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华 高丙南 吴 丽 徐 晓 董宠凯 刘砚杰 赵 冰
河南省省立医院儿童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痉挛型脑瘫占全部脑瘫患儿的60%~70%,患儿因下肢痉挛常表现为屈膝屈髋、足尖足内外翻等姿势异常,出现站立、行走、跑步等困难,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1-3]。重建下肢生物力线,避免髋关节畸形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步行能力和促进其重返社会的关键[4-5]。悬吊康复训练是通过悬吊身体部分或全部的提升核心机群能力的康复疗法,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核心稳定性和促进四肢发育,提高神经肌肉-本体感受能力[6]。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属于神经电刺激疗法,通过肌电反馈仪记录、了解和刺激患儿四肢有意识肌肉自主收缩运动,实施闭环刺激和反复肌肉收缩训练,重建四肢生物力线[7-8]。目前两种方式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均有显著疗效,但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是否有加成功效,相关报道鲜见。本文探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悬吊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和H反射的影响,旨在为脑瘫患儿治疗提供参考。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08—2017-08河南省省立医院9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小儿脑瘫诊断和分型标准[9],患侧下肢腓肠腓肌张力异常增高,确诊为痉挛型脑瘫者;年龄3~6岁,病情稳定,无认知功能障碍,能配合康复训练者;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Ⅰ~Ⅲ级;无关节固定挛缩者;可选择性行走、站立者。排除标准:接受过下肢矫正手术者;既往或近半年使用抗痉挛药物治疗者;接受过脊神经后根切除等影响康复训练效果者;合并其他骨关节、神经肌肉等全身性疾病而影响站立、步行能力者;智力障碍或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治疗依从性差者。所有患儿入院后编号,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9,单号)和联合组(n=49,双号)。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5.8(4.32±0.86)岁;病程2.8~5.6(4.23±0.65)a;GMFCS分级Ⅰ级者18例,Ⅱ级者16例,Ⅲ级者15例。联合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3.1~5.7(4.27±0.91)岁;病程2.7~5.7(4.25±0.72)a;GMFCS分级Ⅰ级19例,Ⅱ级16例,Ⅲ级者14例。2组患儿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所有患儿均实施常规疗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法+悬吊训练,联合组实施常规疗法+悬吊训练+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1.2.1 常规疗法:①运动训练:包含关节活动、重心转移、立体平衡、步行训练、Bobath技术、痉挛肌牵拉按摩、Rood疗法等运动训练,训练实施康复师、患儿“一对一”式指导,每次40 min,1次/d;②作业疗法:针对患儿情况设定个性化康复训练,如腕关节屈伸、手指抓握、下肢内肌训练等,每次30 min,1次/d;③家庭训练:主要包括患侧下肢活动度、立体平衡、步行锻炼、下肢腰部肌力训练、痉挛肌牵伸训练等,6~8 h/d。以上训练5d/周,训练12周。
1.2.2 悬吊训练:依据患儿情况选择悬吊训练工具,如悬吊鞋、悬吊爬行器、悬吊弹力棒、悬吊绳、绳梯等,在悬吊治疗前,通过悬吊运动系统评估患儿运动能力,制定个体化悬吊训练计划,如利用悬吊带拉伸和放松痉挛肌肉;选择肢体悬吊位点,实施上、下肢关节活动度锻炼;利用弹力绳、悬吊带等实施开链或闭链训练;根据患儿情况实施渐进性、阶梯性训练;根据悬吊期间的不稳定状态训练花儿运动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将相同认知、年龄接近患儿组成小组实施配合训练等等,最大可能的诱导患儿主动运动和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症状。训练期间,以单项动作重复4次作为一组训练,2组训练间休息30 s,每次训练30 min和交替训练为主要训练原则,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实施调整。训练期间,家属参数其中,以4周为1个疗效,训练12周。
1.2.3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WOND2000F2型机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实施治疗:①准备阶段:治疗室需安静、整洁,脑瘫患儿入室后取其坐位,使用酒精清洁局部皮肤,将红、白电极片贴于患儿两侧下肢胫前肌,同时将另两片绿、灰电极片贴于下肢适当部位,用胶布固定,电极与参考电极间距离保持20 m左右,避免各电极互相接触;②首次治疗的讲解和示范:第一次治疗前,先向患儿讲解和示范指定动作和相关注意事项,让患儿理解屈踝、屈膝、屈髋等动作与机电生物信号曲线变化的关系,尽量让患儿以为这是一场“游戏”,并让其尽力配合;③治疗实施:指导患儿尽最大可能的完成主动运动,同时医师观看屏幕肌电信号,采集最高肌电信号作为初始数据,后以此为基点,鼓励患儿下次主动运动超过改基点,超过后给予鼓励措施,若尝试多次未达到,可依据混入耐受情况调节阈值,治疗期间,患儿主动运动以10个主动收缩为一组,休息1 min后继续下一组,连续完成3组,治疗时间20 min/次,1次/d,6次/周,共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1)日常生活能力:依据儿童改良巴氏指数量表(ADL)[10]评估2组患儿进食、个人卫生、电器使用、排便、移步、认识交流等动作,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2)粗大运动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11]的D和E区评估2组患儿治疗前后站立与步行能力;(3)肌痉挛评分: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MAS)[12]评估2组患儿肌肉痉挛改善情况,分为0级、1级、+1级、2级、3级、4级,级别越高,肌痉挛程度越严重;(4)关节活动度:采用关节量角器评估2组患儿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5)肌张力:采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13]评估2组患儿下肢肌张力变化;(6)下肢H反射:对2组患儿进行电生理方法刺激其胫神经,记录腓肠肌内侧肌腹第一个诱发电位(M波),后记录第二个诱发电位(H波)和M波、H波之间的潜伏期,比较2组H反射潜伏期、波幅、最大H波/最大M波(H/M)。
