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然状态

2018-04-10 02:18孙建军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统教育

孙建军

我十分向往《论语》里描绘的孔子和弟子们游学的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看上去颇有点优哉游哉的闲情逸致,其实这才是诞生孔门七十二贤的土壤和空气。

我也向往牛津剑桥的教授们,抽着烟斗闲谈人生和学问,师生同学习,同探讨,同游乐。闲谈是一种环境,是自由的时间和博学的教授,是熏陶和激励的学术氛围。

周国平说:“教育即生长。”教育是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是一个潜心培育的过程,需要细心与勤劳,需要潜心与等待。教育应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正常健康的生长,这才应该是教育的本然状态。

尊重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相互切磋,教学相长;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所有这些,与当今批量化、标准化、规范化、急功近利的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为人之道是根本,它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理想情怀等多方面内容。这些都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

从近代实行新式学校教育以来,我们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仿照欧美和苏联模式,中国传统教育方法,即使是一些优秀的、值得继承的也在这一百多年中逐渐式微。教育固然要与世界接轨,但一定要考虑实际情况。最突出的问题是,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而中国家庭、社会秩序的维护都是靠道德的自觉自律。如果我们盲目模仿西方教育,则有可能导致人文的失落和道德的滑坡。

另外一个问题是,科技文化在造就了物质发展的同时,也在以经济发展规律構建整个社会。经济学的等价交换原则成了我们价值观的核心,却忽视了人们传统精神追求,以及由精神追求所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理应变革,但现代教育不能割断传统。

我们要把现代教育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从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中汲取养料,让传统跟当今教育交流、对话。我们需要向西方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要树立起传统教育的主体意识或本位意识。我们希望能够以传统教育的智慧和体系为基础,认真研究和吸取传统教育观念中那些合理的内容,兼收西方教育中值得学习的东西,然后创造出适合当今世界新的教育样态,这是教育的真正使命。

恢复教育的本然状态,需要把教育的根扎在传统教育的土壤中,需要人文精神的回归,需要一批实事求是、深谙教育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和专家领导,更需要一种“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执著。

猜你喜欢
传统教育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少年力斗传统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