显然这是或多或少的事。我们要如何才能将药物残留降至最低水平呢?
如上述提及,绝大部分超标的农药均能溶于水或者微溶于水,而且这些农药遇碱性溶液易分解。所以,本刊推荐消费者使用淘米水(弱碱性)和自来水清洗蔬菜,安全有效,还近乎免费。
给动物喂药后,内脏器官所蓄积的药物要高于其他部位(如腿部的肉)。因此,在畜禽等肉制品的消费中,食用动物内脏的频率或单次进食量不宜过多。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婴幼儿应该就是最嫩的花蕾了。各位宝妈恨不得将宝宝捧在手心呵护,甚至不惜高价海淘“洋奶粉”,怎么可以容忍奶粉出现丝毫的质量问题?
事实上,食药监总局会定期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质量抽检,必检项目有63项之多,包括营养素(如钙、叶酸)、污染物(如黄曲霉毒素B1、铅)、违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等等。2017年,全年度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抽检合格率为99.5%(13/2670),总体情况较好。数据显示,13批次不合格婴幼儿配方乳粉主要问题是营养成分表上营养素的标示值与实际值偏差超出许可范围,其次为检出阪崎腸杆菌、标签标识问题。(如图7)
据本刊了解,新标准(GB 13432-2013《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2015-7-1年实施)比旧标准的要求更严格,如对营养成分的含量声称和功能声称有更清楚、更明确的规定。营养成分表就如同食品的名片,如果标识不符会误导消费者。
不过,从不合格奶粉来看,最严重的问题当属阪崎肠杆菌。事实上,国家食药监对婴幼儿配方乳粉“阪崎肠杆菌”抽检相当严谨,作为必检项目且必须检验三次,只要检出一次即视为不合格。
阪崎肠杆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许多病例报告亦表明婴儿配方粉是目前发现的主要感染渠道,尤其是早产、体重不足2.5公斤和免疫力较弱的婴儿感染风险最高。
本刊建议,婴儿在出生后首6个月,最好以母乳喂哺,这对婴儿的成长发育最理想,且能帮助婴幼儿免受很多细菌的感染。如果实在不能母乳喂哺,选择经无菌处理的液体配方奶亦可。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冲调婴儿配方奶粉时,首先必须把喂哺和冲调婴儿配方奶粉的器具加以清洗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