2.1 2组治疗前后ADL能力和GMFM-88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ADL评分、GMFM-88的D区和E区评分显著提升(P<0.05),且联合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ADL能力和GMFM-88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MAS评分和足背屈角变化比较治疗后,2组MAS评分和足背屈角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C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治疗后下肢H反射变化比较治疗后,联合组H反射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波幅和H/M值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图1、图2、表4。
表2 2组治疗前后MAS评分和足背屈角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分)
表4 2组治疗后下肢H反射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图1 联合组H波变化情况 图2 对照组H波变化情况
脑瘫患儿发生下肢痉挛机制复杂,与早期脑不可逆性损伤所致高位中枢神经调节脊髓牵张反射异常有关,降低肌张力、维持生物力学稳定性是改善患儿步态和平衡能力的关键[14-15]。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多采用Bobath技术等常规训练方法改善患儿步态、站立功能,然而此类传统疗法多为被动手法,未能充分发挥患儿积极主动性,且患儿主动运动时,多因痉挛、肌张力弱等难以完成动作而影响其治疗积极性,产生对抗情绪[16-18],故加强患儿主动性和参与性,是提高康复训练效果的关键。本文针对河南省省立医院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悬吊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发现效果显著。
悬吊训练注重脑瘫患儿主动参与性,采用悬吊绳等依据患儿情况实施个体化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其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利用重力调整患儿生物力学和生理学闭链运动,对训练部位肌肉实施无痛性、高强度性训练,激活“失活”和“休眠”髂腰肌,重建神经控制和运动功能模式神经调控信号通路,进而增强患儿肌肉、神经反馈和肌肉力量,提高其平衡能力[19-21]。故本文2组患儿治疗后,其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运动能力、肌痉挛症状、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证实悬吊训练的有效性,与吉增良等[22]报道一致。然而治疗后,联合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说明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训练改善效果更佳,证明两方法联合具有加成作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属于主动性、有意识性康复训练,通过肌电反馈仪了解患儿主动运动肌肉收缩强度,指导患儿完成反复主动训练和闭环刺激训练,进而有效重建大脑神经调节通路和恢复瘫痪肌肉,促进患肢恢复[23-24]。在具体治疗期间,肌电生物反馈仪可自动收集瘫痪肌肉电信号,设置动态阈值,在患儿有意识的最大限度运动的同时,可给予电刺激以帮助其完成关节活动,调动患儿使用更大力量完成更高目标,实现最大限度激发患肢神经肌肉潜在运动能力,促进患肢功能恢复[25-26]。此外,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实现人机对话,患儿可跟随系统提示声音和配套动画系统完成肌肉收缩、放松训练,且无痛苦、无刺激,让其陷入“游戏”的愉快过程中,改善传统疗法枯燥乏味、患儿配合度差的缺点,充分调动花儿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7-29]。故本文联合组患儿的ADL评分、GMFM-88评分、MA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CSS评分均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证实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提高改善脑瘫患儿下肢肌力效果。
肌电图是评估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后肌肉短时间收缩特性的方法,应用领域广泛,本文通过电生理刺激法评估腓肠肌内H反射情况,发现治疗后联合组H反射潜伏期长于对照组,波幅和H/M值小于对照组,说明治疗后联合组患儿下肢肌力收缩功能优于对照组。H反射可反馈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程度,当上运动神经元发生损伤后,H反射可发生亢进,进而表现出H反射潜伏期缩短、波幅和H/M值升高的现象,提示上运动神经损伤[13]。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重塑轴突——树突连接功能,患儿主动康复运动可不断刺激脑部感觉运动皮质、皮质下核团等,促进神经出芽和突触活化,改善肌肉收缩能力,故联合组功效更加显著,与Nath等[30]报道一致。
综上,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运动能力、肌痉挛症状、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和收缩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YAM W K,LEUNG M S.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and Modified Tardieu Scale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J].J Child Neurol,2015,21(12):1 031-1 035.
