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许涛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100044)
作为明清两朝的古都——北京,自明成祖朱棣登基后迁都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进行扩建工程。往后,北京便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由于王公贵族的逐渐增多,那么京城里的私家宅园也就兴盛起来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华殿大学士和珅在此建宅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珅宅第基本建成。恭王府作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 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说法。
砖雕在古代传统建筑中会有身份等级的象征,且到了明清两代成为砖雕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清时期砖雕的应用大为广泛,在宫殿、宅院、村落、园林等建筑上均有体现,而且砖雕题材多样新颖,雕刻精巧。在这个繁荣的时期里,由于砖雕的地域、风格等特点各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砖雕流派,恭王府的建筑砖雕则是北京砖雕流派的代表性杰作。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充满了一套具有文化意义的意象系统。大到建筑的布局规划小至结构局部的细微装饰和图样,都饱含了丰富的意义。建筑上的一些雕刻纹样,因其鲜明饱满的形象、趋吉避凶的涵义,无不受到王公贵族包括老百姓的喜爱。从古代的图腾崇拜到建筑砖雕的纹样,其实本质上都表达了人们祈福禳灾的期盼,这种恒常的心理定式通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深深的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这种期盼通过物质载体所表达出的“意”,它不仅展示了人们对于生命存在为核心的肯定态度,而且又反过来左右人们的崇尚理念,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正因如此,砖雕纹样则成为了这种理念的“象”的表现。
> 图1 恭王府影壁砖雕
> 图2 恭王府后罩楼窗框砖雕
> 图3 恭王府戗檐砖雕“松鼠葡萄”
> 图4 恭王府戗檐砖雕“喜上眉梢”
> 图5
> 图6
> 图7 北京地铁6号线内以京剧为主题的装饰图案(图片来自地铁公共艺术品建成展示网)
现今所能看到的恭王府砖雕纹样,是已经经过修缮保护后的砖雕。恭王府的搬迁修缮历时28年,于2008年8月整体对外开放。根据当时提出的四项古建修缮原则:“有原始根据的,按照原始根据修缮;没有原始根据的,按最接近的历史根据进行修缮;既无原始根据又无历史根据的,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修缮;专家吃不准的,按照现状进行保护修缮”。设计团队和工作单位对恭王府进行整体勘察、修缮。根据当时勘查情况,恭王府的砖雕纹样主要存在破损、遗失等问题。对于破损、遗失的砖雕皆按照原制进行补配和修整,对不合形制的砖雕进行更换。
恭王府内的砖雕多雕刻于建筑门头、墙壁、屋脊、窗口、影壁等部位。门头上的建筑戗檐砖雕生动有趣,戗檐砖雕题材多雕刻狮子、麒麟,威猛富有活力。殿堂墙壁下方的透风砖雕多雕刻花草,线条卷曲自如风格清新淡雅。其中以后罩楼后墙上的46扇什锦窗砖雕最为经典,什锦窗的砖雕在窗框外围极其有限的宽度内,在砖质的贴脸上设计图案进行雕刻。这些精美的砖雕在大修中都得到修缮和保护。
1.“五蝠(福)捧寿”
恭王府东路入口处的影壁砖雕纹样,主体是由五只蝙蝠围着一个寿字,其象征着“多福多寿”的意思(图1)。人们以蝙蝠的“蝠”字谐音“福”,五只蝙蝠则代表了五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福,二曰寿,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里的“五福”囊括了老百姓对世间所有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正是前文所提到的人们心中对一切美好的企盼。在砖雕纹样的构图中,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则构成了“五福捧寿”,突显了健康长寿才是最重要的。在《韩非子·解老》中有记载:“全寿富贵之谓福”。此语可大致解释为,人只有生命存在,其他的幸福才有存在的意义,否则都无法消受。因此,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尤为强烈,总会用尽各种吉祥的语句或是相对应的视觉纹样、图案等效果来表达对健康长寿的期盼。
2. “天降鸿福、年年有余”
在后罩楼46扇什锦窗的砖雕上,有圆形、方形、桃形、石榴形、书卷形、银锭形等,不同的图案又组合成不同的吉祥寓意。其中有一处是由蝙蝠、磬、双鱼组成的砖雕构成了福庆有余的寓意(图2)。此扇什锦窗整体造型是由一只巨大的蝙蝠含着一个窗框从天而降,窗框的造型类似一对铃铛配饰,意为蝙蝠摇(咬)着铃铛告诉主人“福从天降”——“福到了”。“铃铛”下有鱼形砖雕,表示年年有余的寓意,不过一般都是鲤鱼,这里雕刻的鱼头扁口阔长者长长的胡须,是地地道道的鲶鱼。鲶鱼的“鲶”字与年代的“年”谐音,更完美的表现出年年有余的含义。
3. “多子多孙”
恭王府该处建筑门头戗檐砖雕的题材是由葡萄和四只松鼠组成(图3)。葡萄颗粒饱满圆润,呈串挂在藤上;四只松鼠翘首攀爬在葡萄藤上,造型生动活泼、栩栩如生。葡萄串和松鼠在整幅砖雕中呈上下左右对称布局,并以葡萄藤蔓串联其中穿插叶子,整幅图案内容饱满构图均衡。在众多动物中,由于松鼠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而葡萄又多籽且呈串状。所以,在装饰题材中松鼠和葡萄的纹样组合就象征着“多子多孙”的意思。屋主人借此吉祥图案寄托了一份美好的愿景,希望自己也能够多子多孙,后代永续。
4. “喜上眉梢”
该处戗檐砖雕的题材是由梅花树和两只鹊组成(图4)。梅花朵朵盛开,鹊登上枝头鸣声不绝,宛然形成一幅鸟语花香之美景。在民间,老百姓认为鹊能报喜故称之为喜鹊或报喜鸟,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谐音,所以借喜鹊登枝来表达“喜上眉梢”、“双喜临门”之意。老百姓人对喜鹊的喜爱自古以来就传了下来,因此,能登上凌寒独自开、风韵高雅、傲骨铮铮的梅花枝头上的喜鹊,也就寓意着幸福美好即将来临。
5. 其他
