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时期中共外交政策形成的历史环境因素分析

2018-04-09 10:00何颖
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中苏关系

何颖

[摘 要]西柏坡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政策方面提出:“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政策。在以往的关于研究西柏坡外交的成果中,大部分都侧重阐述三大外交政策内容,本文力图通过分析从西柏坡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探究西柏坡时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历史环境因素。中共领导人审时度势,正确地估计了国际局势,确定了与苏联结盟的外交战略,并逐渐形成相应的外交原则与外交政策; 同时在外交人员和机构方面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西柏坡时期; 新中国外交; 中苏关系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303-01

引言

中共中央于1948年5月进入河北省建屏县西柏坡办公,1949年3月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这一时期在中共党史上往往被称为西柏坡时期。这是全国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也是新中国政权酝酿建立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共作为一个党派的对外交往逐渐开始转变为国家的正式外交活动。在外交战略层面,开始由强调“中间地带”到“一边倒”向苏联。

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起草了《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指出: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做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对于这些国家的武官,应与外交人员同样看待。但对美国武官,因其直接援助国民党打内战,则应派兵监视,不得给以自由。对于苏联及新民主国家的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人员,因为他们的外交政策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在根本上不同的,故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亦应根本上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因人民国家,现在和它们尚和其他外國一样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故我们现在和它们的在华外交机关之间,亦只作非正式的外交往来,其所属武官同。显然中共已经开始从国家层面阐述中国的外交政策。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上毛泽东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解放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将要采取的基本策略。在谈到外交方针政策时,毛泽东首先阐明了中共对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控制权的态度,指出,“旧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者的这种控制,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我们“应该采取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影响,“中国人民就在帝国主义面前站起来了”。

1949年4月3日,中共与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了由毛泽东亲自草拟的《反对北大西洋公约联合声明》,公开点明了苏联是新中国的盟友,表明了新中国的外交立场。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表明了新中国对待帝国主义和对待苏联的不同态度。他谆谆告诫党内外人士说:“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同时明确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我们在国内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这一政策明确指出今后我国的外交政策必须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团结起来,站在一起。对于“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的主张,毛泽东指出:“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任何国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国际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过长江。23日,南京解放。这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对中国统治的彻底结束。但是在胜负分明的情况下,苏联大使馆却随南逃的国民党政府移至广州办公,反而是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倒留在南京观望。各国政府都握着“外交承认”的王牌,想看看中国共产党人会怎么办。毛泽东的回答就是“另起炉灶”。4月25日,中革军委特就外交问题致电渡江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邓小平等,指示对驻在南京的各国大使馆、公使馆,“不要和他们发生任何正式的外交来往,也不要在文字上和口头上做任何承认他们为大使或公使的表示。”4月30日,毛泽东就紫石英号事件为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起草的声明,郑重宣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外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并且把它在中国的武装力量撤回去”。

“另起炉灶”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延续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的精神,表明中国人民在主权和国家尊严面前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决心。正如周恩来所说:“这一‘另起炉灶的政策,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是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形势的发展相继制定的三项重要外交决策。它们的提出和实行,对内彻底肃清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和其盘根错节的影响,对外树立了严格的建交规范,彻底划清了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界限。同时解决了当时最急迫的现实问题,即打破敌对势力的封锁和禁运,防止可能遭受的外国干涉,并为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样,就使得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世界政治舞台。

参考文献

[1] 中央档案馆,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档案(第1卷)[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中苏关系
师哲关于毛泽东首次访苏的若干误记
《人民日报》与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建构(1949—1952)
《人民日报》与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建构1949—1952
解放战争时期旅大地区苏中两国关系探讨
浅析中苏关系“蜜月时期”苏联对华政策
浅析中苏关系“蜜月时期”苏联对华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中苏关系演变原因分析
抗日战争时期中苏关系的历史走向
驳“经济问题政治化”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废止的原因及其影响