[2] 任青.系统康复护理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31-132.
[3] 张颖文,肖永涛,郑惠萍.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特征比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24(4):327-329.
[4] PITCHER C A,ELLIOTT C M,PANIZZOLO F A,et al.Ultrasou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dial gastrocnemius tissue composi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J].Muscle Nerve,2015,52(3):397-403.
[5] 张备,孙莉敏,朱俞岚,等.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65-68.
[6] 吉增良,邓增稳,王晓东,等.悬吊治疗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11):1 674-1 676.
[7] 王利江,刘秋燕,于晓明,等.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0):1 209-1 213.
[8] 李靖婕,尚清,马彩云,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0):796-797.
[9]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47-754.
[10] 谭红香,徐开寿,何璐,等.A型肉毒毒素肌注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2):70-71.
[11] 颜华,张惠佳,李惠枝,等.粗大运动功能家长自评量表在脑瘫康复门诊的实用性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1):912-914.
[12] 邓思宇,卢茜,郄淑燕,等.等速测试指标与改良Ashworth量表用于踝痉挛评定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178-183.
[13] 王媛.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H反射变化及其评价肢体痉挛的可靠性[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1):866-867.
[14] CHOI J Y,RHA D W,PARK E S.Change in Pulmonary Fun-ction after Incentive Spirometer Exercise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Yonsei Medical Journal,2016,57(3):769-775.
[15] 杨晓颜,杜青,周璇,等.助力电刺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核心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25-29.
[16] 王丽娜,张彩侠,高晶,等.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系统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2):35-36.
[17] 吴卫红.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五部分第四章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第二节不同类型脑瘫康复治疗策略[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1):1 199-1 202.
[18] 孔祥颖,宋福祥,庞伟,等.痉挛型脑瘫患儿Bobath球上仰卧起坐训练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7):811-813.
[19] 康贝贝,徐磊,卢明甲,等.儿童悬吊训练系统对脑瘫儿童躯干控制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9):891-890.
[20] 任素伟,林春,孟兆祥,等.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1 310-1 313.
[21] 胡智宏,孔叶平,叶倩.悬吊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8):924-927.
[22] 吉增良,邓增稳,王晓东,等.悬吊治疗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11):1 674-1 676.
[23] 王利江,刘秋燕,于晓明,等.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0):1 209-1 213.
[24] 孙梅玲,高晶,赵斌,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7):4 187-4 189.
[25] CHRISTANELL F,HOSER C,HUBER R,et al.The influence of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 on knee extension follow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ports Med Arthrosc Rehabil Ther Technol,2012,4(1):1-10.
[26] 鲍劲松,童光磊,周陶成,等.针刺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性脑瘫患儿智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7,35(8):183-186.
[27] BLOOM R,PRZEKOP A,SANGER T D.Prolonged electrom-yogram biofeedback improves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J Child Neurol,2010,25(12):1 480-1 484.
[28] 李靖婕,尚清,马彩云,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0):796-797.
[29] 原黎君.肌电生物反馈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1):850-852.
[30] NATH D S,WELLS W J,REEMTSEN B L.Mechani-cal occlu-s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an unusual complication after repair of pectus excavatum using the nuss procedure[J].Ann Thorac Surg,2008,85(5):1 796-1 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