在实地考察学习过程中也记录了恭王府内其他十分经典的砖雕纹样,如图5,上半部分为喜鹊登枝,枝下有两只鹿兽。(经与恭王府专家核实,此砖雕为修缮过程中后配的,与原始图案略有误差)。喜鹊登枝所象征的寓意在前文就已解读,只是此处多了两只鹿,由于“鹿”同音“禄”字,有俸禄之意。所以此砖雕纹样所蕴含的寓意为,天天有俸禄,日日有喜事而且此砖雕纹样一般多用于主人住房。麒麟(图6)属于祥瑞之兽主和平、长寿,且能逢凶化吉、驱邪镇宅;常常象征宅邸主人品德高尚、地位崇高。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砖雕纹样属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砖雕纹样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从一开始对自然界的完全模仿到最后变换衍生出新的纹样并赋予一定的吉祥涵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需求会有新的增加,前人的砖雕纹样可能存在因为工艺、寓意、风格、审美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那么人们就会对砖雕纹样寻求一种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新的改变或是创新,这种改变的本质是砖雕纹样在形式上突破和变异。
在纹样题材的选定上,过去多以花草植被、祥禽瑞兽、人物故事、山水建筑等为主。通过对砖雕纹样的渊源和流变的研究,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砖雕纹样的题材是日渐丰富,且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的题材纹样作为主流装饰纹样附加其他的题材体现在建筑上。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大背景下,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必定要求我们的传统文化要走出世界面向国际才能传承得以为继;另外当今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建筑的砖雕纹样,在题材的选择上不能再拘泥过去,需要因时因地因需求,对砖雕纹样的题材进行创作而不是一味的模仿自然。通过纹样题材的改变让砖雕更加符合不同的建筑类型,扩展砖雕的应用范围使之更能融入当代人们的生活环境。
工艺技法是形成砖雕艺术的重要因素,通过几千年的发展,砖雕技艺从平面雕刻到立面雕刻,从浮雕发展到镂空雕,经过无数匠人的不懈努力使得雕刻技艺发生了一些重大的改变和突破,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技艺流程且少有改变。所以延续至今的砖雕纹样风格也一直趋于稳定,虽然不同流派的砖雕会因各自的特色给人以视觉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多是以砖料、题材、刀法等方面的不同使人们得以去区分。但是,总体上来说不同地区的砖雕在技艺上都是趋同的,所以在纹样上的改变仍然是比较保守的,砖雕纹样美的形式一直停留在过去则会带来审美疲劳。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在砖雕技艺上推陈出新,临夏砖雕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沈占伟大师,经过自己多年的潜心实验终于打破单面雕刻,凭借自己的绝技能在青砖上“镂空”双面雕,而且就连难度最大的镂空圆雕也一举攻克。砖雕纹样在未来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技艺的活态传承和创新至关重要,只有不断赋予其新的东西才能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下去。
不同的艺术品因其独特的设计元素会传递给人们不同的艺术语言,是艺术品和人之间所产生的一种内在的信息传递。如果人们在欣赏一件作品时无法感受到这种信息传递,那么这件作品是缺少灵魂的。在未来的设计中,砖雕纹样设计元素的应用应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广泛。在继承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他优秀文化进行整合再加以创新发展,从中提取能够赋予砖雕生命力的元素进行纹样设计,将不同设计元素的整合和创新应用到砖雕纹样中,可以丰富砖雕本身的内容和含义。
在北京市地铁6号线,车公庄站内的墙面装饰上就巧妙的将砖雕和不锈钢透雕结合在一起,选用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为主题,结合脸谱、人物造型以及砖雕中的吉祥图案为纹样题材,描绘了一幅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京剧画面(图7)。艺术作品中不同设计元素的整合应该是共生共存的,可以为艺术作品的突破推波助澜,若能达成这种效果往往就是艺术作品创新之所在。
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砖雕只是建筑局部的装饰构件但应用广泛,为整个建筑锦上添花有时甚至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砖雕文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传统纹样若经现代审美思想的加工和再创造,都是经典的艺术元素。把这些经典的艺术元素通过新的科技手段融入到我们现代建筑设计中,让过去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以新的形式展现新的生命力并继续传承下去。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顺应时代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
参考文献:
[1]陆杨.中国砖雕的发展史[J].戏剧之家,2016(23).
[2]胡一红. 恭王府府邸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综述[P]. 2009.
[3]吴卫,张智艳. 万福之地——和珅恭王府蝙蝠纹样解读[J].装饰,2012(01) .
[4]陈佳君. 论北京恭王府之蝙蝠意象[J]. 毕节学院学报,2009(12).
[5]黄缨. 中国传统纹样在建筑中的文化价值[J].飞天,2011(14).
[7]张宁. 唐代植物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8]谭飞,张钦. 临夏砖雕:试解传统技艺三重困境[N/OL].(2016-04-05)民族日报,http://szb.chinalxnet.com/html/2016-04/05/content_14849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